“望娘滩传说”——中国众多文化交织的美

《礼记·礼运第九》:“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这一点在我国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龙文化中就不难看到。自古以来,民间就将龙看作是吉祥、正义的象征,不仅如此,很多时候也寓意着善良美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全国各地也有龙王庙,赛龙舟、舞龙灯等众多和龙有关的文化现象。而古代更是将龙文化融进了书体中,“ 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可以说,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于现代文化中都是极其重要的。


“望娘滩传说”——中国众多文化交织的美

而在巴蜀大地,就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望娘滩传说。

相传,祖国西南部的一个江边的小村子中,住着一户人家。家中只有母子二人,且家境贫寒,母亲更是双眼失明,为了生活,儿子聂郎只得为地主家割草放牛。

这天,聂郎发现了一块生长的非常茂盛的草地,而且割回来的也是非常的新鲜,于是第二天第三天也都去那里割草,可是令他感到非常奇怪的是他已连续在这割了三天草了,可是这块草竟然没有一丝的减少。

于是他想,既然如此何不将它挖回去栽到家门口,这样既能放牛也能更好照顾的失明的母亲。于是便拿来锄头打算挖回去,竟然在草根下发现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珠子,他将这颗珠子放在装有钱的袋子的,钱就多了许多;将珠子放在装米的坛子里,米便多了许多。

没过多久,这件神奇的事便传到了地主的耳朵里,地主带着人以聂郎偷了他家的米为由来搜夺这个珠子,聂郎情急之下将其吞进了肚子里,地主没找到,便悻悻而去。

大门到了晚上,聂郎觉得十分口渴,甚至将水缸里的水喝完也不能解渴,没有办法,母亲只好让他去江边喝水,聂郎刚打开大门,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场暴雨倾盆而下,顿时家门口像一条小溪一样通往江边,聂郎回头去看他的母亲,不料却逐渐变成了一条龙,他一走一回头,回一次便头喊一声“娘”。


“望娘滩传说”——中国众多文化交织的美

聂郎一共回头了二十四次,每一次回头,河底就形成一个河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聂郎,就把这二十四个滩命名为“二十四个望娘滩”。据说自从聂郎化为龙随河水消失后,生活在江边两岸的百姓就再也没有经历过旱涝,人们都说是聂郎暗中保护着他的母亲。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其背后的孝道文化、江河文化以及龙的文化都无不令人神往。


“望娘滩传说”——中国众多文化交织的美

都江堰

自古以来人类的文明发展始终与水都分割不开,从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到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都无不反映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文明。其不单单是修建了水利,更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发展了水文知识,同时也不断传颂着许多许多美丽的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