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角解放公園:解放海南,從這裡走向勝利

紀念海南解放70週年 | 臨高角解放公園:解放海南,從這裡走向勝利

解放海南島渡海登陸點紀念碑。 海南日報記者 張惠寧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張惠寧

將雙掌合十,筆直伸向遠方……這可以用來描述臨高角伸向大海的形狀,她就是瓊州海峽突出的一岬角。這個岬角東西兩邊的海,當地人俗稱“陰陽海”,因為西邊的海常年風平浪靜,東邊卻浪花飛卷,濤聲不絕,形成臨高著名一景——“南海秋濤”。曾有詩讚此地曰:“臨高展翅大鵬飛,雙翼掠波接翠微;東海巨濤迎旭日,西灣似鏡映斜暉。”

面對伸向大海的“夾角尖”,立著一塊石碑——“臨高縣不可移動文物,解放海南島渡海登陸點”。為什麼70年前的解放海南登陸戰會發生在這個地方?4月16日,臨高角解放公園,面對這樣的問題,臨高縣黨史辦主任張壯省說:“臨高角登陸,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當時中共瓊崖區委經多方研究後,向第四野戰軍15兵團提出的建議。”“登陸作戰,戰士需要吃飯,需要有根據地休整,傷病員需要救護,這些都需要群眾接應支持。而自從1926年5月召開中共臨高縣第一次黨員會議成立中共臨高縣黨支部,臨高黨的組織建設工作就發展得比較好,革命鬥爭經驗比較豐富,有紮實的群眾基礎。另外一個地理原因就是臨高角這帶海域,海水較淺,退潮後灘塗寬廣,適合登陸戰。”張壯省說,歷史選擇了臨高。

國民黨海陸空重兵把守

據《中國共產黨臨高歷史》所載,1949年12月華南全部解放。12月18日,正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主席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發出準備渡海作戰,解放瓊崖的命令,“以四十三軍及四十軍準備攻瓊崖”。

而1949年12月底,國民黨廣東省政府撤銷海南警備總司令部,成立了國民黨海南防衛總司令部,由薛嶽任總司令,統一指揮在瓊的國民黨陸、海、空三軍,總兵力10餘萬人。其中包括5個正規軍19個師70至73個團和海軍第三艦隊(轄50多艘艦艇)、空軍指揮所(轄作戰飛機25架、運輸機20架)以及地方部隊。

薛嶽制定了《海南防衛作戰計劃》,設置環島防禦,加強海防工事,依海據險,以海空配合,構築起一道海、陸、空防線——“伯陵防線”,意圖憑藉這道防線阻遏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解放海南。

臨高位於海南島的北部,瀕臨北部灣,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當時薛嶽在臨高重兵防守,國民黨六十四軍駐紮臨高,軍部設在加來墟,131師師部設在臨城,駐一個團兵力。高山嶺上駐有一個營和一個炮連,配有遠射程的野炮,可以控制臨高角。在臨高角一帶,國民黨構築的碉堡、工事和架起的鐵絲網連成一片,並在沿海各個碉堡中,配備一門迫擊炮,兩門遠射程野炮,兵力從一個連增加到一個營。從馬嫋港至頭嘴港長達71公里的海岸線上,在重點的沿海村落海岸佈設軍事據點防守,每個據點駐軍1至2個排。加上有幾十架飛機日夜在瓊州海峽巡邏,給人民解放軍正面登陸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 | 临高角解放公园:解放海南,从这里走向胜利

解放海南島戰役熱血豐碑紀念雕像。海南日報記者 張惠寧 攝

登陸戰的支前工作

1949年12月下旬,中央軍委給中共瓊崖區委、瓊崖縱隊發出關於接應野戰軍渡海登陸作戰的命令。中共瓊崖區委決定全瓊黨政軍民總動員,全力以赴,發出了《關於配合大軍渡海解放全瓊的緊急工作指示》,內容主要是5點:組織支前委員會;準備足夠糧食;擴大民工組織;做好情報工作;大軍到瓊後,發動廣泛的勞軍運動。

根據上級的指示精神,臨高縣委、縣民主政府於1949年12月28日在木排根據地成立了臨高縣支前委員會,接著又成立了各區鄉支前委員會,積極開展籌糧、籌款、籌船、支軍和勞軍工作。

據《中國共產黨臨高歷史》記載,臨高縣支前委員會深入發動全縣人民,掀起了“一元錢一斗米”的捐獻高潮,每家每戶都以能為解放軍獻上一元錢、一斗米而感到光榮。從1950年1月到4月,全縣共為解放軍籌備了1989.7石(舊時計算重量的單位)糧食,認購解放公債3萬多元光洋,準備豬肉近千擔,每家還給解放軍獻出燒火柴200斤至300斤。為給部隊提供足夠的渡海船隻,各級支前委員會秘密派人深入漁村發動漁民獻船,漁船是漁家的“飯碗”,可漁民聽到是解放軍渡海所需,便把船獻出來,全縣一共籌到木帆船41條,全部送往雷州半島。

臨高新盈鎮頭嘴村地下聯絡站的漁家女子黃金女,在1949年曾5次偷偷運送瓊崖黨政軍有關人員渡過瓊州海峽聯繫解放軍,其中就包括白沙起義首領王國興、臨高縣委書記朱家玖、瓊崖縱隊副司令員馬白山等人,讓渡海部隊及時掌握了海南的敵情、海港、道路、山林、河流等詳況,為解放海南島作出了重要貢獻。

大軍登陸前的2批4次偷渡

據時任瓊崖縱隊政治部副主任陳青山回憶錄等資料記載,1950年2月1日至2日,解放軍15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在廣州主持召開作戰會議,第40軍、第43軍和瓊崖縱隊的領導參加作戰會議,會議作出了“分批偷渡與積極準備大規模強渡,兩者並重進行”的戰役指導方針,決定渡海登陸工具以改裝機帆船為主(後因當時無法短時間內籌集到大批發動機,改為以木帆船為主),兩軍各先準備小批部隊偷渡,以取得經驗。

根據作戰方針,第40軍以瓊西為登陸地區,第43軍以瓊東北為登陸地區。瓊崖縱隊則以第3總隊獨立團在瓊東北接應第43軍,第1總隊負責接應瓊西登陸的第40軍。執行第一批偷渡任務的部隊由第40軍118師352團和第43軍128師383團各一個加強營擔任。東北線接應作戰指揮由瓊縱副司令員吳克之負責,西線接應作戰指揮由瓊縱政治部副主任陳青山負責。

據《中國共產黨臨高歷史》記載,1950年3月6日,第40軍118師352團一個加強營799人組成的渡海先鋒營,衝破了敵人主體海岸防線,在敵人防守相對薄弱的儋縣白馬井至排浦之間登陸,與前來接應的瓊崖縱隊第一總隊勝利會師。

3月26日傍晚,第40軍118師一個加強團執行第二批潛度,2900多名勇士在118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和瓊縱副司令員馬白山的率領下,分乘81只木帆船,從雷州半島燈樓角向海南島進發,預定在臨高角登陸。3月27日凌晨4時,瓊西接應指揮部接報說船行順利,離登陸點只有一個多小時航程。接應指揮部立即下令打響拔除海邊敵人據點、佔領灘頭陣地的戰鬥,但這裡敵軍防守堅固,戰鬥至天亮仍未突破缺口。而海上大霧茫茫,看不見一艘渡海船隻過來。而東邊澄邁卻傳來激烈槍炮聲。上午9時接應部隊得到40軍證實,渡海部隊因當天大霧偏離了方向,在澄邁玉包港強行登陸。

當時,為了做好接應工作,減輕澄邁方向登陸部隊的戰鬥壓力,瓊西接應指揮部決定臨高角這邊戰鬥繼續打下去,設法吸引牽制澄邁、臨高敵軍主力部隊,戰鬥十分激烈,接應部隊付出了200多人犧牲的代價。3月27日,接應部隊趕往澄邁美厚鄉同登陸的加強團勝利會師。

第43軍方面,3月11日,43軍128師第383團先鋒營在瓊東北地區登陸,與瓊崖縱隊獨立團會師。4月1日,第43軍127師加強團也突破敵軍封鎖,在海口市以東的福創港和塔市一帶海岸登陸。

大舉登陸 解放海南

40軍和43軍偷渡部隊2批4次偷渡成功,解放軍登島部隊將近8000人,加上瓊崖縱隊和地方部隊的2萬餘人,對島內的國民黨軍隊形成了內外夾擊態勢。解放軍15兵團司令員鄧華認為大舉登陸的時機已經成熟。

據黨史資料顯示,1950年4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0軍和第43軍8個團主力大規模向海南島進發。4月17日凌晨3點鐘,在海口以西至臨高角一線大舉登陸,第40軍6個團18700多人在軍長韓先楚、副軍長解方的指揮下,於臨高角一帶登陸。43軍兩個團在澄邁縣的玉包港一帶登陸成功。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解放軍衝破了海峽封鎖,越戰壕、破鐵網、炸碉堡、奪險隘,成功地摧毀了國民黨軍精心構造的海陸空立體防線(即“伯陵防線”)。

5月1日,海南島全部解放。

據黨史,解放海南登陸戰是名副其實的戰爭史上的奇蹟,它開創了我軍渡海作戰勝利的先河,創造了古今中外戰爭史上從未有過的用原始木帆船打敗了現代化鐵甲兵艦的奇蹟,衝破了陸、海、空立體防線,成功地實現了敵前登陸,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歲月悠悠,70年轉眼過去,今日的臨高角已成為臨高解放公園,這裡綠樹婆娑,安靜祥和,見證歷史的百年燈塔依然矗立,遊人不斷。“軍民共建熱血碑 解放海南業績永存”,為紀念臨高角登陸戰而修建的巨大花崗岩兩戰士雕像,像豐碑一樣屹立著。走進解放公園的遊人,常常會對著這雕像凝神瞻仰

“你看,熱血豐碑兩個戰士雕像,左邊的代表瓊崖縱隊戰士,他穿著草鞋,揹著斗笠和布松,左手高舉著一面旗幟;右邊的代表著解放軍戰士,他穿著解放鞋,右手高高舉起衝鋒槍。兩個戰士手拉著手,象徵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堅持武裝鬥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瓊崖革命力量勝利會師。如果沒有瓊崖兒女的支持,解放海南不會那麼順利。”張壯省說。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為紀念當年登陸戰而犧牲在海南島的40軍和43軍烈士,在臨高角解放公園建起了兩座船形紀念碑,靜靜地“訴說”當年英勇無畏的壯舉。

為了發揚和傳承解放海南登陸戰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臨高角解放公園,目前正在進行升級改造工程,解放海南紀念館的展館面積將由1100平方米擴建至2919平方米,將通過更加現代化的方式展現當年渡海登陸戰的神勇和解放海南全過程。臨高角解放公園將以更宏偉更壯觀的風貌展現。

(海南日報臨城4月19日電)

記者手記:傳承“搶灘精神”,建好海南自貿港

■ 海南日報記者 張惠寧

臨高角解放海南登陸戰,之所以被稱為“奇蹟”,就是因為敵強我弱,從武器裝備和兵力上來講,我方都處於劣勢,但能很快“搶灘”成功,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是有瓊崖軍民的支持、接應和配合。

但在當時國民黨“伯陵防線”強大的宣傳攻勢下,面對敵軍大炮、軍艦、飛機等現代化武力威脅,面對瓊州海峽不可預知的“天險”,我中國人民解放軍,敢偷渡,進而全面進攻,體現一種大無畏的“搶灘精神”。這種精神,是不怕萬難,不畏懼犧牲;是“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責任,也是頂天立地的氣魄。

解放70年了,海南今非昔比。但海南還要更好更快發展,要勇當中國發展的“弄潮兒”。當前海南建設自貿港,機遇有很多,困難也不少,作為身在其中的建設者,我們仍然需要一種時不我待的“搶灘精神”。

相比於70年前的解放海南登陸戰,海南自貿港建設需要的新時代“搶灘精神”,以筆者所見,一是滿懷信心,相信天降大任於瓊島,海南必將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二是不怕困難多,有問題,一一去調研、分析和解決,不迴避、不拖延、不推諉;三是納四方優才,選寶島之賢,放眼天下,集思廣益,全力謀發展。

原標題:臨高角解放公園:解放海南,從這裡走向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