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由深圳未物舍举办的“未物舍品牌联合试听活动”正在火热进行,旷世、ikko、余音等品牌纷纷带来自家的代表产品,让烧友们一饱耳福。在本次活动中,不少烧友都分享了自己对各类器材的试听感受,我们熟悉的广东老烧、“耳边谈”专访嘉宾刘想云也在这次的试听活动中分享了旷世的两款当家产品——QPM和CMA 12的使用体验。在他眼中,这两款机器有着什么样的技术亮点和声音表现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个究竟~

国际认可的旷世

旷世这品牌,我好几年前就注意到了,但之前除了展会和店铺环境的短试听,还没机缘来深入把玩他家的产品套装。尽管如此,近几年我一直认为,这是一家有硬实力的中国音响企业。在地球村的音响圈、耳机圈,有很多的奖项或榜单,成为不少发烧友形成品牌信任和产品选购的指引。而我个人则一直比较相信“同行评议”。毕竟能被业界标杆认可并选用,甚至选来做搭售的产品,一定是有水准的。而某机构授奖的产品,这家机构则不一定会选来自用。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2015年末,我看到美国SOUND & VISION上这个页面时,真是相当惊讶。为什么呢?因为美国Wireworld线世界,是我喜欢的一家以科学、实用原则制线的发烧线大厂。照片里线世界老板和总工David Salz亲自出镜,来展示他的耳机线测谎仪方案时,一个旷世的QP1R就挂在他笑脸边上2厘米的地方!(这方案通过耳机升级线和几乎没线基的耳机线之间的对比盲听,来判断他们研发的耳机线之高下。)到David这个级别的老板和总工,一来不缺播放器和预算,二来更不缺器材判断力。他能亲自偕同QP1R出镜,我料定QP1R已经达到David的对线材测试区分力的要求。这是旷世的荣誉,也是对一份中国音响企业的国际认可。几天后,我也专门抽时间带上自己的音乐和耳机去试听QP1R……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去年跟进Focal乌托邦EVO系列音箱文章的顾问工作时,在Focal官网看到了上图,我再次被旷世小震撼了一下。Focal在庆祝其成立40周年的限量耳机大套装Symphonie 40th里面,选中的唯一便携播放器,就是图中右下角的旷世QPM。Focal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HiFi与Hi-End音箱厂(而且他们是连入门级车用、家用喇叭都坚持法国生产的),能把QPM采购回来做搭售,可以说QPM的品质和旷世这个中国音响品牌,又得到了欧洲音响巨擘的认可。那我们也赶紧来把玩一下这台QPM吧。

美而纯的便携旗舰QPM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不少圈内烧友都认为QPM是中国最漂亮的便携播放器之一。它不但颜值高,身材也比业界一众旗舰级播放器要曼妙得多,毕竟同样设计语言的QP1R在2016年时就把CES创新设计奖、德国iF工业设计奖都拿过了。我个人认为它是包豪斯设计思想在播放器上的一种表达,体现了简洁、洗练、理性之美。尽管没有大屏和触屏,但是遍玩整机找不出违和的地方;操作逻辑也很清晰、简单直接。正反面这次采用了连顶级手机都极少用的底部90°大圆角3D玻璃,加上旗舰播放器中罕见的轻、薄,就带来了比前作QP1R、2R和一众旗舰级播放器要好得多的触感和握感。而且整体工艺的完成度也肯定是业内顶级的,毕竟它和iPhone同源,由富士康精工制造出品,CNC精度公差能控制在±0.02mm以内。尤其是那个机械转盘的手感和声线,已经做出了有如瑞士精密机械的feel,这是从未在其他播放器中体会过的机械之美。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QPM简练的外表之下,是一个纯粹服务于音质的系统内在。它不想东施效颦学手机做功能堆砌,而是选择了舍弃蓝牙、WiFi和装App等当下潮流,来自研纯粹的HiFi硬件和高速纯净的Linux系统,聚焦于高清音乐播放这个核心诉求。而且,这个硬件架构的内核也是从两款前作迭代进化而来的。它沿用旷世有全球PTC专利的电流模放大技术,再利用SiP半导体封装技术(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可理解为半集成电路),把之前4路全平衡的分立元件放大电路,封装成CA630和CC630两个放大模组。继续保持全甲类,并提供静态电流翻倍的高偏置模式,再配合接触质量更高的4.4全平衡输出,务求使每个烧友的耳塞获得更上一层楼的发挥。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近来大家都憋坏了,我也想听有激情的音乐,先来一首双份燃名曲!把森海IE500 Pro先贴博良阻尼环,再换上泽锋4.4升级线,QPM播放由顶级交响乐天团柏林爱乐,加上现场冲击力最强的摇滚乐天团蝎子乐队,外加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带来的《Moment of Glory》(16/44.1)。前奏柏林爱乐很快就燃起来,奏出一种生命前驱的使命感,但气势磅礴中保有招牌式严谨沉稳和各声部的和谐。全团在声场的较远处,声场宽度可观,但感觉结像比纯交响录音稍小点、总电平也稍低一点。就着被我称为“摇滚界帕瓦罗蒂”的蝎子主唱Klaus Meine一开嗓就是副歌,歌声依旧高亢且延伸一级棒(2000年录音时52岁),不但高音飚得上去还很稳,听不到任何杂音和撕裂感,乃至连紧绷感都没有。主音吉他和节奏吉他的定位就在主唱的两侧,和主唱有明显的间隔并能听出在高度上比主唱略低;但他们和主唱一样,都处在比柏林爱乐前些的声场前排,电平也都比柏林爱乐明显高一些。而后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结像,则是在蝎子和柏林爱乐之间。当这群小朋友们唱出Could I see the world with the eyes of a child时,那真仿若是天使之声。全碟由年轻时曾经玩过摇滚乐队的奥地利指挥家Kolonovits编曲并指挥,以稍偏向摇滚的平衡方式编入了很多交响乐,使得交响和摇滚高度融合。这也是一首宏观大气、能给人心魂以震撼的歌。若你觉得不过瘾,那再听多一首同专辑里也是由Klaus Meine写的《Wind of Change》就好,这可是被誉为柏林墙推倒时期德国国歌的绝对经典,而且请注意这也是一首英文歌。诚意推荐这张专辑给所有年轻的灵魂。回到QPM,我认为它的个性是偏理性、侧重分析力和速度的,但已没有了前作那种太偏清亮的问题。换过泽锋同材质3.5升级线听这首歌对比,主观上我明显喜欢4.4口的声音。三频均衡,速度快、透明度高一点,声场和乐器分离度也好一点。QPM的高偏置模式在听感上,也有可闻的加分,特别是控制力上。但是4.4平衡输出再开高偏置模式时,听部分DXD文件有底噪的问题会更明显,这需要刷个新固件来给它“补”一下。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专业级台式一体机CMA 12

主要服务便携场景的QPM是轻且薄的,而CMA 12这台服务室内场景的旗舰台式一体机,则只薄不轻。机箱用10mm厚的6063航空铝拼接而成,宽330高55深200mm的身材是非常苗条的,但拿在手上也是有分量的。整机的设计语言比QPM更简洁、更多直线,显得理性、沉静,外观上同样有紧凑干练的设计感。富士康的精工制造再次为整机的外在加分:超小公差的精加工铝材,加上严丝合缝的咬合式拼接、优秀的硬质黑色阳极化,妥妥的大厂风范,而且对于散热和避震也有加分。尤其前面板那个手感轻柔的输入选择键,与面板密合、平整的程度非常高,一开始都让我误以为是画上去的触控按键了。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CMA 12的内在也是有扎实内容的。除了台机级的电流模、全平衡甲类放大、可调的甲类高偏置模式、全平衡耳机输出与线路输出之外,还使用了全解码流程都DSD处理的True DSD专利技术、3路独立时钟专利技术。并且CMA 12还独有区别于一众万元级一体机的Studio输出模式,即除了HiFi级的14dBu输出电平,还能设为20dBu的录音棚级电平,就能更好地适配录音棚级的设备。什么?与您无关?不是的,我们搭正经的有源监听音箱时,就很需要这个特性。近年也很流行这样的轻HiFi玩法,因为这种音箱靠谱的同时,还不用烦恼要选什么后级来搭配这箱子。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既然线世界总工认可旷世,我这次就索性借了全套线世界电源线和信号线;用LPD 1000再生电源做总电处,CMA 12加4个Hardpiont TRINIA悬浮脚钉,耳机选森海HD800,用4针XLR原厂线。在电池供电的无风扇电脑装好驱动后,启用Foobar1.5.3英文原版的内存播放(全文的系统清单附在文末)。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CMA12与HD800系统


先听人头录音专辑《Up Close》中的《Three Days Without You》(24/96)。一开声就超精彩,沙锤从左摇到右、又从右往前兜回左,再从左往后摇到右,结像有着极其具体的、活生的3D感,能听到有结像是完全离头的、明确宽于肩膀两侧的,并且能听到沙锤是连续移动的、还有部分很明显是在我们头部的后面!接着前方弗拉明戈吉他的拨弦、扫弦都非常具体,仿佛伸手就能触及一般。随着Fretless贝斯和打击乐组的加入,我就开始“全自动”地跟着音乐节奏摇头摆腿了。这音乐我用HD800听过很多次,就纵向对比而言,CMA 12仍是旷世家理性、冷静的声音取向。它的高分析力、高透明度和高控制力,则给这曲子加了不少分。人头录音是专为耳机而生的录音形式,我强烈建议耳机烧友们要拥有更多人头录音专辑。好的人头录音,不但免疫于头中效应,而且能听到超越面向音箱的立体声录音的效果。因为我们听到的这种“耳机环绕声”,是连7.1电影环绕声都比不了的。再者,刚才这首若用耳塞听,因为没有了用头戴耳机听时的外耳廓的头部传输效应融入,会听到很不同的沙锤运动轨迹。此外,我更是万万没想到,这张专辑是用租来的人工头麦克风,仅录了3天就有这样高的水准,堪称佳作天成。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接下来,我们也来玩轻HiFi:接上Neumann KH120A有源监听音箱,用君子黑武士脚架再加ISO声学的Aperta悬浮座调出2°仰角使声轴正对耳坐高,两箱距离和听音距离都定为1.85米,音箱朝内转正对皇帝位,评测室内还原有4块鲸鲨驻波吸板。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12 CMA12与Neumann KH120A有源监听音箱


听2L的免费下载样板曲《Et misericordia》(DXD + DSD256,下载链接见文末附件)。大、中、小提琴弦乐组柔缓地带出圣母的博爱,钢琴轻弹的音符则仿若几束从教堂花窗透入的阳光。抒情女高音Lise先用自己厚实的中音区缓缓地唱出对圣母的赞颂,其主歌第一句就能听到她头部有转动和俯仰的动态效果(这段若女高音嘴型是定住的,就不及格)。唱诗班孩子们的大合唱也非常投入,他们的结像在乐团的最后方,而且能听出唱诗班有人站得比女高音更高。尼达洛斯大教堂的管风琴细节丰富、低音的音浪绵长,让人完全想不到这对音箱的低音只有5.25吋。再用前30秒同音量对比了14和20dBu两档输出电平,在这对专业监听音箱上,20dBu的密度更高、低频也更干净有力。这功能是实用的,有这两档就可以适配不同的后级或者有源音箱。而且,搭配全有源音箱(内置前后级)也能尝试这两种电平,还更便宜。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双机合璧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外出回到家中,我想在箱子上听QPM里面没听完的音乐,就把QPM插上HB2底座,再用线世界同轴线连接CMA 12就好,可以窝在沙发上用CMA 12和底座都有配送的遥控器,来选曲和调音量(若想省下底座的钱,就可用长光纤线连接,还能在手边选歌)。听《Dali CD Vol 2》中的《I Will Remember》(16/44.1)。一开始架子鼓就先声夺人,这鼓声的低频力道和弹性一流且在左、右、中都有分立的定位,非常抓耳。沙锤则一直在右边轻撩我们的心弦。主唱站在中间,声音略带沙哑、歌声稍显沧桑。歌声中先回顾曾经阳光草地的美好,再感叹世界变得太快,情殇来得太早。但尽管事有不如意,他仍选择记住彼此过往的美好。在我听来这首歌唱出了一个男人长大后的呐喊和韧性。旷世这两台理性不加料的机器,加上音乐性居中的专业监听箱,却也能很好地传达这音乐中的情绪。而这首歌此前在很多讲求味道的系统上,则常是听到被系统的味道特性所“染色”的结果。所以我觉得:全理性的系统如果搭配、调试得当的话,应该能比味道型系统传达更多更准的音乐之味。希望兄弟姐妹们日后都能品尝到更多音响和音乐的美味。


附1:试音曲目下载列表

附2:评测硬件清单


旷世双机,便携与家用双栖


刘想云

23年+音响发烧友;

《视听前线》杂志主笔;

《家庭影院技术》杂志作者;

美国THX认证家庭影院工程师。

个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