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創業,如何做到自省自查量力而行?打好基礎離目標更近

創業時代,成功本來就不容易,然而令人唏噓的是,失敗的原因往往並不是創業者的專業能力不夠、商業模式行不通,團隊沒有戰鬥力。而是不能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從而不能理智定位,量力而行,最終卻做出錯誤的抉擇,導致最終失敗!

零售創業,如何做到自省自查量力而行?打好基礎離目標更近

現象

  1. 看到地段很好的便利店經營不下去關門了,其實這一年已經換了好幾家了,前一家也是便利店,再往前是早餐店、烘焙店。
  2. 一家社區生鮮超市走的是精品路線,購物環境十分舒適,客流卻寥寥無幾,每天的利潤只能抵消生鮮損耗額度。
  3. 一些創業的小夥伴什麼都還沒做,先拿出一部分資金租辦公室招人買車,認為創業就應該這樣,先把該配置的都做好。
  4. 有些位置很不理想,物業條件也不夠好的商鋪卻總有人租下來做生意,做的還是社區已經有的業態,並且不乏競爭者。

以上現象不排除特殊原因,但更多是這樣的。看到別人便利店做不下去了,自己認為是別人不懂不會做,相信換做自己一定能做好,但結果和前任一樣,這是高估自己的能力。精品生鮮超市投入和效益不成比率,事實上是對項目論證有問題,單純認為創造好體驗場景就有流量,這是對競爭和消費需求認識不足,是一廂情願,滿足的是自己的心理預期,而不是從顧客角度研究。

剛創業資金有限,開始並沒有挖掘精準用戶,研發測試好產品,做市場拓展、也沒有將所有的資源用在最有價值方面,更沒有將不著急的事項往後排,這是對創業的輕重緩急和價值貢獻管理的認知不足。實體店最大價值是地段的自帶流量,如果沒有好的位置寧可等候,然而許多人對創業邏輯不明白,只是憑著一腔熱血。野蠻成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種選擇早晚要碰壁。

這樣的創業方式,大概率是要失敗的。因為創業者並不清楚自身存在的問題,對自己擅長與短板認識不足,對行業和專業知識一知半解。做出的行動更多是感性認知,而非理性的論證。簡單地說,是不能自我審視,自我反省,缺乏自我認知,不能做到量力而行。近期暴風集團創始人馮鑫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也是在面對企業危機時不能很好的自省自查,從而迷失了自我,值得警醒。

零售創業,如何做到自省自查量力而行?打好基礎離目標更近

評估

如何能夠認清自己,讓能力與行動相互匹配,並且通過自我評估,優化並完善自己呢?可以用SWOT分析法對自己做個剖析,SWOT分析是管理,諮詢中,戰略規劃和競爭情報的經典分析工具。將之變換一下對象用於我們自身,也是極其有效的。

1、優勢與劣勢分析(SW)

比如自己有零售業多年的運營經驗,對商品及供應鏈極其熟悉,具有豐富的資源。運營經驗和供應鏈能力代表了自己的專業性,豐富的資源說明業務拓展和業績增長具有可能性。

再如自身從事管理工作多年,管理哲學和工具,管理技巧等方面有深厚功底。對新零售、分享、社群、場景等新商業模式和技法較為精通。管理能力強,說明自控力和全局能力較好,與運營能力的結合,不會讓自己和團隊迷失方向。具有新零售意識和技能,則說明具有自我升級能力,最起碼學習能力不錯,這同時也是專業能力。

因為具備以上的專業能力,豐富的資源,經營管理能力,實戰經驗、對新商業能力掌握的組合。事實上是具有給用戶在業績提升、成本降低、增加效用等方面創造價值的能力。

這些自我評估的優勢,是認清自我能力並知道個體能做什麼的基礎。當然只知道優勢,很容易讓人迷失和自負,因此必須和劣勢評估一起組合才有價值。

比如自己有時會出現間歇性的行動力低下。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懶惰還是疲勞期較長?或是自己的知識體系不夠健全,行動經常遭遇瓶頸?要把這些想明白。間歇性行動力低下會導致業務出現斷續的情況,不連貫會導致情緒化,錯失機會和影響團隊,個體成長和事業都會面臨挑戰。

再如發現自己缺乏創造持續現金流的能力。現金流對個人和創業項目都很關鍵,如果缺乏資金和持續變現能力,維持生計和項目運作都是問題。針對此需要對整體戰略和實施階段做調整。

另外雖然在領域內比較專業,但線上線下總有一些環節沒有打通,比如新零售引流玩法的多樣性組合運用,物流的前後向一體化如何與原創品牌融合等。這些恰是個體在實戰中發現的劣勢,而不是憑感覺而來的。

優勢與劣勢的組合評估,是最直接有效的自我定位,自省自查的方法。有了此,個體也會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優化,從而為下一步行動做準備。要記住,優勢與劣勢是自己的,這是個體為數不多能夠掌握的主動因素。

零售創業,如何做到自省自查量力而行?打好基礎離目標更近

2、機會與威脅分析(OT)

從市場預期來看,現在從事的行業正處於轉型期,新市場和新用戶都已經出現,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獲取,這個時間大概還有2年的市場留存期。如果個體在這方面獲取知識和技能更快並運用,很明顯這是一個機會。

競爭對手雖然注意到了社區商業的發展潛力,但行動緩慢,商業模式存在問題。對手的問題恰恰成為了自己的機會,並且這個市場足夠大,這個機會就在眼前。

表面上看,行業內競爭加劇,蛋糕被切的差不多了,這是個存量市場。但內在的是,細分市場並沒有出現,大部分的從業者並沒有這個意識,也沒有系統化運營思維和技能,因此並不是威脅反而是機會。

認識到市場多在同質化競爭,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差異化的產品和精準用戶,時間拖得越久越不利。這形成了商業模式、用戶、產品、渠道的短板,這對創業項目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危機。

做了兩三年的實體店,生意一直不理想,正準備裝修升級。然而三百米外要開一家數百平的社區超市,不僅增加了生鮮商品,還涵蓋了便利店品類。便利店能否堅持下去都不好說,這個威脅就在眼前。

研發出來的產品是有一些用戶,但是模式很容易被模仿,產品也有替代品,價值也不是不可或缺,這都是比較致命的威脅,那如何去解決有什麼方法?

優勢與劣勢往往是內在的問題,對手的劣勢也許是自己的優勢,反之也然。機會與威脅一般指的是外部因素,做評估不能閉門造車,脫離外部競爭、市場等環境,這些是客觀存在的。需要個體和市場,內部和外部同步。

SWOT分析的目的是對個體和外部有一個客觀的分析,從而設計有效的下一步行動計劃。SWOT分析一定要基於客觀事實開展,無論是自己還是其他。另外,這個分析方法最好是在有明確的目標的時候使用,否則容易跑偏。

零售創業,如何做到自省自查量力而行?打好基礎離目標更近

優化與行動

通過評估對自己和項目也有了清晰的認識。優勢需要鞏固,劣勢要規避並提升改進。機會要把握並付諸行動。威脅是我們有了危機意識,要制定應對方略並不斷優化,使之不會致命並儘可能削弱消除。

以前面的例子來看,也許便利店在一些人眼裡是很簡單的,這種外行的認知短板是最低級的,基本的量力而行都夠不上。

看到前面的便利店、早餐店、烘焙店做的不理想,給它們做過覆盤,找到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或許都是表面上的,內在的品類管理、社交化運營、供應鏈能力等自身的優勢劣勢是怎樣的?都完善了嗎?如果沒做好就開店,是要等到開了店在完善嗎?在這個時代認知還沒成型,開了店再優化恐怕難於成功。另外,前幾任開店的真的無可取之處嗎?

精品超市在開業前,如果找準消費者需求,測算盈虧平衡,評估業績增長與成本消化的關係,社區商業競爭環境等,也許就不會盲目投資或者採取另一種運營方式。


零售創業,如何做到自省自查量力而行?打好基礎離目標更近

最後,評估自己更像是自查,因此制定的優化方案更像是自省,後者比前者更有意義。我相信這個時代,在每個人都知道簡單粗放式發展已不合時宜的時代,清楚了自己的問題一定回去完善自己,這是創業者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另外,或許每個人並不能掌握所有,也很難有人都做到,自省自查也不代表事後什麼都不做了。不過從0到1、精益創業、增長黑客的創業邏輯你是必須要懂得!

這是《實體店提升之路,系統化運營有多重要?真正成事的都在做長線!》系列中的一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