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再和生活死磕幾年。要麼我就毀滅,要麼我就註定鑄就輝煌。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我在平庸面前低了頭,請向我開炮。”----傑克·凱魯亞克
凱魯亞克的結局,很難說是毀滅還是輝煌,或許兩者皆有。他的作品廣受追捧,影響了幾代人;他的身體卻無法負荷病痛的折磨,47歲便離開了塵世。
《在路上》是凱魯亞克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他把自己和朋友們的七年狂野之旅彙集在一本書中,寫得酣暢淋漓,讓人看得驚歎連連。凱魯亞克也因此成為了美國“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代表人物。
“垮掉的一代”: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
在那些大人眼中,“垮掉的一代”凱魯亞克們是頹廢糜爛的,他們酗酒、吸毒、縱慾,離經叛道,挑戰傳統價值觀。大人們頻頻搖頭,頗有怒其不爭之意。
在年輕人眼裡,凱魯亞克成了精神領袖一般的存在,《在路上》被奉為《聖經》,讓無數顆年輕、迷茫的心找到了指引。只有年輕人,能懂得彼此。
他們真是“垮掉的”嗎?他們只是不想接受現實強塞給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只是要走出門去、走到世界上去,找尋能夠支撐自己的信仰。但是大人們聽不進去這些,他們只看的到年輕人“不務正業”的樣子。
比起日復一日重複著生活的大人,凱魯亞克們的反叛和無休止地探尋,才是創造新時代真正的力量。他們的追隨者、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成為了“改變世界”的代言人。
何其相似,這樣的一幕在一代代重演。早在凱魯亞克之前,我們書本上那位有名的海明威先生,也曾被認作“迷茫的一代”的代表。
而在中國,80後、90後、00後們,也都曾被扣上“垮掉的一代”的帽子,直到他們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時,那頂帽子消失了,新的時代到來了。
被定義,是源於不被理解。新世界的太陽昇起之前,你能否在暗夜中堅持?待標籤撕下,你是否還是最初的自己?
“我們只會長大,不會變老。”
《在路上》一書的後半段,主人公迪安似乎變得不那麼瘋狂了。
他開始對朋友唸叨“你明白,老兄,我們年紀越來越大,麻煩事越來越多”“你得注意自己的身體,生命在於運動”“悠著點,沒必要拼命”之類的話。一副被生活毒打後屈服的模樣。
他取出以前橫行無忌時的照片,“以後我們的子女看到這些會覺得奇怪,認為他們的父母拍那些照片時的生活一定輕鬆、順溜、穩定。他們做夢也不會想到我們目前過的這種混亂胡鬧的生活,也不會想到我們在這個該死的夜晚走過的毫無意義的、夢魘似的道路。”
迪安似乎開始在意世俗的眼光了,開始思考作為父親的形象了,他已經有了兩個孩子,他已經是個大人了。
然後呢?投降嗎?屈從這個世界既定的價值和規則嗎?不!迪安又踏上了和朋友薩爾前往墨西哥的旅程!他對命運的抗爭、對生命的探尋,從未停止。人會隨著時間長大,但熱血的青春永不老。
這讓我想起新褲子講的一段經歷:某一年,樂隊狀態不佳,中年危機襲來,家庭瑣事讓音樂靈感飄忽難尋。
彭磊有一次剛有靈感,開始彈奏的時候,女兒把效果器拔下來,腦袋砸了一大口子,慌忙趕去醫院,靈感消失無蹤。
龐寬的老婆把他收集的幾百盤音樂磁帶扔掉了,只為了放孩子的嬰兒床。
用他們的話說,當時的情況特別糟糕。
然後呢?忘記搖滾樂嗎?倒下嗎?墮落嗎?隨風而去嗎?不!《生活因你而火熱》這首歌就是在這種狀態下創作出來的:
那些曇花一現的燦爛,是爆炸的煙火。
那一團耀眼的火焰,在燃燒著你和我。
那刻骨銘心的戀愛,總帶給我傷害。
那平淡如水的生活,因為你而火熱。
也曾跌倒在路上,也曾折斷過翅膀,也曾失去方向,也曾破滅夢想,但他們終究還是會選擇掙脫一切,去遼闊的天空飛翔,在無邊的曠野穿行,擁抱怒放的生命。
他們只會長大,不會變老。
“O ever youthful,O ever weeping.”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凱魯亞克被披頭士樂隊奉為偶像,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樂隊之一“大門”的創始人雷·曼薩雷克也說:“如果沒有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大門樂隊將不復存在”。
搖滾人身上,一直有凱魯亞克的影子。
他們反叛平庸,他們對抗孤寂,他們躁動不安,他們內心滾燙。他們與圓融的世界格格不入,他們執拗地與生活死磕,試圖殺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你的道路是什麼,老兄?乖孩子的路,瘋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蕩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麼地方,給什麼人,怎麼走呢?”---《在路上》
無論怎樣的路,我們都要勇敢地走一走不是嗎?永遠跟在大人身後,怎麼長大呢?
而一直《在路上》的凱魯亞克們,因為熱血不息,所以永遠年輕。
我願意做一個走在他們身邊的人。
我是惜羽,80後偽文青一枚。愛旅行,愛攝影,愛搖滾,也愛文字。用閱讀啟發思考,用寫作表達觀點,期待與你產生思想的碰撞。
閱讀更多 惜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