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測孩子的智商


教你測孩子的智商

用科學的方法測測自己孩子的智商對於開發孩子的智力是有必要的,瞭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是做父母所必須的。

我國的心理學家曾多次對城鎮居民對智商、智力的看法進行過調查,有一組2000年的一些心理學工作者和調查資料表明,一般群眾對“聰明”,大人和兒童標準不一樣。經綜合歸納,高智商的成人的十大特徵為:

√邏輯思維好;

√適應能力強;

√富有創造性;

√接受新事物能力強;

√應變能力強;

√富有想像力;

√有自信心;

√獨立性強;

√有分析能力;

√博聞強記。

而高智力的兒童是:好奇性強;愛思考和提問;富有創:造性;觀察能力強;記憶力好;富有想像力;動手能力強;興趣廣泛;模仿能力強;反應敏捷。以上只是人們籠統地把智力的一些要素羅列了一下,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還得加以必要的量化,其實這個工作國外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做了。

20世紀初法國公共教育部準備制訂一個低能兒童學校的入學標準,需要有一套普遍適用的低能兒童智力測定的方法。法國心理學家比奈教授接受了這一課題。不久以後,一套一直沿用至今的智力測定方法就誕生了。

在比奈所編制的題目中,按照年齡分成難易程度不一的一個個等級。這方面比奈有著巨大的貢獻,過去人們在描述一個孩子智力超常時,總說“這孩子真聰明”,然而聰明到什麼程度,誰也說不清楚。又如,人的智力是隨著年齡不斷髮展的。三個同樣能數1到100的孩子,甲才3歲,乙5歲,丙是小學二年級,他們的智力評價分別是超常、一般、遲鈍。這已經初步有了些智力測驗的味道了。但還不夠,比奈首先提出了心理年齡的概念。心理年齡很難描述,卻極易測定,即通過了比奈表上的4歲組而未通過5歲組題目的,心理年齡為4歲。這種測定近年來精確到了月份,如通過了5歲組,又通過了6歲組的一半,即為5歲半。依此類推。這樣,一個在今天人們已經非常熟悉了的新概念就產生了。這個概念就是智力商數(IQ),簡稱智商。

比奈的公式是:

智商(IQ)=(心理年齡÷實際年齡)ⅹ100

這公式在上面我們已作了介紹。智力商數是比奈在其本人的智力差數的基礎上改進的。一開始他提出智力差數。一個實際年齡為5歲,心理年齡為6歲的人,其智力差數=心理年齡-實際年齡=6-5=+1即為早一年,如他心理年齡為4歲,則其智力差數為-1,即遲一年。但是這個方法有許多缺陷。一個孩子其實際年齡為1歲,心理年齡為2歲,其智力差數為+1早一年;另一個孩子實際年齡為8歲,心理年齡為9歲,智力差數也是早一年。但很明顯這兩者的聰明程度並不相同,前者根據資料分析是很少見的,幾萬人中才有一個,完全可以冠以超常兒童的稱號,後者卻是相當普遍的,一般的學校中大約有15%左右。比奈注意到一個在4歲時被測定為早2年的孩子,在8歲時的結果可能是早4年,他由此想到這其中可能是一個比值。

而在引進了智商(IQ)之後,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前者的IQ=2/1×100=200,後者IQ=9/8×100=113,兩者相差甚大。

那麼IQ表示什麼意義呢?

比奈指出:全體人口的智商平均為100;其中50%在90-110之間,所以這部分人稱為智力正常;80-90為次正常智力;70-80為臨界正常智力;60-70稱為輕度愚鈍或輕度智力孱弱;50-60稱為深度愚鈍;25-50稱為痴呆或亞白痴;25以下為白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