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 。


修築長城的朝代有哪些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

長城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據2012年國家文物局發佈數據,歷代長城總長為21196.18千米;而國家文物局曾於2009年公佈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長城總長為8851.8千米。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故宮,泰山,兵馬俑同為我國的第一批世界遺產,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1987年12月,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修建長城超過5000公里的有三個朝代:一是秦始皇時修築的西起臨洮 ,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二是漢朝修築的西起河西走廊,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在1萬公里以上。

這些長城的遺址分佈在我國今天的北京、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北、新疆、天津、遼寧、黑龍江、湖北、湖南和山東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就有遺址1.5萬多公里。其次是甘肅的長城。

由於時代久遠,早期各個時代的長城大多殘缺不全,現在保存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人們一般談的長城,主要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指的是明長城的長度,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