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述要義

拳述要義|奮與飛

拳述要義|奮與飛

清晨,肖力行老師照例去湖邊練拳。遠遠望見一白鷺佇立於水中石上,姿態優美,遂停步觀察,抓拍白鷺的各種動作,得一個系列照片四張,依次為尋、覓、啄、奮,頗為傳神。第四張白鷺展翅,奮飛而起,從其身體形態中,可以感受到白鷺蹲石而起。我向老師請教,這張可是水浪拳中的“燕子斜飛”?老師說,不是!燕子斜飛,在起飛階段是做不到的。必須在飛行當中,有了一定的高度和速度,才可以做到懸停於空中,尋找下面飛行的方向。這張照片,是白鷺剛剛蹬而離地,乘勢而上,無法懸停,否則就掉下來了。老師說,這個動作,其實就是奮。你查繁體字,就會明白。

拳述要義|奮與飛

拳述要義|奮與飛

奮,從字面看就是:大鳥踩在田地上。 奮,把中間的“隹”(鳥的意思)拿掉了,不明就裡,難以會意。受萬有引力之定律,凡動物慾離地面之初,皆先要蓄勢,剎那間借地之緊實,蹬而起身,這一過程謂之“奮”。奮者,起之始也。起者,奮之勢也。大鳥因為體大腿長,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們這個動作,古人用“大”、“隹”、“田”,象形地表示“奮”的含義,非常符合自然現象,不得不由衷感慨先人造字之智慧。

幸虧還有繁體字,可以“望文生義”。中國文化歷經數千年不滅且興旺發達,象形文字居功至偉。百年前,有一批文化名人、政界要員,急功近利,盲從西洋一時之強盛,竟然大張旗鼓要消滅漢字, 代之以拉丁文字,回想起來,不禁啞然失笑。

看今天,漢字不但依然挺立,且有推及世界之勢。孔子曰:“禮失求諸野”,在億萬萬的中國普通百姓那裡,瞭解漢字的精髓,遠比那些無所不知的“大家”要高明的多,所謂“小小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下下智”。隨著漢字電腦輸入法的發展,相比於拉丁文,漢字使用更加便利快捷,優越性無可替代。

電腦打字,繁體字與簡體字沒任何差別。我想既然沒有省力和費力之分了,再改為到繁體字,是否更好呢?

老師一向喜愛觀察動物和植物等自然現象,除了欣賞,更多地是希望能得到某種啟發,對研究拳藝、拳名意義非凡。今天知道,老師為何喜歡常用“奮”字,它形象地告誡我們,只有發奮,才能做好淩氏拳藝的傳承。行文至此,心靈又一次受到衝擊,對老師的奮發精神敬佩不已。

曉希

2020-04-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