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故事——李九妹的拉祜文“小課堂”

“拉祜文是由30個聲母、19個韻母和7個聲調組成的,要想學好拉祜文的話,就必須先把這56個聲韻調學會,首先我們先來學習30個聲母……”在西盟縣力所鄉南亢村班神組文化室裡駐村工作隊員李九妹正在給村民上課。

驻村故事——李九妹的拉祜文“小课堂”

李九妹是普洱市委宣傳部派駐西盟縣力所拉祜族鄉南亢村的一名駐村工作隊員,91年出生的她畢業於雲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學院雙語文秘(拉祜語方向),在普洱市農村電影工作站從事著拉祜語臺本的翻譯工作。

力所拉祜族鄉是西盟縣唯一的拉祜族鄉,南亢村也是以拉祜族為主體民族的一個村委會。

“我們能歌善舞,無論是幾歲孩童還是80歲老人,聽到三絃、蘆笙等都能隨著音樂跳起來,不過我們不像瀾滄縣的拉祜族,我們會說不會寫。”喜歡文藝活動的拉祜族村民李娜對李九妹說。

李娜告訴九妹,村民平時學唱拉祜歌,都是口口相傳。學習瀾滄縣老達保的拉祜族創作的歌曲時,看不懂拉祜文字和譜,就是跟著視頻一遍一遍地學唱。

驻村故事——李九妹的拉祜文“小课堂”

李娜的話觸動了九妹,自從到了南亢村駐村,九妹發現這裡民風淳樸,群眾精神面貌很好,大家熱情善良,追求美好生活的狀態一直感動著九妹,也成為了她肩膀上重重的責任。

“完成了日常的駐村工作後,我可以做得更多。我本來就是學拉祜語的,我可以給村民上課。”九妹向南亢村黨總支書記娜襪申請開設拉祜文教學的“小課堂”。

“太好了,一直以來,我們力所的拉祜會說不會寫,我第一個報名學習。”娜襪高興地說。

有了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九妹的拉祜文“小課堂”正式開始了。

驻村故事——李九妹的拉祜文“小课堂”

2020年3月5日,李九妹在南亢村委會開始了她的第一堂拉祜文課,第一堂課,九妹的學生是個位數,但就是這寥寥幾名學生聽課時閃亮的雙眼,讓九妹更加堅定地實施教學。

南亢村班神組組長扎努說“以前讀書學校裡沒有教過拉祜文,作為一個拉祜族,我想了解我們民族的文字。”

九妹上課的事情慢慢傳開了,村委會附近的村民陸續加入了拉祜文“小課堂”,而遠一些的寨子則邀請九妹去寨子裡講課。

學好拉祜文要注意兩大點,一是要掌握聲母、韻母、聲調,這三個是學習拉祜文的基礎,有語言基礎後,就自然而然會寫。二是要會拼寫規則,只有會看會寫才會拉祜文。九妹的學生受教育程度不同,九妹必須“精準”施教。

驻村故事——李九妹的拉祜文“小课堂”

“基礎好的學員,3天就能學會簡單拼寫,還可以成為我的助手再去教授其他群眾。我會重點先對這類學員進行重點培養,靠大家的力量才是把這件事情做好的關鍵。”李九妹說。

活波開朗的李娜就是李九妹最優秀的一個學生,她說,“我現在已經可以拼寫一些日常交流使用的句子,直接翻譯還有點難度,只要堅持,我一定能掌握更多。我出師了,我還要去教別人的。”

村民扎拉說,“九妹來教給我們拉祜文,我們都很喜歡。我雖然年紀大學習進度慢,九妹依舊很耐心。謝謝九妹這個好老師。”

“保護民族文化,傳承民族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我們堅信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看著村民們努力跟著我學習,我全身都充滿了幹勁。”李九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