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與他的自傳:《我的奮鬥》


希特勒與他的自傳:《我的奮鬥》

希特勒的著名自傳《我的奮鬥》,由於著作版權有效期到2015年12月31日止,因此這本書被出版商重印出版。果然是個賺錢的好主意,新版在很短時間內賣斷市,而希特勒這個“大獨裁者”、“戰爭狂人”和“殺人魔王”,又回到了公眾的視線之中。
希特勒1889年出身於奧地利一個很貧窮的家庭,父母早亡,他甚至行過乞,在街頭賣過畫。1921年他參加了“德國工人黨”,成為該黨黨魁,並將該黨改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即“納粹黨”。 1923年他發動政變奪權失敗,被關進監獄,他在監獄中,寫下了《我的奮鬥》。1924年他出獄後,他的“極端民族主義”(即“法西斯主義”)政治主張深 得德國民心,納粹黨很快在德國議會中變成多數黨,希特勒得以獲得德國總理的職位,此後更近一步成為德國國家元首,終於把德國變成他個人獨裁下的極權國家。
世界上“極權”政治的形成,大都建立在“極端”和“仇恨”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使人“狂熱”,為獨裁者賣命。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集中表現在他的“日耳曼種族優越論”和“反猶太主義”,把猶太人說成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有趣的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都被希特勒當作是猶太人的國際大陰謀,也成為他的攻擊和反對的目標。


希特勒和納粹黨的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希特勒對“宣傳”工具(Propaganda這個詞可以說由他而聞名天下)的特殊重視和運用。在得力助手戈貝爾的領導下,希特勒建立了包括報紙、音樂、廣播和電影等龐大的多媒體宣傳機器,宣傳他的“法西斯主義”。希特勒還發現大規模群眾集會和演講是非常有效的宣傳手段,他本人就是一個傑出的演說家,經常在群眾集會中脫稿發表非常激動人心、極富煽動性的演講。
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對於宣傳工具的使用,有非常露骨的表述,他認為宣傳工作必須使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抓住最大多數人的感受和心理。宣傳不需要說出事實的真相,只要說出事實對自己有利的一面。 他認為人都會感情用事而缺乏理智,人的思想都搖擺不定,而且容易忘卻,因此政治口號必須簡單明確,宣傳工作必須重複又重複,直到完全深入人心。
還有,納粹黨的軍服令人看上去非常英俊,很多年輕人就是被那套軍服所吸引而加入納粹黨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是戰敗國,戰後德國經濟嚴重受損,人民生活困苦,失業率很高。希特勒發誓帶領國家和人民走出困境,他果然實現了諾言,1937-38期間,德國經濟和人民收入都翻番。可以說,希特勒是在德國人民被極端思想洗腦後的擁護和愛戴下迅速崛起的。

希特勒與他的自傳:《我的奮鬥》

納粹黨的群眾集會,其規模之大,令人咋舌,方陣為30x36人(我國閱兵方陣為14x25人)

1945年4月底,在“二戰”勝利在即,柏林被包圍,納粹黨大勢已去之下,希特勒及其情婦在正式結婚後第二天,雙雙自殺身亡。他們的屍體,據說被蘇軍火化後磨成粉,撒到河中,只剩下一兩塊頭骨,至今保存在俄羅斯檔案館內。
由於找不到希特勒的屍體,缺乏有力的證據,希特勒的下場究竟如何,說法很多。所謂希特勒及其情婦雙雙自殺死的說法,主要來源於希特勒的一個近身保鏢,據說他是唯一目睹希特勒自殺的證人。2009年,俄羅斯官方的法醫宣稱檔案館內的頭骨屬於女性,使希特勒的死亡之謎再度被猜測。2014年出現新的說法,有學者發表論文稱,1984年希特勒終老南美洲巴西某地,享年95歲。說法很多,莫衷一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