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那些曾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

他们是普通一线的劳动者,他们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辛勤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奉献青春。他们有哪些故事,又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在五一劳动节里,让我们一起追忆那些曾经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


第一套人民币拾元券上的工人原型——设计者杨琦

致敬!那些曾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

杨琦,是第一套人民币工人原型,也是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雕刻、制版参与者。“设计10元、50元的图案初稿时,我们决定用工人和农民一手拿铁锤,另一手拿着枪。”杨琦说,他和同事翟英选择“枪”,是因当时战争仍在进行。时任印钞局长的杨秉超看后觉得不妥,决定工人和农民的姿势不变,把枪去掉。设计图敲定后,人物模特去哪里找?上级领导认为,杨琦本来就是工人出身,翟英是农民出身,而且都长得体魄健壮、外形英俊,当模特原型很合适。就这样,杨琦被幸运地定为拾圆人民币上的工人模特。“当时没有照相机,只能请画师画好像再制版。”杨琦说,他穿上工人的工作裤,戴上一顶工作帽,肩扛铁榔头,翟英穿上房东的衣服,戴上一顶用竹篾片编的凉帽,肩扛锄头。画师为两人画肖像画,经过6天才完成。人物像画好后,杨琦负责设计花边,翟英设计工农并肩的主图。两人完成后,再拼成完整的人民币图案。


1980年版贰角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姑娘原型(左)——黄其萍

致敬!那些曾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

1980年版贰角人民币上,左边一位少数民族姑娘叫黄其萍,湖南永顺县人,1958年出生。1979年,黄其萍高中毕业后下放到农村锻炼已经3年了。国庆30周年前夕,北京民族文化宫为举行全国民族工作展览,在各地挑选少数民族讲解员,黄其萍被选中。10月份,全国民族工作展览开展。黄其萍在军事博物馆培训了半年普通话后,来到民族文化宫做讲解员。有一次,来了几个新华社的记者和专业摄影师,民族文化宫的老师挑选黄其萍等4个人去拍照。那天,黄其萍拍了几十张头像。1982年,黄其萍回到湖南,在省民委任职。1983年,中央民族文化宫有人出差经过湖南,专程看望她并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张崭新的1980年版贰角人民币,黄其萍这才知道自己的头像上了人民币。


1980年版贰角人民币上的另一位少数民族姑娘原型(右)——苏春熙

致敬!那些曾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

1980年版贰角人民币上的另一位姑娘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苏春熙,如今她在北京过着幸福的生活。她也是被选到北京民族文化宫担任解说员,1980年的夏天,和其他十几名少数民族少女被指导老师叫去拍照。当时只听说摄影师是银行方面派来的,还说是要出新版的人民币。因为拍照时就告诉她头像会上人民币,因此她那天很精心地梳了头发和系了个朝下的领结。


1980年版壹圆人民币上侗家女子原型(右)——石奶引

致敬!那些曾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

1980年版壹圆人民币上侗家女子叫石奶引,是贵州从江县庆云乡佰你村村民。贵州都市报曾报道称,如今的石奶引在家务农。小时候的石奶引,被誉为寨子里的“一枝花”。大约是在1978年,那时候石奶引只有16岁。一天,她和村子里的伙伴们身着侗族盛装,去从江县洛香镇赶集,石奶引和姐妹们挤在一个小摊位前购买针线,突然有人从背后拉了她一把,石奶引吓了一跳,转头一看,是个陌生男子,满面笑容,他旁边还站着两个人。该男子示意她走出来,脸朝侧面站定,石奶引走出人群,依照对方的要求站定,心中充满了疑惑。这名男子随即拿出笔和画夹,挥舞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对方放下笔,瞧瞧画夹,又瞧瞧她的脸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回到家后,石奶引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情。“要不是后来有人说钱上的女孩像我,这件事我恐怕就记不起来了。”石奶引说。


1980年版壹角人民币上左边人物原型——王德安

致敬!那些曾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

1980年版壹角人民币上左边人物叫王德安,上世纪50年代曾任贵州省黔东南州州长,后来又担任贵州省体委副主任,2006年病逝。王德安的老伴马列通(音)说,上个世纪50年代黔东南州刚成立时,老伴王德安任州长,时间达20余年,后来调到了贵阳。说起壹角人民币上的头像,老人很平静:“是的,壹角人民币上的头像就是我们家老头子。”老人回忆,王德安并不清楚他的头像怎么会被印在人民币上的。王德安推测,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他在贵州省民委工作时,曾穿着苗族服装带领芦笙队到新疆表演,照片是摄影师给他拍的。至于人民币右边的那个人,他也不认识。


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原型——梁军

致敬!那些曾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

1962年4月我国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1元人民币上的女拖拉机手的原型,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梁军1930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明水县,1948年,梁军所在学校决定办农场,派学员去参加拖拉机训练班学习,两个月后梁军和同学驾驶着3台拖拉机回到学校。随后,学校成立女子拖拉机队,1950年6月,学校宣布以梁军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她还作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第三套人民币伍角券上的姑娘原型(中)——蒋定桂

致敬!那些曾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

第三套5角纸币以蓝色为主色,纸币的正面是一幅纺织厂细纱车间的图案,图案上有三位纺织女工,左边的女工正在换粗纱,右边的挡车女工正在车间巡查、检视。在图案的正中央,有一位推着络纱机的女工,她就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的小女儿蒋定桂。对于蒋定桂而言,1972版发行的人民币5角纸币,记载着她的一段人生经历。1967年6月8日,蒋光鼐因癌症医治无效逝世,蒋定桂的母亲当时也患病在身,家庭生活艰难困顿。无奈之下,蒋定桂以母亲的名义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蒋定桂被安排到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棉纺分厂,做了一名纺织女工。以她为原型的那名推络纱机的纺织女工,永远被定格在1972版5角纸币上,成为时代永远抹不去的印记。据公开资料显示,蒋定桂曾自述称,人民币设计人员在她工作的纺织厂拍照、画像,在第三套人民币发行的当月,工厂用新钱发了工资,她才知道自己工作时的场景上了5角纸币。


还有这些

致敬!那些曾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

致敬!那些曾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


时代久远,我们已经不可能对每一位曾经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劳动者们一一定位,但他们代表了千千万万个在祖国各个行业各个战线上辛勤奉献的劳动者们。向他们致敬!


“红果记忆”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中内容与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号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