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兔賽跑,我們想當的其實是兔子

你認為成功是天賦還是努力,或二者都有?一個滿足現狀,恐懼失敗的人,如何做出改變?在這本書裡,能找到答案。


龜兔賽跑,我們想當的其實是兔子

不知何時,口中習慣性的出現“差不多是個廢材了”的自嘲,三胖就曾認為自身發展前景迷茫,沒有目標,又受困於自身無能,既然成功無望,乾脆接受自己是一個這樣的人,表面佛系,實則承認自己失敗。這本書讓我明白,之所以這樣,源自我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影響,導致我拒絕努力,拒絕進步。

大家好,這是三胖推薦的第五本書,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

本書作者、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對成功進行了數十年研究,發現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本書從教育、體育、商業等等各方面進行了分析,證明思維模式的不同影響著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將從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孩子的成功與失敗、改變自己

五個方面對本書進行解析:

一、兩種思維模式

選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還是“為何要入虎穴”?

作者認為,我們對風險和努力的看法是從基本的思維模式中衍生出來的,這種基本思維模式主要有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簡單來說,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能力是固定的,把發生的事情當作一個測量自己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把天賦視為全部。三胖在上學的時候,數學特別差勁,每次考試都不及格,我就覺得我就是沒有數字方面的天賦,學了也沒用,所幸不學了。

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的,努力可以讓你更聰明,更有才能,這類人無一例外地對自己抱有信心,敢於直面挑戰。想想身邊是不是存在這樣的人,他們不在意失敗,積極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然後再次前進。

龜兔賽跑,我們想當的其實是兔子

二、固定型思維模式

在龜兔賽跑中,我們真的想當烏龜麼?不,我們想當的只是一隻不那麼傻的兔子。

“龜兔賽跑”的故事本想強調努力可以有重要的意義,卻給了努力一個壞名聲,它鞏固了“只有缺乏天賦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觀念,並讓我們以為只有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當有天賦的人失誤後,後進者才有機可乘。

思考另一個問題:當我們是孩子時,對於一切都很好奇,隨著我們長大,求知慾逐漸降低,原因在哪?源於我們已經逐漸產生了固定型思維模式。研究發現,這些轉變大多發生在學習期間,當我們有能力開始評估自己或者接受他人評估的時候,熱衷於證明自己很特別,甚至是高人一等,證明過後就開始對挑戰產生畏懼。試想一下,當我飛快的背出一首詩,大人們會誇獎我“真聰明”,接下來我就會抗拒再去背一首新的詩,因為我怕一旦背不下來,我就不聰明瞭。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並不接受未來的完美,他們必須現在就達到完美。原因很簡單,在當前,一次考試、一次測驗、一次評估,幾乎可以成為對我們適用終身的評判。期末考試倒數,我就是一個差生,公務員考試失敗,哪怕我研究生考試成功,在這條路上我依舊是一個loser,失敗從一種行為變成一種身份,我是個失敗者。在這種心態下,一旦失敗就是永久性的創傷,我不知道如何糾正自己的失敗,卻知道如何修復自己的自尊:找比自己還差的人。

在這種心態下,我們愈加懼怕失敗,尤其是努力之後還是失敗的事實會讓自己找不到藉口,所以選擇不冒風險。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結果,如果失敗了,那麼一切都是白費力氣。

三、成長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人們的能力是可以發展的,就這麼簡單。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認為成功來源於儘自己最大努力做事,來源於學習和自我提高。這裡並不是指我們思想開放或者善於改變,而在於我們是否專注於個人能力的發展。我喜歡拍照,把拍出的作品投稿,結果沒有入選,那麼我會去分析原因,我的技術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通過吸取教訓和學習,我的能力比之前有所提高,這是會讓我感到高興的,如果我還是之前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可能我相機都賣了。

成長型思維模式關乎努力,卻並不是只關乎努力。它並不意味著每一件可以被改變的事都應該去改變,我們也要懂得判斷,對什麼樣的事情付出努力並帶來改變才是最有價值的。

龜兔賽跑,我們想當的其實是兔子

四、孩子的成功與失敗

人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行動都會傳遞出一條信息,這些信息告訴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我們現在都很注重鼓勵和表揚,尤其是對孩子,“你學的好快!你太聰明瞭!”“你真聰明,你根本沒學習就得了90!”看似是在鼓勵孩子,但孩子聽來,有另一種解讀:如果我學東西慢了,我就不聰明瞭。我最好不要努力學習,不然他們會覺得我其實沒那麼聰明。

這並不是說,當孩子們取得了我們為之驕傲的成就,我們不能表揚他們,而是應該避免這種特定的——對於智力和天賦的讚揚,轉而誇獎他們通過自身的實踐、學習、堅持不懈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達到的成就。作者認為,對於孩子而言,最好的就是教會他們熱愛挑戰,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享受努力的過程,不斷學習。只有這樣,孩子們才不會成為讚揚的奴隸。他們將擁有一種可以建立和修復自信心的終生有效的方法。

來看一個書中的例子,我稍有改動:

在一次鋼琴比賽中,小白第一個登場。儘管他表現得很不錯,但隨著比賽的進行,得分出現了變化,小白輸掉了比賽,沒有獲得獎盃,他感到很沮喪。如果你是小白的父母,你會怎麼做?

1.告訴小白,你認為他是最棒的。

2.告訴他是裁判的不公平讓他丟掉了原本屬於他的獎盃。

3.安慰他說鋼琴比賽其實沒那麼重要。

4.告訴他他有足夠的能力,下一次肯定能贏。

5.告訴他他本來就不該贏。

在當今社會中,對於如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存在著一種強有力的信息,這種信息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保護孩子們免遭失敗!但是這種做法或許能夠暫時防止孩子們失望,但是從長遠來看,卻有著很大的危害。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從思維模式的角度看看對剛才五句話的五種可能的反應,傾聽其中傳達的信息:

第一種(你認為他是最棒的):這種說法從根本上說並不是真心的。他並不是最好的——你知道這一點,他自己也清楚這一點,這對於他的恢復和進步一點幫助都沒有。

第二種(他受到不公平待遇):這是責備他人的做法。當事實的真相是,問題的根本在他的表現而不在裁判時,難道你希望他以後變成喜歡將自己的不足歸咎於他人的人嗎?

第三種(安慰他鋼琴比賽其實沒那麼重要):這種說法會教給他,當他有什麼事做不好時,貶低這些事情本身就對了。難道你真想告訴他這些嗎?

第四種(他有能力):這可能是所有信息裡最危險的一個。難道是能力自動帶領你走向成功的嗎?如果是這樣,小白這次沒能贏,為什麼下一次就能贏呢?

第五種(告訴他他本來就不該贏):在這種情況下說這樣的話的確有些無情。當然,你可以不用這麼直白的方式表達,不過小白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親基本上就對她表達了這個意思。

下面是她父親的原話:“小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對比賽寄予瞭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現,但是依然沒能贏,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並沒有付出 100% 的努力。有很多孩子練習鋼琴的時間都比你長,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這是你真心想要的東西,那麼你就要全身心地為此付出努力。”


龜兔賽跑,我們想當的其實是兔子

五、改變自己

思維模式其實就是一種信念。它們是強有力的信念,但它們只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你是可以改變自己的意志的。

第一步:接受

第一步就是去擁抱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讓我們面對這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維模式。但即使我們要接受自己的一部分固定型思維模式,也並不代表我們要去接受它高頻率出現的事實,以及接受它在出現時給我們帶來的危害。

第二步:觀察

第二步就是要明確是什麼激發了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想一想,最近一次激發了你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是什麼事?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出現的時候發生了什麼?它對你說了什麼,你有什麼感覺?

第三步:命名

現在,讓我們來給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起個名字。把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想象成一個懶惰、無能、坐在我大腦角落裡的笨蛋,這有助於我和他做鬥爭。

第四步:教育

要記著,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本來是為了保護你、讓你感到安全才存在的。但他卻沒能找到什麼方法去做到這一點。所以,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新方法去教育他,他就可以幫助和支持你:讓他接受挑戰,不要放棄,在受挫折後捲土重來,並幫助和支持他人成長。

如果你已經給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命名並制服了他,很好,但不要認為你的旅途已經結束。為了讓成長型思維開花結果,你還需要設立目標——成長型目標。想想你要去做的某件事,去學習的某些知識,或是要面對的某個問題。先明確目標,然後制定一個具體的計劃。你要在何時實行計劃?你將在哪裡實行計劃?你準備怎樣實行計劃?要考慮到具體的細節。這些具體的、可以設想的計劃涉及你做事的時間、地點和方式。這會讓你保持高效的行動力,當然會提高成功的概率。

龜兔賽跑,我們想當的其實是兔子

這種看似自行人格分裂的方式其實很有效果。拿自己來說,我將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稱為“張老三”,它代表了我的懶惰和退縮。有一段時間我不想出去拍照,看見相機就頭疼,因為我認為自己沒有這個天賦,學也學不會,拍也拍不好,我就在內心中將張老三叫了出來大罵一頓:這不是你的愛好和樂趣所在麼?攝影的意義不在於獲獎吧,將自己想要留下的畫面留下來,這不就已經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以前照片不是黑了就是太白了,現在曝光準確了,這不是進步麼?既然有了進步不是應該高興麼?痴迷於獲獎只會讓你停在原地……把自己當作別人去說服,往往我說服張老三的時候,我自己的心態也調整好了。

既然我們都擅長給別人建議,那就把自己當作別人,說服你自己。現在,該由你來決定是否該做出改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