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氣與荒蕪的並存——斯卡納巨畫

靈氣與荒蕪的並存——斯卡納巨畫

上次小編在“地球遠古文明----孤獨的我們(下)”中提到了“斯卡納巨畫”,它在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註冊的名稱叫做“納斯卡和朱馬納草原的線條圖”,它表現了2000年前人們的創造能力,是已經消失的文化的稀有證據。

靈氣與荒蕪的並存——斯卡納巨畫

位置和特點

斯卡納巨畫位於斯卡納沙漠,納斯卡沙漠是一座極度乾燥的高原,其位置是在秘魯的納斯卡鎮和帕爾帕市之間,是一幅幅呈現出各種畫面的巨大地面圖形,並且需要在高處,甚至空中才能看出巨畫的全貌,在地上看時完全看不出那是一副圖畫。

1939年,美國考古學家保羅·柯索乘坐飛機沿著納斯卡平原的古代引水系統飛行時,一個低頭,就發現了震驚世界的納斯卡巨畫,對於發現巨畫的過程,保羅有如下敘述:

“對於這些奇異的遺蹟,我們心裡湧起千百個疑問,突然我們發現夕陽的降落位置幾乎正好位於其中一條長線的尾端!過了一會,我們才想起那一天是6月22日(這一天是夏至),正是南半球的冬至,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

靈氣與荒蕪的並存——斯卡納巨畫

分佈範圍

在發現了納斯卡的巨畫後,世界各地的專家前往納斯卡展開研究,發現大部分的線條和圖畫,都分佈在秘魯南部一塊完整的地域上,被由英吉利奧河,南至納斯卡河,面積達二百平方英里。

有的圖案十分巨大,需要到達300米的高空才能看到全貌,在地面上看,只能看到一條條不規則的坑,隨著越來越多巨畫的發現,專家發現了成千上萬的線條,最長的有8公里,並且巨畫的內容除了兀鷲是當地的動物,其他的亞馬遜河蜘蛛,猴子,鯨魚都與當地的荒漠有著一種違和感。

有一些著名的圖案經緯度位置如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用Google Earth查看:

螺旋14°41'17"S,75°07'22"W

蜘蛛14°41'39"S,75°07'20"W

禿鷹14°41'50"S,75°07'35"W

蜂鳥14°41'31"S,75°08'55"W

航天員14°44'43"S,75°04'47"W

靈氣與荒蕪的並存——斯卡納巨畫

猴子

製作方法

經過專家對未完成的一直進行究,發現圖形是以大石頭來標示,並移除深色石塊的表層來界定邊界;接著,移除圖形內部的石頭,並彙集成堆;最後,這些石頭沿著邊界擺放,使圖形的邊緣較為突出。

至於螺旋形圖案的形成,依照考古學家的推測,首先,在圓心的木杆上,纏繞一根繩子,繩子另一端綁上一個棍子,以此方式設計圓形圖案;接著,繩子逐漸向外伸展,設計出愈來愈大的螺旋形圖案;最後,清除每圈螺旋邊緣的石塊,露出顏色較淺的地面,以使螺旋圖案更明顯。

靈氣與荒蕪的並存——斯卡納巨畫

用途

這麼多的巨畫和線條,在地面上完全看不到全貌,那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呢?現在公認的說法是古納斯卡人分配水源的標誌,而那些圖案是不同家族的族徽。人們發現,在那些的圖案覆蓋的地下,分佈著大量的水渠。這一說法較易為人接受,因為納斯卡平原是一片很荒涼的平原,幾乎是沒有降雨的。

另外在1983年,一支意大利的考古隊在納斯卡地區發現了大量的陶器,這些陶器上都裝飾有一些動物圖案。而這些圖案在荒漠上又以更大的規模重複出現。這些圖案的相同使人們相信神秘的線條是古納斯卡人所為,其用途是一種特殊的寺廟。

還有根據保羅·柯索的發現,在夏至那一天,他碰巧觀察到太陽恰好就是從這些紅條中某一條的末端的上空落下去的,這一奇妙的現象讓人覺得,這裡是世界最大的天文書。

但是自從人們發現這些巨畫和線條開始,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對於巨畫和線條的真正用途,至今都還是一個謎。

靈氣與荒蕪的並存——斯卡納巨畫

蜘蛛

納斯卡巨畫經緯度

14 41 45.39S,75 10 35.48W

小夥伴們可以直接粘貼到Google Earth裡,直接搜索Google Earth就可以找到下載,有電腦版和手機版,大家自行選擇下載,不過數據讀取的速度比較慢,大家需要耐心一點使用。


靈氣與荒蕪的並存——斯卡納巨畫

願生活和你,越來越溫柔----StaticAn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