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 以 佛系 动物之森 凭治愈 成名 背后是青年人的焦虑

两年前,一只热爱旅行完了还老爱给人寄自个明信片的绿色蛙,刷爆了各大社交软件(没错,说的就是《旅行青蛙》)成为当年的黑马游戏,而“佛系”一词也伴随着《旅行青蛙》的爆火,成为了那一年的热门关键词。


旅行青蛙 以 佛系 动物之森 凭治愈 成名 背后是青年人的焦虑

和蝴蝶约会的蛙儿子


人手“一只蛙”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而今,另一款治愈系游戏又再次捕获众人的眼球。


“猛男”必玩《集合啦!动物森友会》


旅行青蛙 以 佛系 动物之森 凭治愈 成名 背后是青年人的焦虑


3月20日,任天堂发售的游戏《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以下简称:《动物之森》)再一次燃爆了朋友圈,游戏发售仅三天,在日本实体销量就达188万套,甚至打破Switch游戏史上的首周销量纪录。对比手游,Switch受众相对较少,这样的火爆实属意外。


那么,《动物之森》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


在《动物之森》中,玩家可以创建一个可定制的角色,去往无人岛生存。而无人岛的时间、地理位置都被设定与玩家现实中所处的地方一致。


旅行青蛙 以 佛系 动物之森 凭治愈 成名 背后是青年人的焦虑

图片来源见水印


同时,游戏内没有设置明确的主线任务,在岛上玩家可以做任何事情,比如和动物邻居一起摸鱼、种田、捉虫、搞建造等,只要你想做,没有什么不可以。


旅行青蛙 以 佛系 动物之森 凭治愈 成名 背后是青年人的焦虑

《动物之森》里也可以搞“淘宝”


而所谓无人岛的设定,正运用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箱庭探索。


‘箱庭’是由马里奥之父——宫本茂,提出的游戏设计理念。在这套体系下,游戏的空间会被设计成一个微缩的日式庭院。


游戏设计师会在这个空间里放入各种‘玩具’,供玩家探索、发现、交互。它不会太大,以至于过分空旷,也不会太小,导致玩家很快就厌倦。这几乎成为了任天堂最重要的游戏设计理念。


为什么年轻人这么买账?


游戏火爆的背后往往能够折射出玩家心理。


2018年《旅行青蛙》的爆火,同样能够反映出当时年轻人的心理状态。俩年前,在Z世代(泛指95后)中普遍流行的是“丧”文化、“毒”鸡汤。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

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

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

旅行青蛙 以 佛系 动物之森 凭治愈 成名 背后是青年人的焦虑


被“丧文化”笼罩的年轻人们,想要逃避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而此时《旅行青蛙》的诞生,正好给予了玩家一个心理突破口,从治愈系的画风到游戏场景中对小细节的刻画,来唤起玩家去寻找心中的那份“小确幸”。


和《旅行青蛙》的火爆原因相似,今年疫情的出现,Z世代们被迫待在家中,同样被生活压垮的年轻人急需心理层面的“治愈”,对美好生活进行一番想象,而《动物之森》的发售正好符合年轻人在生活压力下而选择追求内心平和的态度。


同时,因为画风萌趣可爱,不少玩家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或人生感悟,微博上关于《集合啦动物森友会》的超话阅读已超过3.5亿。

旅行青蛙 以 佛系 动物之森 凭治愈 成名 背后是青年人的焦虑


与其他氪金类游戏借助买量不同,《动物之森》几乎全靠用户自然流量,也就是“社交裂变”,不仅营销成本低,转化率也相当高。


人类是有强烈社交需求的群居动物,当身边很多人在讨论某一项事物的时候,出于“从众心理”也会去了解一下。而《动物之森》给大家带来的社交满足感,也让疫情之下的年轻人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旅行青蛙 以 佛系 动物之森 凭治愈 成名 背后是青年人的焦虑

当周围人都在玩《动森》,你还抗的住吗?


总而言之,游戏火爆的背后往往能够折射出玩家心理,而社交属性和心理投射则是吸引玩家沉淀的重要因素


《动物之森》设定的超高自由度以及包容性,让玩家们可以置身其中,把天马行空的想法表达出来,让游戏本身就像是玩家对于自身心灵的探寻,这或许才是《动物之森》真正火爆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