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老吉變成加多寶,涼茶大王潛逃14年未歸,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繁榮之下難掩寒冬,曾經紅極一時,擁有23年發展史的民營企業加多寶如今卻是正在面臨著"四面楚歌"的境界,而與王老吉長達五年的消耗戰,還有就是中糧包裝,中弘的紛爭,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讓加多寶危機重重,面臨裁員,停工的負面影響,說去加多寶,還是要先說說王老吉這個品牌。

從王老吉變成加多寶,涼茶大王潛逃14年未歸,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大家都知道,嶺南的氣候是比較溼熱的,所以說在嶺南的話是很容易上火的。尤其是在炎熱潮溼的條件下,因為身體的熱量很難排出來,所以說涼茶成為一種特殊的飲料,而且在當地是很受歡迎的,涼茶也是廣東獨特的飲料。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涼茶店。正是王老吉讓涼茶品牌做大做強,推向全國,但是在成功的背後離不開鴻道集團(加多寶母公司)的貢獻。

王老吉涼茶最早的創立時間其實是在1828年的時候,截止到現在已經是有191年的歷史了。這可以算是一個百年企業了,其最開始的創始人是王澤邦。經過幾代人的經營,現在已經是枝繁葉茂了。由於時代的變遷,王老吉被分為兩部分。創始人的後人最後到了香港來經營王老吉。在大陸,王老吉為廣州製藥公司所有。上世紀90年代初,他們推出了紅罐涼茶,但在全國範圍內,只有廣東市場銷售良好。

從王老吉變成加多寶,涼茶大王潛逃14年未歸,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同時,陳鴻道(鴻道集團創始人)在香港獲得了王老吉祖傳草本茶的秘方,並在東莞設廠生產王老吉的飲料,準備用這個秘方打開飲料市場。但是當時王老吉的商標早就已經註冊了。所以說陳鴻道找到廣州醫藥合作公司,利用商標租賃經營王老吉,這也為雙方未來的矛盾埋下了伏筆。鴻道集團在獲得商標後,馬上就成立了加多寶公司。

在2003年之前,加多寶只在南方部分市場運作,而且當時由於南北方的差異,涼茶這種東西很難發展成全國性的產品,因為在消費者的嚴重,王老吉是"藥",而不是飲料,但是在2003年開始的時候,這個飲料突然之間就火了,僅僅只是因為一句廣告語,那就是"怕上火,喝王老吉"。

從王老吉變成加多寶,涼茶大王潛逃14年未歸,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那一年,隨著經典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詞風靡全國,加多寶的銷售額在五年內從1億元左右躍升至近100億元,這是一個快速的發展。同時超越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大飲料巨頭,成為國內飲料行業的銷售冠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消費者養成了吃火鍋喝涼茶,長痘痘喝涼茶的觀念。

在2008年的時候,陳鴻道捐資1億元,使加多寶成為中國飲料第一品牌。後來在玉樹和雅安的地震中,加多寶又慷慨解囊,這次又捐了一個億,捐款的第二晚,網絡上出現了"買光王老吉"、"加多寶捐了一億,我們讓它賺十億"等言論,不得不說,這次的愛心之舉給加多寶帶來了一定的利益,還有就是一定的知名度。

從王老吉變成加多寶,涼茶大王潛逃14年未歸,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後來,由於商標事件上方鬧得滿城風雨。所以說當時加多寶無法再使用"王老吉"品牌,以此造成了重大損失。這兩家公司之間的爭鬥持續了多年。以此鴻道集團的涼茶只能在市場上以"加多寶"品牌銷售。然而,在其出色的運營下,公司多年來的累計銷售額達到了1000億元,創始人陳道鴻的身價達到了180億元。

然而,由於種種爭議,還有就是陳鴻道行賄案"東窗事發",所以說陳鴻道逃到香港已有14年,至今仍不敢返回。當年,陳鴻道也曾承認行賄就是為了以低廉的價格延長商標的使用時間。以此加多寶的銷量也受到了包裝和顏色不斷變化的影響,導致勢頭也在下降。2012年,法院判定鴻道集團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但雙方的較量卻沒有因此停止。

從王老吉變成加多寶,涼茶大王潛逃14年未歸,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就在中國的兩大涼茶品牌鬧得不可開交時,國內飲料市場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包括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功能性飲料紅牛。在過去的兩年裡,它成功地超過了加多寶,銷售額達到230.7億元,創造了國內飲料行業單個產品的銷售記錄。成為中國新的飲料大王。

在過去的兩年裡,許多媒體披露,加多寶的債務累計已達數百億元。世界各地的一些工廠減產,一些工廠停產,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另一方面,近年來,王老吉在各地佈局迅速,市場份額正在逐漸增加。

從王老吉變成加多寶,涼茶大王潛逃14年未歸,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回顧兩大涼茶的戰爭,一個包裝和商標的事情,結果最後衍生為整個快消行業的鬧劇,這幾年的時間裡,加多寶似乎也已經是遺忘了自己的初心,對外幹仗,而且內部比較混亂,已經是在消費者面前透支了之前多年經營的口碑和消費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