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犯人的商汤采取公关操作,获得了民心,被后人总结为成语

网开一面,现在多用于比喻采取宽大的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不过这个成语本来不是”网开一面“,而是”网开三面“。

这是咋回事呢?最早又是谁对谁网开一面呢?

大夏要完

从大禹开始,夏朝的王位经过十四传,传到了一个叫孔甲的手里。

和他祖先们的励精图治相比,这个孔甲简直是个不肖子孙。

他仗着祖先传给他的国家,天天不务正业,不爱百姓信鬼神,不远女色好淫乱。

《史记》说他:”好方鬼神,事淫乱“。

这也是历代昏庸君主的通病。

曾为犯人的商汤采取公关操作,获得了民心,被后人总结为成语

国家政权、天下社稷其实是最经不起折腾的。

时间一长,各路诸侯觉得这个孔甲实在是不靠谱,纷纷远离。

夏朝自大禹以来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民心,眼看就要毁在这个孔甲手里。

此时的夏政权,迫切需要一位开明的贤君力挽狂澜。

谁料,历史就如韭菜,一茬不如一茬。

夏政权迎来了一位更能折腾的君主,这就是当了两千多年反面典型的夏桀。

夏桀本是好心,能力也很强。

他非常希望恢复天下共主的局面,便频繁发动战争,打击诸侯。

曾为犯人的商汤采取公关操作,获得了民心,被后人总结为成语

不过,在民心本就丧失的情况下,一味的战争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案。

这只会加深社会矛盾、坚定诸侯的反叛之心,将民众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更糟的是,夏桀的本事也够大,还打了不少胜仗,一些诸侯被迫归附了。

尝到了甜头的夏桀越打越起劲,民众越来越苦不堪言。

史书记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夏政权即将分崩离析了。

而此时,在东方,另一个部族正在其首领的带领下,逐渐兴起。

这便是商。

夏桀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便是夏天下共主的地位。

他一看,你商部族这么发展下去想干嘛,是要取我而代之么,便果断采取了措施——把商的首领汤囚禁了,关押在夏台。

商汤一转眼从部落首领成为了夏桀监狱里的犯人。

不过,商汤的族人们倒也不慌。

他们很擅长经商(据说商很早就驯服了牛帮他们驮运货物),便弄了不少珍奇异宝,又选了美女,送给了夏桀。

夏桀比较贪婪,一看又是宝物又是美女的,便把商汤给放了。

曾为犯人的商汤采取公关操作,获得了民心,被后人总结为成语

商代陶贝币

商汤的统一战线

死里逃生的商汤,从这段囚禁经历中,大概也深切感受到了命运攥在他人手里的辛酸。

他更加励精图治,带领族人发展生产、广纳贤才、修兵备武,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另一方面,本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敌人没啥我就要有啥的原则,他要把自己打造成正面典型,展现和夏桀的不一样。

你夏桀不是暴虐无道、好战份子么,那我商汤就要心怀天下、以德治国。

这样,诸侯一看,商真好,便会纷纷归附,建立起反夏的统一战线。

毕竟,夏朝虽衰落,但总体实力还是比包括商在内的各路诸侯都要强,联合各方力量还是很有必要的。

那商汤做了什么巧妙的公关操作来体现自己的仁德,获得民心呢?

有一次,商汤出巡,在野外看到有人张起了大网,拦住四面八方。

那人还在旁边向上天祷告:不管是东边的西边的南边的北边的,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所有的禽兽们,都到我这网里来吧!

商汤一看,这哪行,这不是赶尽杀绝了吗,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啊。

他便上前拆了三面的网,只留一面。

然后也在旁边祈祷了起来:往左也行,往右也行,只要离开就行,非不听话,就进我的网吧!

后来,这个《史记》中的故事被人们总结为成语”网开三面“,并逐渐演化为了现在的”网开一面“。

曾为犯人的商汤采取公关操作,获得了民心,被后人总结为成语

回到商汤的逆袭之路,我们继续聊。

后来又经过了公关的运作,这个发生在野外的故事传到了天下诸侯的庙堂里。

诸侯一听,纷纷慨叹:商汤的仁德都恩及到了禽兽。这老大比夏桀强太多了,夏桀对我们还不如商汤对禽兽。

(感叹一句,搞政治不懂点公关还真不行。)

于是,商汤的统一战线日益壮大。

经过各种诸如此类的精心谋划,灭夏大业万事俱备只差东风,就缺一个合适的时机了。

恰逢南方诸侯昆吾氏作乱,商汤便讨伐昆吾,而后联合各路诸侯讨伐夏桀。

双方大战于”有娀之墟“,夏桀不敌,逃至鸣条,后被俘获,放逐到了南巢,最终死在了那里。

自此,夏朝灭亡,商汤由一名昔日夏桀的囚犯,成功逆袭上位,顺便创造了”网开一面“这个成语,从此开始了商朝五百多年的历史。

曾为犯人的商汤采取公关操作,获得了民心,被后人总结为成语

河南安阳·殷墟


网开三面/网开一面:比喻采取宽大的态度,给人一条出路。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网张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来,清·李绿园在其长篇小说《歧路灯》中使用了“网开一面”一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