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為什麼位列五子良將之首,地位超過張遼、夏侯淵?

于禁為什麼位列五子良將之首,地位超過張遼、夏侯淵?

于禁(字文則),曹操手下名將。

于禁給三國迷,尤其是初級三國迷的印象就是一個二流武將,沒什麼突出強點,反而葬送七軍、投降關羽這一個洗不白的汙點。

那真實的于禁如何呢?

曹操稱王時,于禁被封為左將軍、假節鉞,夏侯惇是前將軍、假節,曹仁是鎮南將軍、假節,夏侯淵是徵西將軍、假節。

這裡科普下,四方將軍是最大的,四方將軍中,左將軍排名第二、僅次於前將軍。

而曹操稱王時,所有武將僅于禁一人擁有假節鉞 ,其餘均為假節。那假節和假節鉞有多大區別呢?天壤之別!

“假節鉞”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節的使臣,就代表著皇帝親臨,象徵皇帝與國家,可行使相應的權力。說白了,于禁出門可以代表曹操!
假節,假(通“借”)以符節,持節。是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當這個臣子臨時任務完成後,這個節將會被收回。

假節鉞是可以處斬假節的人的!

于禁為什麼位列五子良將之首,地位超過張遼、夏侯淵?

我們發現于禁在曹操時代的地位卻是非常之高,甚至壓過曹仁半頭!那為什麼呢?

我們來看看功績。

于禁雖然跟隨曹操經歷大大小小數百戰,久經沙場,但打的都是小仗,打的都是配合,率領的都是偏師。不像張遼、曹仁、夏侯淵獨當一面。于禁真正獨當一面的就是率七軍救襄陽,結果大家都知道。

所以從功績上看,于禁在曹魏其實並沒有多亮眼,起碼排在十名之外去了。

于禁亮眼的兩件事,一件是整編青州軍、一件是率幾十人卸了朱靈幾萬大軍的兵權。但這正面不了于禁的軍事能力,只能證明是一個好督軍。

所以于禁本身就是一個二流武將,一流督軍,大家的感覺是沒錯的?

那為何在曹營的地位如此之高呢?

于禁為什麼位列五子良將之首,地位超過張遼、夏侯淵?

有幾大因素:

第一,曹操對於禁的印象非常之好!因為于禁很多地方像自己。于禁整編青州軍,不畏亂軍和夏侯惇,這種不畏權貴的精神是不是像曹操杖斃十常侍親戚?于禁帶幾十人去繳械朱靈數萬大軍(朱靈雖然名義屬於曹操,實際上是有很大自主權的小軍閥),像不像曹操單身刺董卓?于禁這些事蹟讓曹操非常喜歡他!老闆喜歡就是平步青雲的最大利器。

第二,平衡管控下屬需要,我們知道混戰年代,武將是很容易不聽話的,別說是夏侯家、曹家這樣的宗親,就算是親父子、親兄弟背叛的比比皆是。而於禁鐵面無情,敢於在太歲頭上動土,又無多少裙帶,還有資歷,能力和功績也過得去!這樣的人做為限制宗族大將不是最佳人選嗎?駕馭下屬是門管理科學,很明顯曹操是專家,而曹丕是不及格的。曹丕過於打壓宗族給司馬代曹埋下了伏筆這是後話。

于禁為什麼位列五子良將之首,地位超過張遼、夏侯淵?

第三,資歷老!原始股東。于禁雖然是第二批跟隨曹操的,但是他可是帶著幾千正規軍加入的,不像夏侯兄弟、李典樂進帶著家丁加入的,更不像張遼、張合這樣的降將。

所以,于禁確實是一名二流武將,一流督軍!二流軍功,一流功勞!二流主力,一流輔助。

那知人善任的曹操為什麼委以重任,把輔助當C位打,讓他率領七軍抵擋關羽呢?

關注巴渝鬼才,我們下次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