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在嘉峪關市東北20公里處的一片廣闊無垠的大漠上,散佈著1400多座魏晉時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畫磚墓群,被譽為"世界最大的地下畫廊"。六號墓是已發掘的十三座墓中畫像磚最多,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它也是唯一公開開放的墓室。在墓室的132幅壁畫中,表現宴飲的有28幅,而表現烤羊肉串的就有6幅。這說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燒烤食俗已經開始在河西走廊一帶普及。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記得剛落地嘉峪關,在機場就看到一幅大大的廣告牌“小黨烤肉,來嘉峪關必吃的美食”,作為一個純正的吃貨就一直心心念念等著吃肉的那天。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在嘉峪關呆的這一週我們去到了兩家烤肉店,一家“眼鏡烤肉”和一家“小黨烤肉”,可以說出品都讓人很滿意。在我印象中,烤肉店的環境一直都是“蒼蠅館子”的形象,油膩膩的桌面和地面,空氣裡也是瀰漫著油煙味。但是這兩家店,環境都是別具一格,除了乾淨衛生,還分別佈置了當地特色的“嘉峪關關城”和“飛天”的裝飾畫,除了有大廳的軟凳雅座,還有格調高雅的包廂,完全看不出這是吃烤肉的地方。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眼鏡烤肉的老闆說,二十年前嘉峪關所有的烤肉基本都是沒有入戶的,全是街邊攤,當時他就一個爐子三條凳子,就創業去了。那時候吃肉的氛圍很好,大家圍著一個火爐,老闆在邊上烤,食客就一邊吃,涼了就自己在火上碳烤一下,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所有的街邊攤基本沒有了。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什麼是“蹦迪羊”】

嘉峪關的烤肉基本都是羊肉,我問廚師:“您這一般選用的都是什麼樣的羊呀?”,廚師回答我說:“蹦迪羊”。我頓時一頭霧水,蹦迪羊?嘉峪關的羊都這麼洋氣的嗎?每天還要去蹦迪?在一旁服務員笑著說:“師傅說的是嘉峪關方言,他說的是本地羊”。那本地羊有什麼特色呢?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祁連山草場位於雪線以下,海拔4000米左右的開闊谷地,是中國最美麗的六大草場之一,祁連山山清水秀景如畫,天高雲淡夏如春。在茂密的草場種生長這多種野生植被,草場內多條河流是由數不盡的冰川融化而成,水成弱鹼性,保障了草場內牲畜的主要用水。祁連冰川羊和犛牛是該牧場的主要畜種,所產藏系牛羊肉。

廚師說的就是這生長在祁連山脈的祁連冰川羊,體型小、繁殖率低,但它們卻是羊中極品。一般來說,春節後出生的小羊,經過6-8個月的生長,體重達到10-15公斤時肉質最佳。羊肉鮮嫩多汁,無羶味,肉層厚實緊湊,高蛋白、低脂肪、瘦肉率高,肌間脂肪分佈均勻。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我們看到廚師在處理羊的時候,刀法精細,羊肉和羊骨都剔除的非常乾淨,沒有一點浪費。串肉的時候也很講究,兩瘦一肥,聽說這樣吃起來口感更好。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烤肉烹製過程】

嘉峪關烤肉串和我之前吃的烤肉做法不同,我們發現在烤爐邊上放有一個小桶,裡面也是被烤的沸騰的熱油,廚師先將羊肉在路上烤到表面稍稍變色,然後就馬上將肉串放入熱油桶中涮兩下,感覺就像在油炸,之後再將肉串放回爐上飛快的在炭火上滾動著,最後撒上孜然、辣椒等調味料。

這樣做出來的烤肉,不僅不油膩,沒有羊羶味,而且肉汁飽滿,咬一口唇齒留香。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除了烤肉,烤全羊也是當地一大熱門的吃法,將羔羊整隻架在烤爐上,刷上醬料醃製兩到三個小時,再點上碳火手動翻轉整隻羊烤上一個多小時,烤肉滋滋發出聲響, 一滴滴熱油順著飽滿的肉的紋路慢慢滑下,令人心醉。慢慢的肉香瀰漫了整個空氣,饞蟲迅速被勾起。烤出來的羊皮脆肉嫩,讓人不禁大快朵頤,堪稱人間美味。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祁連羊的饕餮盛宴】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我們從手抓羊、烤羊肉串、烤羊板吃到羊肉湯、羊肉燴麵,每一種不同的做法,都給了我們不同的味覺享受,對於美食愛好者來說,來嘉峪關無疑是一場關於祁連羊的饕餮盛宴。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沒吃過“蹦迪羊“,不算來過大西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