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清明節古詩詞


最著名的清明節古詩詞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往古來今,很多文人學者創作了大量以清明節為主題的文學名篇,古詩詞尤為顯著,那麼,最著名的清明節古詩詞有哪些呢?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

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

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最著名的清明節古詩詞

杜牧


大詩人杜牧的《清明》,人盡皆知,堪稱千古佳作。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


清明夜

白居易(唐)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清明節夜晚時,清風習習,月夜朦朧,用碧玉做成的欄杆和用紅色的磚砌成的牆是刺史的府宅。獨自步行在迴旋的走廊中唱歌,遠遠的聽到絃聲,默默的欣賞花。


最著名的清明節古詩詞

白居易


《清明夜》是白居易在唐朝元和年間所作的七言絕句。此詩主要描寫了在清明節的夜晚,白居易獨自步行在迴旋的走廊中,唱著歌,聽著遠處的絃聲,欣賞著眼下的花。此詩表現了詩人的閒適心情。


閭門即事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詩人張繼是唐代詩人,天寶十二年的進士。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最著名的清明節古詩詞

張繼


這首詩的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後本應"處處有新煙",現在卻因戰亂農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淒涼。


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柳永(宋)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豔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鬥草踏青。人豔冶、遞逢迎。向路傍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桐樹花開絢麗爛漫,一陣疏雨剛過,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過一般。豔麗的紅杏林猶如燃燒的火焰,淺紅色的緗桃花裝扮著郊野,美景似畫屏。清明踏青的人們傾城空巷而出,全都為遊賞名勝而去。人們縱馬駕車奔向遠郊。暖風中吹來陣陣繁密清脆的管絃樂聲,千家萬戶競相奏起新穎美妙的音樂。

遠郊佳麗如雲。踏青隊伍裡,少女們採花鬥草,豔麗妖冶的歌女遞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對面路旁到處可見遺簪墜珥的歡飲不拘形跡之人,盛裝美女更是縱橫遍野。面對如此眾多佳麗,歡愛之情油然而生。縱情暢飲,陶然大醉如玉山傾倒。拚著明日醉臥畫堂,今朝則非盡醉不休。


最著名的清明節古詩詞

柳永


柳永這首《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創作於北宋真宗、仁宗時期。北宋建立以來經過五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到了十一世紀的真宗仁宗年間,經濟與文化已呈現繁榮興盛的局面,是兩宋社會的"盛明"之世。詞人柳永正是這個時代的歌手。

他在作品中以寫實的方法較客觀而真實地再現了這個時代都市的繁華富庶的生活。詞人從平民的真實感受出發,為後人描繪了一幅幅北宋都市的社會風情畫卷。這首詞就是這類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郊行即事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我在長滿芳草花卉的原野盡情地遊玩,目睹春色已到遠山,四周一片碧綠。乘著興致追逐隨風飄飛的紅色花瓣,穿過柳絲飄搖的小巷;感到睏倦時,對著溪邊流水,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休息。休要推辭這杯酒,辜負十分誠摯勸酒的心意,只是怕風吹花落,一片片飛散了。況且今日是清明佳節,又遇著晴朗的好天氣,極宜遊樂,但不可樂而忘返。


最著名的清明節古詩詞

郊行即事


這首詩是宋代"理學派"的作品,作者描寫了清明節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緻,將追逐落花的小遊戲寫進了詩裡,在平添幾許稚趣的同時,勸說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

理學派的文章離不開思索,細讀一讀這首作品裡也是將一種思考嵌在字裡行間。思索的對錯也許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很難去判斷了,但只要作者有意處處留下思緒,作品就算是難得了。


寒食上冢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小路可真是細長!高橋不用倚扶嗎?遠處山上的楓葉朦朧色淡,麥田邊的小屋顯得很孤獨。野草一夜間又隨風生長出來,剛過一年的小路就消失了。清明後梨花會生長,到這個季節我很思念你。


最著名的清明節古詩詞

寒食上冢


詩人楊萬里是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調贛州司戶參軍。後歷官國子博士、東官侍讀、江東轉運副使等。卒諡文節。與范成大、陸游、尤袤合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其詩講求活法,自成"誠齋體"。有《誠齋集》、《誠齋詩話》傳世。


清明呈館中諸公

高啟(元)

新煙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誇。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酒醉京華。


一樹樹楊柳披拂著新火的輕煙,沿隨著官牆透迤蜿蜒;杏仁麥粥香氣溢散,家家戶戶互相饋送,一片騰歡。

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舉目但見無盡的青山;節逢清明,更令客子無不把家鄉深深懷念。

看那卞壺祠邊春草迷亂,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鋪滿。

幸虧還有館中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來美酒痛醉一番。


最著名的清明節古詩詞

高啟


《清明呈館中諸公》是明代高啟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中描寫了清明時節南京城內外無限的春意以及客居外鄉的遊子們思念家鄉的情景,表現了詩人美好的心情和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的思想感情。全詩上聯寫景,下聯寫情,似斷實連,且立意新巧,對仗工穩。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清)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

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陣陣輕寒,瀰漫在清晨,片片陰雲,籠罩在暮色時分。愁悶裡,竟然未覺到春意已沉。

落花滴淚,是因有風雨的侵臨,啼鳥無情,此事自古而今。

故國的江山啊,突然稱為夢寐,中華英傑人物又一次消沉。

那醉夢獨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廣,卻無處可以立身,年年的寒食,徒然上我客子之心。


最著名的清明節古詩詞

屈大均


全詩因情寫景,音節低沉,情調比較消極,表現了當時一般志士遺民壯志難酬的苦悶。

屈大均被稱為嶺南詩界"三大家"之首,對近代的嶺南詩風有較大的影響。詩詞《壬戌清明作》字裡行間的堅毅之情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鬥志的確令人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