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走單騎的不是關羽,而是這個80歲的老將,被後世貽笑了千年!

關羽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家喻戶曉。其忠義無雙的品質,不僅僅贏得了時代的認可,更贏得了後世的膜拜與效仿。被後世推崇為“武聖”,甚至可以與文聖人孔子齊名。影響極其深遠。

千里走單騎的不是關羽,而是這個80歲的老將,被後世貽笑了千年!

關羽的忠義確實不假,曹操找張遼試探他的時候,其直言必當立功以報曹操,然後離開曹魏找尋舊主劉備。但是他千里走單騎這件事,卻是羅貫中根據三國時期發生的真實事件,以移花接木的寫作手法,記錄在了關羽的頭上。事實上,汝南根本就在曹操勢力範圍邊境,談不上千裡走單騎。

——真實的千里走單騎,是這位八十多歲的老將,卻因一句諺語,被後世貽笑了千年。

千里走單騎的不是關羽,而是這個80歲的老將,被後世貽笑了千年!

他就是關羽的心腹愛將廖化,樊城之戰因種種原因,蜀漢痛失荊州,關羽父子二人雙雙被斬。而廖化,也成為了東吳的俘虜。但是他日夜思念先主,於是詐死,攜帶著老母親晝夜西行,不遠千里回到了蜀地。劉備喜出望外,拜廖化為宜都太守。

不過廖化雖然有關羽一樣的忠義,卻沒有關羽一樣的運氣,其忠義品質不但沒有得到後世的讚賞,反而在軍事上背上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惡名,被後世貽笑了近千年之久。

千里走單騎的不是關羽,而是這個80歲的老將,被後世貽笑了千年!

很多人都把這句話理解錯了,大家都以為這句話說的是廖化沒能力,不懂打仗。事實上並不是,這句話主要表達的是蜀中人才凋零、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劉備逝世後,廖化多次擔任先鋒大將,屢有戰功,由宜都太守一路遷升至廣武督、右車騎將軍,領幷州刺史,並領爵中鄉侯,賦予假節特權。名位與張翼相當,而在宗預之右。

當年諸葛亮舉蔣琬為茂才,蔣琬就堅持讓給劉邕、陰化、龐延和廖化等人。即說明廖化是一員儒將,是蜀國後期不可多得的有勇有謀的將才,同時也是姜維北伐戰役中的主力大將。景耀五年(262年)秋,姜維率眾出狄道北伐,廖化對他說道:“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姜維不聽,果然被鄧艾擊敗。從他的這段話來看,更能夠證明廖化是名副其實的儒將。——因此!“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並非貶低廖化。

千里走單騎的不是關羽,而是這個80歲的老將,被後世貽笑了千年!

這句話主要表達的是蜀中人才凋零、青黃不接,因為當年廖化已經七十多歲了【注:宦官黃皓專權,廖化路過宗預住所,宗預說過“吾等年逾七十”】!而七十多歲的老廖化,不但不能頤養天年,還必須擔負起蜀國先鋒大將的重任,在前線披堅執銳、蹈鋒飲血,跟敵人正面廝殺。——這種事本來應該是年輕人去做的,只可以蜀中後繼無才,只能讓老廖化親自披掛上陣。


總論:

蜀國後期,名將凋零,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廖化的綜合水平,在蜀國後期是能夠排入前五的。所以不光其忠義無雙的品質應該得到後世的肯定,其智勇雙全的軍功表現,也不應該被後世貶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