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对女性来说,能够写作是一件得天庇佑的幸事

《写作课》:对女性来说,能够写作是一件得天庇佑的幸事

如果你是一位从事小说写作的作家,或者致力于小说创作的写作者在小说写作过程中遇到瓶颈。推荐你读一本书,美国作家艾丽斯·马蒂森(Alice Mattison)的《写作课》,这本书从五个方面阐述小说创作的常识性问题,或许会帮助你打开写作瓶颈。

艾丽斯·马蒂森(Alice Mattison),哈佛大学文学硕士,作家,写作课教师。曾在耶鲁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教授写作课程,后在本宁顿学院艺术硕士班执教22年。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作品在英语文学界广受好评,曾获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小推车奖等。

《写作课》:对女性来说,能够写作是一件得天庇佑的幸事

Alice Mattison 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给出小说创作者实际可操作的经验。她在自序中写道:

“这本书只是一位女性关于写作的一点思考。我真正开始小说创作的时间较晚,一部分原因是我不知道如何开始,也不知如何修改。年近五十,我才开始构思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这本书也是写给‘妻子’们的——厨房抽屉里的擦碗布下面可能就藏着她们非常有潜力的写作手稿。”

作为女性作家,Alice Mattison 前期以诗歌创作为主,那个时候孩子还小,她请保姆来家看孩子,自己利用所有的间隙时间搞创作。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是写作的过程又是愉悦的。她说保持平衡的心态才能对写作充满信心

《写作课》:对女性来说,能够写作是一件得天庇佑的幸事

Alice Mattison 在《写作课》的第一部分内容中提到自由写作,不能忽略常识。要培养对词语的敏感性,需要臆想、直觉和想象,也需要理性地控制。其它内容是针对小说创作的具体阐述,包括让人物行动起来,灵感来了怎么办?用经典作品解析,内容细腻详实。

只是目前我的写作还只局限在阅读一本书的感受中,还没有小说写作的创作能力,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如果有实际写作经验,再来看这本书,指导意义会更显而易见。

Alice Mattison 在《写作课》的第四部分敞开心扉中,讲了外婆小时候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外婆有时候会让我帮着写信,因为她不会读写。如今才明白,外婆小时候生长在东欧,那里的女孩儿当时没有权利接受教育,后来子女长大想教她识文断字,却为时已晚。”

Alice Mattison 感到很心痛,她说:“外婆的经历让我体会到,能够写作是一件得天庇佑的幸事,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能够克服重重阻碍从事写作更为难得可贵。

《写作课》:对女性来说,能够写作是一件得天庇佑的幸事

王鼎钧在《滴青蓝》一书中提到:“写文章无非两个问题,一个是写什么?一个是怎么写?

现在我常思考的也是这两个问题。看过很多关于写作的书,几乎所有的作者都提到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从阅读中获取创作经验?

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不能只读喜欢的书。只有广泛深入地阅读,才能体会到经典作品之经典所在。不要为了写作技巧而阅读——写作技巧是无意识积累的结果。阅读是为了改变人生,为了培养和完善艺术创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样一来,在修改作品时你才能聆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

尝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能打开思维,增加信息增量。今天刚读完《冯骥才艺术谈》,就是这种 感觉。冯骥才不但小说写得好,画作也自成一派,堪称文人画的典范。文艺评论的观点独特犀利,对于艺术上的真知灼见很独特。

他说:“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与巨大的病魔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

正是读了《冯骥才艺术谈》这本书,才让我明白“艺术家,在任何地方都能让美成为胜者。”

通过阅读学习写作,同时也要改变写作的心态。如果只是把写作当作业余爱好,那就怎么高兴怎么写,可以私密只给自己看。但,如果要发表出来给读者看,就要充分考虑到阅读者的阅读体验。

《写作课》:对女性来说,能够写作是一件得天庇佑的幸事

写作需要自我放纵,刚踏上写作之路时,我们只是将其当作兴趣爱好,自己写的尽兴就好,并不理会作品在他人眼中是否具有可读性。但如果把写作当做事业来经营,我们就要心甘情愿为之努力,反复修改、接受批评、广泛阅读并吸取经验,很快就会以读者诉求为首要创作目标——要给读者带来阅读体验,而不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

踏上写作之路,就要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时时刻刻想着写作的事,勤练笔,不能手痒了才想起来码字,日更与勤,唯有如此才可能扑捉创作灵感。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写作带来的身心愉悦,是不写作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正如 Alice Mattison 所说:“不妨把写作想象为收养猫狗、洽谈工作或者保持健康之类的事情,然后以清醒、自持、明晰的态度来看待。”

Alice Mattison 的《写作课》,巧妙解读36部经典作品,深入剖析20个常见创作误区。一部好作品像一只高飞的风筝,风与线张弛有度,情与理收放自如。如何善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和创作?从阅读一本好书中学会吸收写作营养,这将是受用一生的能力。

《写作课》:对女性来说,能够写作是一件得天庇佑的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