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挫折就退縮,家長向前“輕推”孩子,更有效更合適


演員小陶虹曾經說過這樣一件事,她說,她和女兒一起搭積木的時候,因為自己大的比女兒好,女兒怕超越不了自己就不願意再嘗試。

當她發現女兒有這個心思後,就和丈夫在女兒面前故意將積木搭歪,然後自然倒掉,給孩子親自示範,什麼是失敗。

當孩子意識到即使是爸爸媽媽也有失敗的時候,就開始很放心大膽的去嘗試了,慢慢的,不需要裝,就已經超越了他們。

孩子遇到挫折就退縮,家長向前“輕推”孩子,更有效更合適

有些孩子,只要遇到什麼困難,首先最先想到的就是逃避,退縮,是孩子的能力不夠嗎?還是孩子先天性格就是如此?

有很多家長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點點的挫折就停下腳步,不願意向前走努力克服困難挫折

家長看著孩子著急,想要往前推孩子走,可又怕傷了孩子的心。如果再把孩子拉回來,卻又無法讓孩子身體力行的感受到堅持勇敢,怎麼做,都很難。

因心疼孩子,讓孩子一直退縮

現在家裡的生活水平都高了,尤其是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真的是當成寶貝來對待。

孩子想做什麼事,還沒做之前,家長就擔心孩子受傷,或發生危險,就不建議孩子去。

或者是當孩子做了一件事,還沒做出什麼遇到困難,家長就會和孩子說,算了吧,別做了...

而且這些孩子所做的事都是日常的,並不存在於冒多大的風險。

孩子遇到挫折就退縮,家長向前“輕推”孩子,更有效更合適

家長不斷的阻攔,勸慰孩子放棄,其實就是在剝奪孩子成長和鍛鍊的機會,孩子不斷的退縮,遇到點困難就放棄,以後還怎麼做大事,取得更高的成就呢?

在孩子小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可等到孩子長大了,父母不可能幫助孩子一輩子的,而且那個時候,是孩子的能力展現和提高的重要時期。

父母過於逼迫孩子,反而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看綜藝節目《四大名助》時,很清楚的記到其中一個小情節,一位寶媽想要鍛鍊女兒的意志力,於是在女兒不知情的情況下,讓孩子的舅舅帶著外甥女去大沙漠裡待三天兩夜,出發之前寶媽還特地告訴孩子的舅舅,要狠狠的虐待她。

在節目中,女孩哭著對媽媽說:“今後,我在遇到困難時,永遠不會因為那三天兩夜的痛苦讓我變的更堅強,我只會記得你是怎麼虐待我的。”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懂事,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俗話說“嚴師出高徒”,逼孩子一把,孩子才會發掘出潛力,才會取得成就感,更努力。

的確是這樣,如果家長任由孩子順應本性發展,難免會偏離正軌,試著推一把,其實是對孩子最好的,也是有效的一種方式。

但如果過度,經常強迫孩子,就容易讓孩子感覺到煩躁、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遇到挫折就退縮,家長向前“輕推”孩子,更有效更合適

強迫孩子去努力,這是一種外力,不如去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興趣才是最好的動力。

最適合有效教育孩子的方式---輕推

輕推相比強迫或者是放棄,屬於一種中立的態度,是更加理性更加適度的。

家長需要在照顧孩子的想法的同時,也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不斷的往前走,這樣做,輕推是少不了的。

在《遊戲力》一書中,有描述過“情緒臨界點”,什麼是情緒臨界點,它是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地點,當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雖然會感覺到害怕,但是也可以再往前走一步。

這時家長的輕推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幫助孩子降低一些壓力,輕鬆上陣,可以讓孩子講注意力都放在要做的事情上,這樣就會降低緊張感。

利用輕推,可以這樣做,讓孩子更好的前進。

一、首先家長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

想讓孩子可以克服困難往前走,首先就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不要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

比如孩子寫作業,很多家長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可是大部分時間孩子並不好好寫作業,讓家長很生氣。

這時家長先別急著罵孩子,或者是批評孩子,尤其是在家裡有其他人的時候,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遇到挫折就退縮,家長向前“輕推”孩子,更有效更合適

可以先離開,讓孩子自己好好想一想,學習是為了什麼,或者是講道理,拿出真實的有對比性的案例,孩子也是可以聽得懂的。

再就是可以在平常,多陪著孩子看一些電影,或者是有關於工作學習等案例,這樣孩子的意識會慢慢轉變,不要急著去尋求結果,孩子是一點點長大的。

或者是和孩子說,媽媽會一直站在你身邊,給你鼓勁加油,試一下,可能你會做的更好。

二、可以將孩子面對的任務分解開來,然後一步一步的來,走出關鍵的一步

小孩子退縮,不願上前,更多的是因為遇到了難題,或者是心情不好,心態消極,不知該如何應對。

這時相對於說教嘮叨,不如多多陪伴和鼓勵孩子,這樣他才會更有安全感,更自信更努力。

孩子遇到挫折就退縮,家長向前“輕推”孩子,更有效更合適

同時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無論做什麼事不要放棄,要勇敢的堅持下去。

比如很多孩子面對難做的數學題敗下陣來。

面對難做的數學題,怎麼做都做不對,家長可以先給孩子準備一些數學模型或者益智玩具,然後耐心的給孩子講解題目。

先讓孩子學會讀題,理解題目的意思,然後再去考慮各種知識點,不斷的探索,讓孩子學會堅持。

三、給孩子及時的合適的鼓勵以及反饋

孩子遇到困難就躲,不是一朝一日養成的,是因為家長之前的一些不良教育造成的。

很多家長明白堅持的意義,但很多時候也只是停留於說說而已,並沒有做出有效的引導。

有的家長也輕推了孩子一次,但卻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鼓勵和反饋,導致孩子覺得倦怠無聊沒意思了,自然就更不願意向前。

孩子遇到挫折就退縮,家長向前“輕推”孩子,更有效更合適

​輕推實際上就是在孩子緊張有壓力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的內心有發自內心的自信,敢於挑戰向前。

當孩子努力向前走,父母再給予表揚,孩子得到父母的肯定,自然更有動力,這樣才是一個良性循環,讓孩子可以不斷的迸發出力量,勇敢堅定的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