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先賢——子張問達

原文: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之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顏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論語》中的先賢——子張問達

譯文:子張問道:“士要怎樣才可以說是通達了呢?”孔子說:“你所說的通達是什麼呢?”子張回答說:“在諸侯的國家一定有名聲,在大夫的封地一定有名聲。”孔子說:“這是有名聲,不是通達。通達的人,本質正直而喜愛道義,體會別人的話語,觀察別人的臉色,時常想到對別人謙讓。這樣的人在諸侯的國家一定通達,在大夫的封地也一定通達。有名聲的人,表面上實行仁德而行動上卻相反,以仁人自居而毫不遲疑,他們在諸侯的國家一定是虛有其名,在大夫的封地也一定有其名。”

《論語》中的先賢——子張問達

此章表明一個人在社會上的影響,從同他的德行、操守是密切相關的。孔子在這裡指出了聞和達的區別,聞是欲求名聲,達是凡事通達,習慣上兩字往往合用,所以子張也把兩者混淆。孔子在此廓清兩者的不同,強調要注重自身的修養去做到通達,而不是追求在人們心目中的好名聲。這種要名至實歸,虛名務去的精神值得提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