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男神學霸到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他創下多個紀錄,外交金句屢屢"刷屏"

今年2月,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德國出席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並發表題為"跨越東西差異、踐行多邊主義"演講,介紹了中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引發外媒高度關注。

從男神學霸到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他創下多個紀錄,外交金句屢屢

作為我國的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與"王毅"這兩個字相伴的,從來都是國家大事、外交議題。每一次面對中外記者的提問,他都用智慧與勇氣從容應對。有人說,王毅天生長得就像外交部部長的樣子,如果你瞭解他的成長曆程,也許對這句話便不難理解。從知青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高材生,從外交部筆桿子到承擔"破冰"重任的全權大使,從溝通兩岸的國臺辦主任到代表國家發聲的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他的經歷堪稱傳奇!

善於思考 獨立分析

"與成千上萬的同齡人相比,與我那些朝夕相處的夥伴們相比,我是幸運的,有機會站在了這條新的起跑線上,人生的軌跡也隨之變化。但我深知,這絕不僅僅是個人命運的改變,更是一個時代的改變,一個歷史的進步。"王毅在《二外四十年》一書中回憶道。

王毅曾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當了8年知青, 1977年參加高考,於1978年初進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亞非語系日語專業學習。"初次見面感覺他不是特別外向的人,但是非常有能力、盡職盡責。"談及第一印象,他的輔導員宋春林回憶說。

從男神學霸到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他創下多個紀錄,外交金句屢屢

由於王毅是全國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對於知識的渴求讓這一代人進入大學後倍加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他們都匆匆地趕往教室、圖書館,排著長長的隊伍購買中外名著,跑到很遠的地方看重新放映的中外電影……就像海綿吸水似的,所有學生都拼命地讀書,如飢似渴。

"那個時代的大學生總覺得一天24小時不夠用,每一個人都是拼命地學習。每次上課之前,他們都已經把課本上的內容基本掌握了。作為班長的王毅也常常帶著大家一起學習討論,這讓剛留校任教的我感到壓力很大。"曾經教過王毅的二外日語學院潘壽君教授說。

善於思考、有獨立見解、理解力強,這幾乎是每一個接觸過王毅的老師、同學對他的評價。濃厚的學習氛圍浸染著每一個莘莘學子,入學已經24歲的王毅在學習上十分勤奮。他說,"站在起跑線上,首先不是與同學的競爭,而是與自己的打拼。"作為一個年齡相對較大的學生,如何彌補自己的先天不足,不要在學習上拖整個班級的後腿,是王毅要面對的首要課題。

二外一些老師也回憶說,那時候1977級有這麼一群學生,每天的生活軌跡極為單調,從宿舍到教室再到食堂,三點一線,循環往復,王毅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在課堂上與老師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隨時提問,主動請教,相互啟發,深入思考。

"年齡大本來是學外語的劣勢,但當你能夠更理智、更自覺、更創造性地學習時,劣勢則變成了優勢。"王毅這樣說道。

大學期間,王毅所在的班級組織了一個沙龍,不定期地就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討論。他回憶道,"我們除了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講座外,還儘可能地廣泛涉獵各種新的知識和信息。現在回想起來,大學四年更重要的是給了我們學習和思考的時空,為我們啟開了接受知識的大門。"

在大學期間,王毅發表了兩篇日語專業論文和一篇翻譯作品,其中一篇論文發在了國內知名的日語研究刊物上。"一個本科生能在大學期間發表論文和翻譯作品,這讓王毅在學校一鳴驚人。很多同學對他的勤奮和努力表示敬佩。"宋春林說。對專業的深刻領悟和理論探索讓他在專業學習上走得很遠,學習成績位列全年級第一。王毅的畢業論文亦得到了師長的高度評價,被評為優秀畢業論文。

從外交新星到外交部部長

從男神學霸到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他創下多個紀錄,外交金句屢屢

1982年大學畢業後進入外交部亞洲司工作,2001年出任外交部副部長,從科員到副部長,王毅只用了19年的時間,他所經歷的每個職位幾乎都創下了"外交部該職位最年輕的紀錄"。

在外交部,一些老幹部對他的印象是:思維活躍、知識面廣,能吸收借鑑學界的新理論、新觀點,勇於承擔責任並善於與媒體溝通。他個人能力突出,"好文筆"是大家公認的,因此被稱作"新派外交官"。

從男神學霸到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他創下多個紀錄,外交金句屢屢

王毅在擔任中國駐日大使的三年中,大到重要會議小到民間社團,接觸了大量的日本人。 "王毅特別瞭解日本的想法,也堅持中國的原則,他能把中國的想法,以日本人能接受的方式說出來。"日本共同社資深記者河野徹說。一次,王毅在日本防衛大學演講時,解釋中國的"武"字由"止"、"戈"兩個字組成,即"止戈為武",形象地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以和為貴"的內涵。日本媒體評論說:"他講得很生動也很深刻","他的日語很高雅"。

從男神學霸到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他創下多個紀錄,外交金句屢屢

2013年3月, 得知王毅當選新任外交部部長,老師宋春林第一時間給他發去了祝賀短信。很快得到了回覆:"謝謝老師,感謝你當年的培養,也請代向我認識的老師們轉致我的問候",落款是"學生王毅"。

隨著中國"朋友圈"的擴展,他的出訪頻次大幅增加,王毅完美詮釋了"空中飛人"。外長每個月均有出訪安排,最密集的時候任務兩兩相連,只隔一天。最多的時候,一個月的大半時間均不在國內。外長出訪原因不盡相同,包括"破冰",加強合作關係,斡旋促和,出席國際會議等。

霸氣"金句"不斷

作為外交部部長,王毅有時會受到外國記者的質疑與"刁難",但他總能將難題化解,並且霸氣"金句"不斷。

針對加拿大記者質疑中國人權問題時,王毅曾怒斥她的"偏見與傲慢"——你的提問,充滿了對中國的偏見, 和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的傲慢,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針對南海仲裁事件,王毅曾強硬地表示——現在又有人興風作浪,還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來了又退去一樣,這些圖謀最終都不會有結果。歷史終將證明,誰只是匆匆過客,誰才是真正的主人。

面對日本記者拋出的棘手問題,王毅手到擒來——70年前,日本輸掉了戰爭;70年後,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是繼續揹著歷史包袱不放,還是與過去一刀兩斷,最終要由日本自己來選擇。

在回應中國南海島礁建設時,他曾說——只要合法合理,我們就有權做

在加強海外公民保護方面,他曾說——"中國腳步"走到哪裡,"中國保護"就跟到哪裡。

從男神學霸到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他創下多個紀錄,外交金句屢屢

曾幾何時,那個奮力奔跑的青澀少年經過多年的打拼和奮鬥,已經馳騁在廣袤的天地。從外交新星到國務委員兼外交部外長,王毅銳意進取,厚積薄發,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人的優雅無法裝扮出來,那是閱盡人生後的坦然,是飽受滄桑後的睿智,是無數沉浮後的淡泊。從他強硬的態度、大氣的言談舉止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正在快速崛起強大的中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本科招生辦"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源: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官微、中國青年網、貴州都市報、湖北網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