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湘西一定要嚐嚐這道別具一格的風味

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這大概是對中國飲食特色的一種概括,湘西地處中國西部尤喜酸食。而在喜酸食的民族中,湘西苗族的酸魚較為著名。

來湘西一定要嚐嚐這道別具一格的風味

苗家喜酸食可以說是酸不可不酸,雞鴨魚肉,園中蔬菜,甚至包括山間野菜,狩獵中獲得的鳥獸之肉也經常被製作成酸味食品。苗族幾乎家家都有醃製食品的罈子統稱酸坮。,無論什麼菜蔬都喜歡製成酸味後就食,俗話說“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老珊”,意思是說,如果連續三天不吃酸時,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了。

來湘西一定要嚐嚐這道別具一格的風味

苗族喜酸食有其歷史的原因。歷史上的湘西因不產鹽,加之山路崎嶇,運輸艱難,鹽價尤貴,以至於使得鹽在湘西成了十分珍貴難得之物。一般平民百姓的生活中,食鹽的時候並不多,故而只得藉助於酸食,以稍解缺鹽之苦,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喜酸食的生活習俗。儘管今天,鹽在生活中已經只是普通調味品了,苗家依然還保持著這種洗酸食習俗。

來湘西一定要嚐嚐這道別具一格的風味

酸魚是湘西苗族最具有代表性的酸味菜餚。酸魚又稱酸湯魚,對此,苗家有這樣的歌謠流傳“最白最白的要數冬天雪,最甜最甜的要數糖甘蔗,最香最美的要數酸湯魚。”這首優美的苗族民歌運用樸實而又生動的對比,讚美了鮮香美味的酸湯魚,苗族酸湯魚是苗族人民身為喜愛的傳統佳餚之一。

來湘西一定要嚐嚐這道別具一格的風味

是苗鄉獨步天下的宴中名菜。苗家人有稻田養魚的傳統,到秋收八月,就把田水放幹捉魚,除了拿到集市上賣錢之外,大多數都洗淨,破肚,取出內臟,再放入以鹽、辣椒粉,五色大料為主料製成的料湯浸泡兩至三天,再用糯米粉和包穀粉撒在上面,放入窖壇蓋好,再把壇口水盤注滿水,15天左右即可拿出實用。

來湘西一定要嚐嚐這道別具一格的風味

酸雨可煎,炒,生吃。酸雨肉味道,酸中帶鹹,鹹中帶香,鮮、香、嫩、麻辣、酸、鹹齊備,口味別具一格。苗鄉有貴客登門,好客的主人肯定備上一大碗酸魚,讓你大快朵頤。只要常年保持壇口水盤不幹涸,酸魚可保存一至兩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