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對中國的影響極其複雜,其中的功罪,確實難言。但無論如何,它給中國人投下了一個巨大的誘餌:通過考試可以當官。

科舉的誕生,使國家選用人才的方式從世襲制、察舉制、孝廉制中脫離出來,讓普通的百姓也有改變命運的機會,讓為官不再是權貴的專屬,從血緣、門第等關係中脫離出來,實現真正的公開化、公平化、透明化,乃一種偉大的進步。

聊一聊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從隋煬帝大業元年設進士科取士始,至清光緒三十一年廢除止,科舉制恰好存在了一千三百年,在這一千餘年的歷史洪流中,科舉制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共產生了七百多名狀元,十一萬餘名進士,數百萬名舉人,不曉得列位看官是否如此想過:自隋至清,中國的歷史靠這些科舉選拔出來的人在推動,中華文明靠這些人在創造,一個個精彩的歷史瞬間,無論是感動的、傷懷的還是悲壯的、可歌可泣的,都是他們在演繹,正是這些人,創造了精彩的歷史,也正是這些人,留給後輩豐富的精神財富,以及眾多值得我們驕傲的文化和發明。

聊一聊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列位看官興許狐疑了,聽汝之語氣,莫非推崇科舉嗎?

在下並非推崇科舉,但對歷史必須客觀地看待,而且需要站在當時的環境下去看待當時的現象和事件,才能做到公正公允。有人痛恨科舉,可那些痛恨者,哪一個真正經歷了科舉呢?有人罵科舉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死記硬背出了眾多的書呆子,一個個搖頭晃腦,似乎除了讀書再無其他用途。可無論是唐詩宋詞,還是明朝之小說,諸位從哪裡看出科舉禁錮了人們之思想?

聊一聊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倘若在下說《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金瓶梅》這些優秀的文學著作,那些動不動就要殺上金鑾殿去,喊著“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經典人物形象,是在思想禁錮的時代創作出來的,您敢信嗎?

那麼范進呢,那個被科舉害得險些發瘋之人,又當如何說?

范進乃文學作品裡面的虛構人物,之所以被後世認為是典型的人物形象,乃因其極具代表性,代表了當時眾多儒生的一種生存狀態,他自然值得同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哪朝哪代都存在范進,確切地說,他非明朝特有,而是貫穿歷史的底層書生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