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問生命的價值是什麼,該如何回答呢?看稻盛和夫怎麼說


孩子如果問生命的價值是什麼,該如何回答呢?看稻盛和夫怎麼說


父母和老師是孩子關於生命價值的啟蒙者

一般來說,人認識到自己活在世上,開始產生生存意識,那應該是在懂事之後。

從出生到懂事之間,人不會思考自己為什麼要降臨人世。而且,即使懂事之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父母的保護之下,人僅為生存就須竭盡全力。

要到十二三歲,人才會開始思考人生的問題。雖說因人而異,但人開始思考人生的問題,往往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母和老師的影響。按照父母、老師"明確人生的目的,樹立大志,朝著目標挑戰"的這種教導,設計構思自己的人生目標。

許多家長、老師把孩子要出人頭地視作正確的人生目的,"努力學習、考進好學校、成為有出息的人",而孩子們也會真心為此目的而用功讀書。學習好的孩子順著這條路不斷奮進,在為了出人頭地而努力的過程中,更明確肯定了出人頭地就是人生的目的。

而學習不好的孩子在這過程中就會感受到挫折。升學困難就只好去工作,在工作中體會到社會上的各種人情世故。於是有人就會想:"難得這僅有一次的人生,與其過得悲悲切切,不如過得快快活活。"人格,並非隨著年齡增長就有變化

在人生的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無論是想出人頭地的人,還是想輕鬆瀟灑過日子的人,他們的人生目的都會發生變化。

這是因為他們感覺到了死亡的威脅正在一步一步逼近自己。於是,"為了長壽,得注意健康啊!"這時就把健康當作了人生目的。相同輩分的老年人相聚必談健康,話題不外乎"這種食品對健康有益" "藥是這個好" "我生了這個病,你也要小心啊""哪位醫生好"等,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維持健康上。

即使是立志要出人頭地的人,也把這目的擱在一邊,工作也多少放鬆一點,而把健康放到了首位。所謂長壽,意味著要"延長肉體生命的時間"。為了維持自己逐漸衰老的軀體,讓自己活得儘可能長一點,人往往就會忽略他人,變得自私和固執,"只要對自己有利就好"的想法就會逐漸抬頭。按理說,隨著年齡增長,積累了經驗,人品該日臻圓滿,人格該日趨高尚,但恰恰相反,因為對健康,也就是對肉體的執著而滋長了利己之心,帶來了"老醜"和"慾望痴呆症",現在的日本,這種傾向似乎愈演愈烈。

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社會為世人做出的貢獻

人的生活方式本來就千姿百態,天資聰明的孩子可以夢想通過努力而出人頭地;稍稍愚笨的孩子可以做出現實的選擇,"這樣也就行了",從而輕鬆瀟灑地度過僅有一次的人生。這些都無可厚非。然而,即使出人頭地了,也就限於這一世。名聲、財產、地位都是死不帶去。肉體留在了現地,能帶往彼岸的,前面已經敘述過,只有靈魂,也就是意識體而已。

另外,不管在現世過得多麼瀟灑多彩,死後留下的靈魂只有"瀟灑多彩"一種感覺,人生將沒有意義。


我們死後留下的靈魂、意識體本身具有多大的價值?這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活在世上,獲得了名聲,獲得了財產,獲得了很高的地位,這些能夠成為靈魂的價值嗎?另外,度過了一個瀟灑多彩、波瀾萬丈的人生,就會提高靈魂的價值嗎?

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在有生之年,為社會為世人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就是說,活著的時候做過多少好事善事,這才是萬人共通的靈魂的價值提升人性,即磨鍊靈魂,這是最重要的。磨鍊靈魂,塑造高尚的人格,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忽略這個目標,人活著就沒有意義。

人生的目的在於塑造高尚的人格

雖說每個人走過各自的道路,到達人生的終點,但不管哪種道路,都是"造物主為了磨鍊人性而賜予的道路"。我們應該這樣去理解。

我認為,我思考的這個人生最終的目的,如果能夠在小學時期就灌輸給孩子,那麼孩子們就可以度過一個更為美好的人生。"出人頭地、追求成功可以,想過一個瀟灑多彩的人生也可以,但是,那都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人生的目的在於塑造高尚的人格。"

我覺得,最好在十二三歲,孩子樹立人生志向的時候教給他們這個觀念。或許,那時他們還難於理解,但是,只要在他們腦海中留有印象,到了青年或壯年時期他們就會時而想起,只要如此,此前的教育就會起作用,不會徒勞無功。

本文摘自《稻盛和夫的哲學》


孩子如果問生命的價值是什麼,該如何回答呢?看稻盛和夫怎麼說


孩子如果問生命的價值是什麼,該如何回答呢?看稻盛和夫怎麼說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 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是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家企業都進入過世界500強。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一年就讓破產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並創造了日航歷史上最高的利潤。代表作:《活法》《京瓷哲學:人生與經營的原點》《思維方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