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發銀行 vs 興業銀行:開放銀行哪家強?

移動支付網 作者 薛小易:2020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商業銀行應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規範》(JR/T 0185-2020),對開放銀行提出技術方面的標準;同時,受國內外疫情影響,金融服務線上化進程大大加速,銀行服務與場景融合的需求也更加迫切。開放銀行不僅可行,而且必須。

再看今年的銀行財報,對疫情影響下如何開展業務的具體路徑探討大同小異,開放銀行是很重要的方面。

股份制銀行中,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對開放銀行的探索相對成熟,兩者表現如何?

浦發銀行 vs 興業銀行:開放銀行哪家強?

整體篇:浦發全面推進,興業以點帶面

浦發銀行以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為基礎,這是連接底層基礎金融服務和上層商業行業場景的“接口”,可以將底層的賬戶管理、支付、融資等基礎金融服務進行組裝,方便上層商業行業場景調用。

由此,浦發銀行可以用API連接技術與業務:對內,將技術融入底層金融服務,提升平臺支撐能力;對外,通過接口連接多種業務場景,構建數字生態圈。

截至2019年底,浦發銀行投產400個API、接入210家合作方,API交易數量超過16000萬筆,涉及賬戶管理、貸款融資、投資理財等九大類業務領域。

興業銀行的優勢集中在同業與金融市場領域(F端),其從F端開始探索開放銀行,並轉接到政府端(G端)、企業端(B端),不斷推進G、B、C端場景拓展和生態互聯,從而實現金融服務觸達用戶(C端),形成開放生態。

興業銀行F端服務觸角包括非銀(金融機構)資金管理雲平臺、數金雲等。

截至2019年底,興業銀行旗下興業數金開放平臺已推出252項金融服務和API接口服務,涵蓋用戶、賬戶、消息、支付、安全、社交、理財、檢索、感知等領域。開放平臺交易規模4016.28億元,同比增長160.12%。

同時,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均重視賬戶體系的開放:浦發銀行賬戶開放同時佈局內、外,興業銀行的賬戶開放則更加側重於集團內部的聯動。

浦發銀行推出手機智能App 10.0,建立開放用戶體系,吸引行外客戶,並上線智能賬本服務、理財產品數字化改造、資訊頻道一期建設等,重點再造APP財富管理體驗。

興業銀行建成集團網絡金融統一用戶體系,用戶一次註冊即可登錄使用集團多個網絡金融應用。

總的來說,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選擇了不同的開放路徑,浦發銀行全面鋪進,API Bank連接多種場景,同時,賬戶體系也開放至集團外部;興業銀行則以F端為始,將優勢拓展到B端、G端,進而提升對C端的服務版圖,目前,興業銀行的賬戶開放主要還是在集團內部。

架構篇:浦發重外部合作,興業集團內部各司其職

開放銀行是科技在銀行業應用的重要部分,科技投入是開放銀行架構重要的衡量指標。

2019年,浦發銀行在信息科技方面投入41.20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超過2%。截至2019年末,總行信息科技人員共3898人;興業銀行信息科技員工1910人,信息科技投入35.65億元,同比增長24.66%,佔營收比為1.97%。

浦發銀行 vs 興業銀行:開放銀行哪家強?

浦發銀行科技投入略高於興業銀行,科技員工數遠高於興業銀行,是興業銀行的2倍多。

同時,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都在傳統架構之外進行嘗試,有所不同。

浦發銀行研發上重視對聯合創新實驗室的佈局,應用上則強調“科技合作共同體”。

2018年2月,浦發銀行創新實驗室揭牌,與上清所、華為、百度和科大訊飛合作,成立“浦發·華為開源技術創新實驗室”、“浦發·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浦發·科大訊飛智能交互實驗室”,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等多個前沿技術和金融領域開展創新合作。

此後,浦發銀行與中國移動、Temenos、360企業等企業合作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在5G、數字銀行、網絡金融安全等領域展開合作。

至2019年5月,浦發銀行與IBM、Teradata、Cloudera三大企業合作成立三個創新實驗室:“浦發-IBM開放銀行聯合實驗室”、“浦發-Teradata數據智能聯合實驗室”、“浦發-Cloudera數據驅動聯合實驗室”,浦發銀行一共成立了9個聯合創新實驗室。

目前,浦發銀行聯合創新實驗室的已經涵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物聯網、網絡金融安全、開放銀行等方面。

浦發銀行 vs 興業銀行:開放銀行哪家強?

“科技合作共同體”是浦發銀行發起成立,由銀行、科技公司、科研機構等多方機構共同組成的“開放共享、共建共贏”的生態平臺。通過技術與金融服務場景的深度融合、“科技合作共同體”發揮可以實現實現能力共享、成果共享、收益共享。

2018年9月,浦發銀行與16家科技公司在北京成立“科技合作共同體(SFTC)”,首批合作企業包括微軟(中國)有限公司、IBM(中國)有限公司、SAS公司、天睿信科技術(北京)有限公司、Temenos公司、銀聯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等。

2019年5月,“科技合作共同體”擴容至22家。

興業銀行則以子公司作為佈局觸角。

興業數金是興業銀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其主要經營範圍即為金融雲服務和開放銀行服務,是興業銀行佈局金融科技的先行軍:興業數金一方面專注研發,同時也著力於應用佈局。

除了興業數金外,在開放銀行和場景佈設上,興業消金也是興業銀行的重要觸角。據興業銀行2019年半年報披露,興業消金自開業至2019年6月底,已累計為興業銀行輸送借記卡客戶43萬名。

總的來看,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的架構佈局有兩個關鍵詞:“研發”和“應用”,結合這兩個關鍵,要衡量架構優劣,就要看哪一個可以更好將研發積累用於業務需要。

在研發佈局上,浦發銀行與多家科技企業合作,借鑑科技企業在擅長科技領域的優勢及浦發銀行的金融優勢,探討科技如何應用於金融;儘管興業銀行也與小米集團等科技企業合作,但整體上來看,興業銀行的科技研發主要還是集中在興業數金。

而科技企業各有其擅長的領域,在這些領域深耕多年,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說,浦發銀行合作式的研發佈局在研發廣度和深度上是具有一定優勢的。

在應用上,興業銀行集團內部各司其職,興業數金參與市場化的競爭、興業消金加大對C端用戶的佈局,公司化的運行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興業銀行科技應用的靈活性,但是母行傳統架構、決策方式等依舊會影響其靈活性;浦發銀行的“合作共同體”尋求合作共贏發展,通過合作共同體的課題、論壇、大賽等等,組建一個個敏捷作戰團隊,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加速創意項目落地,不斷迭代研發,這種合作方式靈活性更強,但是,具有不同的合作主體,合作中可能需要面對其他的問題。

在筆者看來,兩種方式各有優劣。歸根結底,科技影響下,銀行的傳統架構遭到衝擊,敏捷型調整是大趨勢,具體執行或許沒有固定選項。

業務篇:浦發C端增速、體量均佔優,興業F端、B端優勢明顯

在業務表現上,兩行也不同。

浦發銀行2019年報顯示,報告期間,浦發銀行公司、零售、金融市場三大業務營業淨收入佔比分別為38%、43%和19%。

浦發銀行 vs 興業銀行:開放銀行哪家強?

零售金融業務不僅在絕對值上佔據優勢,增速表現也相當值得關注:過去三年時間,零售金融業務負債、營收和客戶數基本實現翻番,連續兩年成為浦發銀行第一大收入來源,至2019年底,個人金融資產餘額超過2萬億元。

興業銀行2019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實現零售銀行業務營業淨收入543.67億元,同比增長28.30%,儘管增速明顯,但是,佔營收比僅為30%,與浦發銀行相比,差距明顯;興業銀行並沒有在年報披露公司金融業務、金融市場業務淨收入情況,從零售業務情況可以看到,公司、金融市場業務淨收入佔比之和為70%,佔收入大頭。

同業市場一直是興業銀行的傳統優勢領域,興業銀行的開放銀行道路是從F端逐步將優勢擴建至C端,B端可以說是中間環節。2019年,興業銀行在B端成效頗豐(9月,升級線上供應鏈金融平臺——“興享”供應鏈金融平臺首期應收賬款線上融資模塊上線,加快供應鏈金融產品生態圈建設。報告期內,供應鏈融資達標餘額2494.61億元,增長115.24%;票據池業務入池量1704.99億元,增長125.64%;票據池融資業務量1434.20億元,同比增長近兩倍),F端優勢影響初見成效。

總結

浦發銀行在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的基礎上打造開放銀行,可以直接連接場景端,開放銀行的發展與場景端的佈設直接相關。近兩年,浦發銀行零售業務增速表現優秀,連續兩年為浦發銀行收入第一大來源,2019年已為營收佔比TOP 1。

浦發銀行開放銀行架構以“科技合作共同體”和“聯合創新實驗室”為特點,注重外部合作,合作廣度、深度較為可觀,組織敏捷型強,合作成效尚無完整數據披露。

興業銀行在傳統的同業市場優勢(F端)基礎上,將優勢轉接到G端、B端等,從而更好服務C端客戶。F端對B端的影響更加直接,2019年興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進步明顯,C端支付場景表現下滑,加快通過“好興動”平臺完成零售場景佈設。

興業數金是興業銀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開放銀行方面也是排頭兵,研發、應用並進,同時,興業集團內部,也通過興業消金等為興業銀行輸送客戶,加大內部聯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