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上珠峰,只是一場秀麼?


5G上珠峰,只是一場秀麼?

1.時間剛剛好

2019年6月6日,5G國內發牌,2020年4月下旬,5G上珠峰,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在百度百科上,從國內登珠峰的部分時間看,如1960年、1975年、1999年、2000年、2003年、2008年、2012年、2018年等,均是在5月登頂。

2.5G系統能否扛得住惡劣氣候?

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據百度百科,按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巖面高為8844.43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

5G上珠峰,只是一場秀麼?

面對高海拔、低溫(寒流)、風速(從7/8級到12級大風)的考驗,5G設備如果能夠在珠峰的冰雪、雨季、大風場景中保持長期穩定運行,必然可以向全球部分氣候條件惡劣的地區證明5G設備的能力。

當然,伴隨著的挑戰,如對珠峰5G基站長久的供電和運維,也是業內關注的話題。

3.珠峰登山是否需要5G?

目前,5G套餐用戶超過5000萬,5G網絡接入終端2000多萬部,5G模組除了用在手機上,還用在包括5G 8K電視、5G工業生產線、智能交通等多個行業。

隨著5G手機向2000元檔位下探,5G手機普及速度會更快,珠峰上有必要考慮對4G網絡的升級。

5G專用模組與行業設備的集成,5G新型終端能否在高海拔場景中運行,且可能遭遇不確定性,需要在極限環境中的5G網絡接入測試,例如,5G無人機+攝像。

4.5G只為登山提供網絡服務?

這一次,5G網絡進行了NSA+SA的部署,說明考慮到未來的行業應用的可能性。

在珠峰部署5G基站,為登山提供5G服務是必然。

5G上珠峰,只是一場秀麼?

同時,5G是否可以為珠峰測繪科考提供大帶寬的網絡接入能力,還有對冰川結構變化、氣候變化、地理測繪、生態環境監控,對高等植物、農作物、畜牧、動物等等的研究,需要5G NR的接入,使得海量數據採集更加高效。

或許,三家運營商會對5G頻段/設施在珠峰上的使用,有合作原動力,從共建共享到異網漫遊,有些時候放下競爭的包袱,才能讓市場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5.珠峰直播背後的體驗價值

在珠峰直播中,夜晚只看到雪花飛舞,似乎毫無意義,但誰不想看看晨光初照下的珠峰到底是什麼樣子,絕大多數人很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目睹這樣的瞬間。

在平原觀看珠峰直播,是一件平常且奢侈的事情,但節省了路費、差旅、體力,以及登山途中不可預知的危險,也沒有高反。

伴隨5G 7*24小時5G直播,服務無間斷的運行,代表了設備無故障運行的時長,觀看直播是檢驗5G端到端服務穩定性的有效方式。

6.珠峰直播帶來的不止眼球效應

在本文即將結尾時,筆者通過對珠峰4K、VR(1080P)視頻回看,單這一項視頻應用網速上限需要接近70Mbps保障業務。

一部5G手機+VR看如此畫質的視頻,同時保證一些應用在線,至少,需要接近100Mbps的接入,而這隻有5G網絡才能保證業務體驗的延續性,等同於一部5G手機享有的5G基礎接入能力。

珠峰直播在吸睛的同時,也將會通過應用牽引,推動5G終端破除普及門檻。

5G上珠峰,只是一場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