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去世后皇帝写诗缅怀,不是李白杜甫

唐代是诗歌的天堂,在大唐近三百年的国祚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有潇洒飘逸的诗仙李白,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有好吟边塞的诗家天子王昌龄......他们有的居庙堂之高,有的住江湖之远,虽然他们都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但只有一人,在其死后,还让大唐的一国之君作诗缅怀,他就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诗魔之称的白居易。那么白居易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得到一国之君的缅怀呢?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去世后皇帝写诗缅怀,不是李白杜甫


祖籍山西,生于河南

白居易的祖籍是山西,后来祖父做官曾到过陕西,白居易的父亲就在陕西出生,后来他的祖父又到河南当官,他家就迁到了河南。当时他的父亲是在徐州当官,而且河南当时发生了兵乱,所以白居易出生不久后,就去了中国烧鸡之乡符离(今江苏宿州的一个镇)。因为是官宦之后,书香之家,所以白居易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他却并没有因为家境优渥而染上骄娇二气。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去世后皇帝写诗缅怀,不是李白杜甫


相反,他比一般同龄人更加刻苦,据《新唐书》中记载,白居易当时刻苦的程度十分吓人,不光读书读到口舌生疮,手上起茧,还早早地就成了少白头。不过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在他16岁那年,他就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样的名句。还他当年刻苦读书的东林草堂遗址,在今天的符离集镇,被当地老乡称之为“白堆”。(距今天已经超过千年,由此也能看出白居易的影响力)

宦海沉浮,不改英雄本色

白居易的文采,随着他进京赶考,而传遍了长安,从此他进入了一线诗人的队列。不过在他刚进京城之前,他还曾被前辈拿他名字调侃,“京都居,大不易”的典,也正是由此而来,不过在老前辈看完他的那首青春期佳作以后,又对他说,以你的文采,这都不是事(居即易矣)。不过白居易这次并没有在长安呆很久,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去了陕西。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去世后皇帝写诗缅怀,不是李白杜甫


两年之后,他通过考试,从文员的岗位,升迁到了县城的县委副书记,主抓治安司法。后来因为他的文采出众,而且性格耿直,他又当了唐宪宗的左拾遗。左拾遗这个官很有特点,行政级别非常低(八品左右),但是影响力(不是权力)却很大,因为这个官的主要职责是给国君挑刺,所以这属于高危工作。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去世后皇帝写诗缅怀,不是李白杜甫


李白和杜甫也曾做过类似的工作,不过白居易幸运一些,不光没有在这个位子上折翼,还以这个职位为跳板,在仕途上还有所精进。过分正直的人,在权力的漩涡中,难免都会碰个头破血流,白居易也不例外。在官场倾轧之下,他从中央被贬到了地方,不过他并没有像李白和杜甫一样,因此而生活得比较窘迫,而实际上他一直不怎么差钱。

诗人不差钱,且用之有方

白居易为什么会不差钱呢?因为白居易非常有才,据记载,他的好朋友元稹去世时,白居易曾经给元稹写过碑文,元家给他的酬劳就有几十万钱,而白居易不想赚挚友的钱,随手就捐赠做慈善了。由此可以看出,白居易的润格还是很高的,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高产的人。李白那么牛,流传下来的诗歌也没有突破千首,而杜甫比李白更努力,也不过只有千首露头。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去世后皇帝写诗缅怀,不是李白杜甫


而白居易流传至今的诗歌,竟有接近三千首,总数比李、杜二人相加还要多出的多。而且白居易并不是一个花钱无度的人,他外放做官时都是租房子住,所以颇有一些积蓄。白居易的钱虽然多,但用在自己身上的却并不多,他的钱主要用在了治理地方上,他所呆过的地方,几乎都会留下他的“善政”,比如打个井、修条河等民生工程。除了一次性投入之外,他还设立了基金,以便帮助囊中羞涩的官员。

诗歌本义,正面典型

骆驼上学时,对白居易的诗歌的印象,只有两个字——通俗易懂。按老师的说法,白居易每写一首诗,都会让一般的老百姓去品读,只有他们很容易理解的诗歌,白居易才会定稿,否则,他还会继续修改。当时骆驼并没有太理解其中的意思,后来了解白居易主导的“新乐府运动”才明白,白居易的诗,不是为了让百姓理而简单,而是为了不让诗歌失去曾经的风骨。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去世后皇帝写诗缅怀,不是李白杜甫


在汉魏甚至更早的时候,诗歌不是骚客文人,为了“秀”而玩的文字游戏,而是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一种行文方式。但是到了唐代,诗歌开始变得华丽,变得婉约,但浮华之下却空无一物。白居易深感这种方式如果继续流行,那么会让诗歌走上歧路,而让作诗写歌的文人才子,也失去读书的初心,这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是极其不利的。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去世后皇帝写诗缅怀,不是李白杜甫


因此,白居易决定改变这种情况,于是就和元稹等人发起了“新乐府运动”,号召天下文人重回正途,这场运动在当时影响极大。因为这个运动充满了正能量,而且当时的大唐正处于颓势,且各位国君也处在宦官的阴影之下,所以心里有梦想的统治者对此十分欣赏。因此白居易去世后,唐武宗把白居易的谥号定为“文”(这个字在谥号中很有分量),而继任者唐宣宗,更是写诗缅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朝帝王对白居易的尊崇,一方面是对他个人的一种认可,另一方面,也有把他树立成典型的意思在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