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莱布尼茨,善良的科学家,却被牛顿诬陷,一生执行乐观主义

莱布尼茨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个科学家,不仅仅因为他的科学成就,更因为他的广阔胸襟、他的人品和他的乐观主义。

莱布尼茨的父亲是一个大学教授,但是父亲在他6岁的时候就过世了,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小图书馆。

莱布尼次8岁的时候开始上学,但是他更多的知识不是在学校学习的,而是自己在家里面自学的。

我们学个外语,老师教了好多年,我们还是学不好,人家十岁左右学外语跟玩似的,轻轻松松通过自学掌握多种语言。

没办法,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

德国-莱布尼茨,善良的科学家,却被牛顿诬陷,一生执行乐观主义


我写了几百篇人物传记,发现其中大多数人都是自小就很聪明,而且家境/家教还不错,他们在上一代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虽然这个现实有些刺眼,但这就是现实。

天资聪颖的莱布尼茨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博士毕业之后,学校希望他能够留下任教,但是他拒绝了。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是更适合他的选择,但是他希望跟政治接触。

他想要做出更大的影响力。

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他的目标,事实上科学研究对他而言不是什么难事,不管在当时的文科领域还是理科领域,他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

20来岁的他将自己一些研究手稿整理发给英国皇家学会,结果把他们惊掉了下巴。

德国-莱布尼茨,善良的科学家,却被牛顿诬陷,一生执行乐观主义


莱布尼茨心地善良,具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他希望跟政治人物保持联系,借助政治人物的影响力,实现自己的社会目标。

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擅长所有事情,虽然在科学研究方面莱布尼茨天赋异禀,但是在政治这一块他不是很擅长。

在政治人物眼中,他更多是一枚棋子,一个管家婆,一个修族谱的。

可以说在政治领域他是非常失败的,跟随政治人物生活的那些年里,他浪费了不少时间。

莱布尼茨是一个乐天派,在心理学和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他信奉乐观主义,主张乐观主义,更重要的是他执行乐观主义。

德国-莱布尼茨,善良的科学家,却被牛顿诬陷,一生执行乐观主义


他是一个喜欢跟别人打交道的人,跟一些学者同行讨论问题能够讨论好几天,孜孜不倦,兴致勃勃。

和当时的牛顿、惠更斯等人都有还不错的交情,经常保持书信往来。

有一次牛顿跟莱布尼次讨论问题提到了,他找到一种求切线的方法,但并没有讲到具体是怎么去操作的,莱布尼次在回信当中讲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方案。

不久之后牛顿发表了微积分。

当时欧洲大陆上关于微积分的争论很热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后来英国皇家学会在1711年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发明者是牛顿,莱布尼次是剽窃牛顿的成果。

因为这件事情,莱布尼茨被整个欧洲大陆的唾沫星子淹没了。

德国-莱布尼茨,善良的科学家,却被牛顿诬陷,一生执行乐观主义


莱布尼茨心里明镜似的,并没有过多的去抱怨这件事情,当领导在公开场合问莱布尼斯怎么看待牛顿的时候,莱布尼次夸赞了牛顿,讲到牛顿对于数学的贡献很大,没有一句诋毁之词。

反而是牛顿后来被查出来,1711年的调查结果就是牛顿本人写的,舆论反转,整个欧洲大陆的口水涌向了英国。英国皇家学会搁不下面子,跟欧洲大陆断绝科学联系。

牛顿是个能人,是个牛人,跟爱迪生一样,但是人品方面也有点类似于爱迪生。

而莱布尼茨则有些类似于特斯拉。

善良的人总是容易过得窘迫。

德国-莱布尼茨,善良的科学家,却被牛顿诬陷,一生执行乐观主义


莱布尼次为了生计一直疲于奔命,在晚年还因为与牛顿的问题,被身边的人批评,被学术界鄙弃。

在他去世之后,很多手稿公布于世,莱布尼茨的名气越来越响,德国后来为了莱布尼次,专门成立了莱布尼次研究院。

今天莱布尼茨已经是德国的标志历史人物之一。

但那又如何?

身后的荣耀并不能给生前的莱布尼斯带来快乐。

其实我一直觉得莱布尼次当时博士毕业应该留在学校任教的,政治不适合他。

如果留在学校,他的科学造诣会更高,他也会过得更加快乐。

社会责任我觉得应该分摊开,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而不是某一个人身上。

每个人各司其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社会自然就欣欣向荣。

如果想凭一己之力将社会大幅度推进,容易出问题,容易得不偿失。

但不论如何,还是要向心地善良、天资聪颖,硕果累累的莱布尼茨先生致以敬意,致以比牛顿更大的敬意。

以人为镜。

德国-莱布尼茨,善良的科学家,却被牛顿诬陷,一生执行乐观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