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後,要不要給子女帶娃?(真實,但值得深思)

導讀:人活一輩子,有半輩子多是在為生活而奔波,來到樂齡(50歲+)這個階段,孩子獨立,經濟穩定,好不容易可以過一下自己的生活,好好休息一下。但或許沒過幾年,孩子就有自己的孩子,這個時候該不該幫兒女帶娃呢?

退休之後,要不要給子女帶娃?(真實,但值得深思)

回家時聽見婆婆語音聊天,婆婆有個習慣,不管什麼人在不在,語音都是大聲放出來,一點隱私概念都沒有。

手機裡婆婆的朋友說,“最近膝蓋老疼,好想回老家休息。”

婆婆卻說,“你哪裡回得去啊,一個大的,一個小的,疼也正常,我帶一個,送到幼兒園後沒啥事了,都覺得累,呵呵。”

對方又回覆道,“是啊,帶兩個真是太累了,身體吃不消。去看醫生都沒時間,回去的話,孫子都沒人帶。”

婆婆好似對方看得到一樣點了點頭。

雖然是無意的一段對話,卻引起了我的深思,“到底,年老之後,要不要給子女帶娃?”假設,當我孩子長大後,而我又年老時,孩子讓我帶娃,我要不要給她帶呢?

退休之後,要不要給子女帶娃?(真實,但值得深思)

中國老人是全世界最累的老人 孩子難斷奶 自己難分離

讓婆婆帶娃是一件很現實的問題,為了生活,我和老公都必須上班賺錢,孩子便只能落到老人背上。對於這一點,有些無奈,如果經濟情況比較好,大不了讓老人回去,請個保姆,或者自己全職帶娃,但現實白花花就在那裡亮著。

我甚至做過最壞的打算,如果婆婆不願意,那就狠心辭職,少賺點,自己辭職又帶娃,大不了生活緊迫一些,也能過去。

我想中國的父母是全世界最累的父母,從把孩子拉扯大,到孩子成人,依舊無法“斷奶”,到老還不能夠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用一生為孩子奉獻。

婆婆經常說,等女兒上初中後就回來家,回去養養雞,種種菜,還能半個月寄點無公害的食品過來,這樣我們也能吃好一些。

說到底,大部分的老人,都太心疼子女,才願意帶孫子。

於是咬咬牙,不顧年邁的身體,幫孩子扛下帶孩子的重任,而很多時候,這個選擇的結果是,吃力不討好,還累出一身病。

退休之後,要不要給子女帶娃?(真實,但值得深思)

曾經跟婆婆說過,如果她太累想回去都沒問題,孩子上幼兒園,兩個人還是能顧得過來,大不了請個保姆。但婆婆左思右想,請保姆又怕碰到虐待小孩的,也不想老公又工作又帶娃。

記得有一次,婆婆因家裡有事要回老家一個月。早上我送孩子上幼兒園,晚上老公接,雖然晚上回家多了做家務的事情,但毫無問題。

婆婆在這一個月裡,幾乎每天都打電話給老公,也就是很家常的問答,吃了嗎?吃什麼了?忙嗎?等等。

其實“孩子未斷奶”,“父母也難分離”,作為父母,潛意思就會想讓自己的孩子輕鬆一下,自己多承擔一些。離不開父母的孩子多,更多是離不開孩子的父母。

所以說中國的父母是全天下最累的父母,無論孩子是否脫離母體,父母都將自己和孩子終身捆綁在一起,這裡不單單有道德上、良心上的約束,更是“父母之愛”對自己的捆綁。

才會不管兒女要求與否,都會幫孩子帶娃,哪怕身體難以負荷,也咬牙堅持。

這也算是“中國父母之殤”。

退休之後,要不要給子女帶娃?(真實,但值得深思)

老人帶娃並不是“天經地義”

沒有哪一條規定,父母必須幫孩子帶娃。作為成年人,無論經濟如何,孩子最終的責任在自己身上,父母願意幫忙是感恩,父母不願意幫忙,是正常。

作為父母,孩子成家生娃之後,如果有自己的生活,有想要做的事情,甚至追求夢想,應該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為了幫孩子帶娃放棄自己的一切。

中國有句老話,“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的困難孩子自己解決,或許孩子和他的伴侶會抱怨,那又如何?為了他們奔波了大半輩子,也到了他們要回報你的時候,你不幫他們帶娃並不虧欠誰;他們幫你養老的義務,是源自於你把他們養大成人。

幫孩子帶娃不一定是“好事”,隔代帶娃,加上生活習慣和觀念的差異,難免有摩擦和矛盾,如果處理不好,傷了彼此的感情,不如有一定距離的感情好。

退休之後,要不要給子女帶娃?(真實,但值得深思)

再者幫孩子帶娃,把身體累垮了,自己受折磨,兒女同樣要承擔因此帶來痛苦,最慘不過是老人生病花錢,小孩子年小需要照顧,讓兒女陷入這樣的困苦的境況裡,也是得不償失。

對兒女最大大幫助是:我還健康,我能獨立。

為了幫子女多賺或省下每月8000的保姆費,把自己累垮生病,花上幾萬、十幾萬的醫藥費似乎是更糟糕的結果。

作為子女的我,比起父母幫忙帶孩子,更希望父母養好自己身體。

因此,請您把自己放在孩子之上,帶不帶娃視自己真正心願和身體狀況而定。

退休之後,要不要給子女帶娃?(真實,但值得深思)

勿信“養兒防老”,為老年生活時刻做準備

中國素有“養兒防老”的說法,才會有多子多福、人丁旺盛、兒孫滿堂的願景。但隨著時代的轉變,即便孩子成年,甚至步入中年,似乎很多人連自己的“小家庭”都養不起,這大概也是中年之痛吧。

不是他們不願意養,而是真的養不起。

2019年的8月18日,蕪湖鷹都花苑小區內,一對老夫妻雙雙死亡多日後,才被聞到異味的鄰居發現;而他們的大兒子就住在對面街小區裡。

生前,這對老夫妻養育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有著體面而有尊嚴的職業: 老爺子是重點中學的老師,患有老年痴呆症;老太太是小學教師,身體不太好。

平日裡,老兩口相互照顧。他們的長子,就住在馬路對面的小區裡。 警方勘測的結果指向:數日前,老太太突發疾病倒在客廳身亡。而老先生因痴呆無人照料,不幸離世。

退休之後,要不要給子女帶娃?(真實,但值得深思)

他們膝下有三個孩,可是孩子每天為自己生活忙碌,哪怕住那麼近,也沒有天天去照顧他們,而是偶爾才去一下,以至於發生這樣的事情,最後發現異常的是鄰居,而不是自己的孩子。

公公很早就過世,屬於工傷,賠了9萬塊,一直到老公長大,她都沒花過一分錢。想著長大給他,但我和老公想著這筆錢留著給她自己養老。

說來羞愧,如果經濟好,錢應該是我們自己出。

在即將步入老年生活時,一定要提前為自己的年老生活做準備,首先必須做的就是給自己儲備一份足夠保證自己生活的養老金,哪怕晚年兒女不孝,兒媳女婿不願意承擔養老義務,還有錢去養老院或者自己生活,或許這一份不多的錢,會成為救命錢也說不定。

除了養老金之外,那就要保護好自己身體,為了老後安逸、舒服的生活,這是基礎條件。

再另外的,便是心態上的調整,做到“少思少慮”、“心寬氣順”。

退休之後,要不要幫子女帶娃?並沒有既定答案,都要根據情況而定。但年紀到了,該過屬於自己的人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