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笑裡藏刀、暗藏禍根的人就是他

“漁陽鼙鼓動起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這四句詩的大意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正沉浸在霓裳羽衣曲的歡樂歌舞中,被突然傳來的震耳欲聾的叛軍的戰鼓聲大吃一驚,宮殿裡頓時塵土飛揚,一行車隊匆忙向西南逃亡。

公元755年11月10日,當了42年的太平皇帝的李隆基正和楊貴妃正在華清宮遊樂,突然聽到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安祿山起兵造反了,20萬叛軍正向長安(即西安,唐朝京都)進攻。空前繁榮的大唐帝國正面臨著它建立以來的最大災難。

口是心非、笑裡藏刀、暗藏禍根的人就是他

安祿山,遼寧朝陽(古稱營州柳城)人,公元703年正月初一出生,在北方多民族雜居地生活。他身高體胖,膀闊腰圓,滿臉鬍鬚,以勇猛過人、兇猛善鬥出名,於732年被當時任幽州(今北京地區)節度使的張守珪收留于軍營中,提拔為軍隊偏將。從此投身於軍旅生活。

安祿山秉性機靈聰明,能說會道,精於巴結權貴,常常用厚禮賄賂來往官員,好多官員因受賄而經常在朝廷上為他說好話,說他公正無私、作戰英勇,一心報效朝廷。這樣李隆基便開始信任他、喜愛他,致使他的官職逐年升高,在官場上他真的是平步青雲,沒幾年的時間,就被提升為平盧(遼寧朝陽)、范陽(北京西南部)、河東(山西西南部)三鎮節度使。

節度使這一官職可不小啊,是地方上最高級別的行政長官,集軍權、財權、管理地方官員和百姓於一身,可以全權調度地方軍隊。由於唐朝時,為了便於管理邊疆、防範外來襲擾和入侵邊疆,就設置了10個節度使,主要是用來軍事防禦的,其中范陽節度使是節度使中兵力最大的。

口是心非、笑裡藏刀、暗藏禍根的人就是他

安祿山一身兼任三鎮節度使,擁有這麼大的兵權,本應安守本分地忠於朝廷,恪盡職守地做好地方官。但是他表面裝模作樣地做官,內心卻是奸詐狡猾、口是心非地做著反叛準備。他懷著一統江山,盡得天下的美夢,處心積慮地策劃著一場反叛計劃。

由於皇帝的權力最大,安祿山為了實現他的反叛計劃,想法設法取得李隆基對他的信任,經常是逢場作戲,編造些謊話來博取李隆基的信任和歡心。有一次見到李隆基時,編造說,營州境內出現了害蟲,專吃莊稼,他焚香對天說:如果他心不正不忠,就讓蟲吃他的心,否則的話,就讓神驅散害蟲;很快來了一大群大鳥,把蟲吃得精光。說得跟真有其事一般。他見到太子後不拜,李隆基感到奇怪,他解釋說:他愚鈍,只知道有皇帝,不知道有太子。表面顯得只忠於皇帝。

安祿山還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善於說話,善揣人意,喜歡溜鬚拍馬。他的反叛行為有些大臣有所發覺,並多次向李隆基反映,但為了使李隆基放鬆警惕,一方面使重金賄賂調查人員,調查人員因此說了假話,同時他自己還在皇帝身上做文章,認比自己小18歲的楊貴妃為乾媽,李隆基當然就是乾爹了。因為楊貴妃是皇帝最寵信的人,她幫他說話最有力量,再說,父子關係是最放心、信任的。還藉機向李隆基哭訴說:自己是胡人,有些大臣因此嫉妒就說他要反叛。

安祿山表面上裝得笑容可掬,其內心則奸詐異常。他表面上給朝廷獻俘虜、獻禽蓄、獻奇珍異寶,背地裡卻在京城安置了通風報信的探子,專窺朝廷內情,一有動靜則飛馬報訊,他雖在千里之遙,但對朝廷的情況瞭如指掌。

李隆基待安祿山可是不薄呀,首先是他手握這麼多兵力的兵權,並且身兼數職;其次是朝廷給他的一家人加官進爵,委以重任,把公主許配給他的長子;還給他在長安建造了金光閃閃、奢侈華麗的住宅。而他還不滿足,暗地裡招兵買馬、擴充備戰實力,利用職權之便網絡有才學的文臣。使得安祿山成為兵力最強大的“節度使”。

安祿山通過偽造詔書,聲稱持有皇帝密旨,入朝討伐奸臣的手段,於755年11月10日,帥軍15萬(號稱20萬大軍),揮師南下,開始反叛。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了。

口是心非、笑裡藏刀、暗藏禍根的人就是他

這就是口是心非、笑裡藏刀的安祿山。安史之亂的爆發是由安祿山貪得無厭、要擁有天下的皇帝夢引爆的,同時李隆基喜歡阿諛逢迎、偏信身邊大臣的話,結果埋下了禍根。安史之亂持續了七年三個月的時間,最後以失敗告終。

安史之亂是一場典型的叛亂,是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引發的,毫無正義性可言。叛軍到處搶掠婦女、財物,有時還進行殘酷的屠城。這場叛亂,使得大唐的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經濟實力受到嚴重的破壞,相當於大唐倒退了幾十年。從此,大唐開始由盛轉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