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改革者,成功挽救教皇威嚴時,卻意外的加速教廷的覆滅

引言:

當我們談論起中世紀的歐洲時,往往都會聯想到封建、專制這些詞彙。確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教廷成為歐洲的主導者,世俗的政府反倒在其中並沒有顯得那麼重要。教皇在享有絕對的權利時,往往成為封建和專制的捍衛者。當然這只是一個刻板的印象,實際上在中世紀歐洲的後半段,教皇當中也有著力於改革的人物。

但是這些改革家的命運,在古代歷史上似乎都有一個悲慘的結果。試圖接納新世界的秩序同時,卻讓他們意外的成為了自己的掘墓者。1015年-1085年的天主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便是這麼一帶著爭議的改革家。他試圖進行的改革讓教廷風光一時的同時,卻意外的加速開啟世俗化歐洲皇室主導的時代。這位另類的改革教皇,到底是怎麼一步步走上失敗的轉折點?


鐵匠的兒子一步步登上教廷最高決策層,開始預謀自己的計劃

早年的格里高利七世(世俗名:希爾德布蘭德)實際上非常普通,按照歐洲歷史學家們的說法,他僅僅只是鐵匠的兒子。這樣的身份實際上在注重身世的歐洲來說,並不會幫助他能夠步步走上教廷的中心。不過好在他有一個羅馬聖瑪麗亞修道院工作的叔叔,這讓他很容易接觸到天主教的知識,並且能夠有機會接觸到教廷的最高權力層。

格里高利六世(世俗名:革拉先),通過買賣交易的方式獲得教皇的位置。這使得他在法理上十分缺乏說服力,需要一些年輕的教會力量來支持他

。聰慧的希爾德布蘭德,便成為了他的首選。希爾德布蘭德對於他非常的忠誠,以至於格里高利六世因為買賣教皇位置被踢出羅馬的時候,他也仍舊對昔日的教皇不離不棄。

中世紀的改革者,成功挽救教皇威嚴時,卻意外的加速教廷的覆滅

△公元11世紀 神聖羅馬帝國境內諸侯勢力犬牙交錯

當然很快他收穫到回報,他隨格里高利六世一起出逃到德國境內,在那裡他重新開展自己的教義學習旅程。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於他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他在那裡和克呂尼派相識,他們高舉教會改革的大旗,獲得了德皇亨利三世的肯定。在隨後德皇將利奧九世送往教廷的時候,不忘將這位傑出的年輕人重新提拔起來。

在他擔任宗座總理的時候,羅馬教廷的收入大幅度的增長,並且在對外勢力的影響力擴張上,希爾德布蘭德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出色的表現,也讓他在教廷內部收穫了許多人肯定。1054年利奧九世去世,許多人提議任命希爾德布蘭德為新任教皇。但希爾德布蘭德拒絕了這些請求,轉而是回到德國請求亨利三世任命新的教皇,亨利三世又重新確立維克托二世為教皇。

中世紀的改革者,成功挽救教皇威嚴時,卻意外的加速教廷的覆滅

△希爾德佈雷德加盟為教皇

教皇為了感謝希爾德布蘭德,大方的將其提拔任命為樞機神品。看到這裡,也許許多人都會以為對於神聖羅馬帝國,希爾德布蘭德可謂是無比的順從。但是這些表面的順從之下,希爾德布蘭德卻正在預謀和德皇徹底的決裂之路,由世俗王朝控制教廷的局面,即將在他手中徹底被改變。


在順從中預謀更大的計劃,格里高利六世暴力登頂教皇新的時代到來

實際上在維克托二世之後,教皇的寶座便開始陷入混亂、無序的爭奪當中。羅馬教廷貴族、意大利封建主、神聖羅馬帝國多方勢力交錯,教皇的位置上曾經還一度出現過兩皇相爭的局面。而希爾德布蘭德卻在其中夾縫求生,在一次次的危機當中,遊刃有餘的幫助教廷度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當然幫助教廷逐漸擺脫世俗政府控制的同時,希爾德布蘭德也正在扶持自己的支持者

1061年他擔任羅馬教廷總六品,鐵匠的兒子搖身一變成為教廷總理,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教廷可以沒有教皇,卻絕不能沒有希爾德布蘭德。在其扶持的亞歷山大二世撒手人寰的時候,他意識到這是自己最好的機會。未等到亞歷山大二世的葬禮結束,他便迫不及待的登頂成為新的教皇。這樣暴力奪竄的方式讓他飽受詬病,但是格里高利七世並不在乎這些流言蜚語,因為他有更重要的計劃需要實施。

中世紀的改革者,成功挽救教皇威嚴時,卻意外的加速教廷的覆滅

△格里高利七世

格里高利七世上臺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踐行自己在年輕時期立下的教廷改革宏遠。實際上雖然格里高利七世在上任之前,便已經對於教廷和外部勢力關係不斷的改善。但是實際上,這些所謂的改善,更多的是代表著一種妥協、調和的意義。因為對於羅馬教廷來說,他們終究不具備軍事勢力,並且內部神職體系混亂。

這些在一個嚴密的世俗性政府的面前,顯得羅馬教廷根本是一個隨意拿捏玩弄的布偶。要想改變被世俗化政府操控的現狀,對於羅馬教廷和格里高利六世來說改革勢在必行。格里高利六世所作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對於內部的神職人員進行整頓。原有的買賣神職交易被全部勒令暫停,如果存在拒絕和反抗的神職人員,將直接被勒令罷黜職務。

中世紀的改革者,成功挽救教皇威嚴時,卻意外的加速教廷的覆滅

△格里高利七世騎馬圖

當我們現在回看這段歷史的時候,實際上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確實非常冒險。他不僅僅受到了軍閥、封建主的反對,而且對於許多的基層教會機關來說,這樣的改革也引起了巨大的騷動。如果不是得益於910年克呂尼修道院的修築,由法國掀起的"克呂尼改革"迅速在歐洲擴散開來,實際上對於當時的格里高利七世來說,這樣冒險的改革行為將很難收到成效。


改革使得德皇和教廷關係降為冰點,此時格里高利七世危機到來

改革推進的越快,德皇就越發感覺到自己的危機所在。此時格里高利七世懼怕的亨利三世已經去世,繼任的亨利四世不過是一個毛頭小孩,格里高利七世實際上是趁德皇實力最低點的時候,才得以進行推進改革。不過"克呂尼改革"非常的成功,基層教士們大肆宣揚禁慾主義的生活方式,使得各國內部人們都開始更多的將生活的希望放在對教會的忠誠上。

教廷勢力的擴大,使得德皇亨利四世感受到壓力。對於格里高利七世提出的世俗化政府誠服教廷,他選擇斷然拒絕以表示自己作為德皇的尊嚴。

中世紀的改革者,成功挽救教皇威嚴時,卻意外的加速教廷的覆滅

△亨利四世向格里高利七世負荊請罪

但是格里高利七世技高一籌,他直接向歐洲宣佈亨利四世被開除教籍,如果一年之內得不到他的寬恕,那德皇的子民們便可以反對這位不忠不孝的君主。亨利四世雖然年輕,但是也意識到自己走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刻。亨利四世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徒步穿越阿爾卑斯山前往卡諾莎。

只有這樣他才能重新擁有德皇的合法性,並且能在諸侯主導的帝國議會上延續自己德皇的威嚴。

中世紀的改革者,成功挽救教皇威嚴時,卻意外的加速教廷的覆滅

△亨利四世帶領德國再次重回巔峰

當寒冬之際亨利四世抵達卡諾莎的時候,格里高利七世只能尷尬的原諒這位誠意滿滿的君主。但是卻因為這次原諒,使得他放過一個最好的機會戰勝自己的對手。1077年2月2日奧格斯堡的帝國會議上,重新被原諒的亨利四世繼續加冕為皇,而很快他便集合軍隊向意大利進犯,

1084年亨利四世大軍佔領梵蒂岡。昔日羅馬教廷最具權威的格里高利七世,在亨利四世面前只能不斷求饒換來生路。他廢黜了格里高利七世,隨即任命新教皇克雷芒三世,自己重新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結語:

實際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格里高利七世雖然不斷的進行改革,看上去也確實是做出不少正確的改革做法,但是這些做法的同時並沒有強有力的軍事勢力作為支撐,她所依靠的只有那些教徒作為基礎。這使得他能夠獲得一定數量搖擺不定的諸侯支持,但他們終究是搖擺不定的,亨利四世的到來宣告著中世紀進入到一個更為混亂的時代,而教廷的威嚴正在一次次動盪當中走向沒落......


文獻參考:

《大英簡明百科知識庫》、《威廉的帝國》、《中世紀的教皇》、《給格里高利七世的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