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逼迫"孩子做这3点,再顽皮也会变自律,助力"开挂"人生

自律,指遵循法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

现在网上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自律的人相当于给自己人生开了一个外挂。"而家长拥有一个自律的孩子也是一份福气!就不会再家中上演"和孩子一起写作业","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磨磨蹭蹭""毫无节制的看手机""抱着电视机""帮孩子穿衣服""收拾房间"等等这些让家长头大的事情。

每天

自律的根本是自我控制能力

《儿童情绪心理学》提出将大脑分为3层,最里面是控制生理机能的本能脑,中层是负责悲伤、喜悦、恐惧的情绪脑。最外层是拥有逻辑思维的理智脑!

自律说到底是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什么事情可以干什么事情不可以干,说好的事情一定会做好。但是这些事情对于成年人都比较困难何况是一个孩子那更是难上加难、这时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不成熟,是情绪脑占据主导理智脑还没有发育完全,直到差不多要20岁才慢慢走向成熟。所以要和孩子讲道理和孩子说自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他是听不懂的!但是可以通过强制做一些行为规范,因为行为习惯是一种自律的表现,最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

每天

每天"逼迫"孩子做这3点,再顽皮也会变自律

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一书中指出,每天强迫自己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当无数个微习惯组成习惯,自然就是自律。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容易养成,也容易实施,人们能从中得到很好的激励。不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也不需要太努力。


1、 聊天

国际著名家庭心理治疗师Miriam Chachamu说:"父母的关注,能够提升儿童的自尊心,缓解个人焦虑。

每天家长都要找个时间让孩子和自己聊天,可以问问这一天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没有什么不开心或者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这样的话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对自己有自信有更高的自尊心。

每天


2、 自己独立按时起床

按时起床这件小事带来的益处却是受益终身,如果孩子养成习惯按时起床,那么这个孩子就有了自理能力还有时间观念,但是现在大部分孩子还是需要自己的父母来叫起床,在一开始 的时候家长要改变方式,不要叫孩子起床。可以使用让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叫醒孩子,如果孩子喜欢球可以让孩子提前半个小时起床然后陪孩子去打球,每一次孩子按时起床父母都要表扬孩子

每天

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两岁以后,有很多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做。虽然孩子在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自己克服培养他的动手动脑能力,这样有助于孩子增加的自信心。宝宝长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形成良好的独立意识,而独立意识是成为自律的人必要条件。

每天

家长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懒惰,他们其实对这些新鲜事物非常好奇,想要尝试,千万不要在孩子心中树立起"我不行"的这一概念,然后只能依靠家长不能独立,所以父母要逼迫孩子每天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3-6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极为重要!不良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成为孩子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从小抓起!

每天

3-6岁正是孩子阅读的敏感时期《儿童情商培养绘本》、《情绪管理和人格培养》(10册)这套绘本主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情商和行为习惯。

父母可以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感受绘本内容。这个阶段好好培养,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天

这套绘本一共有10册:《养成好习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专门为3-6岁孩子打造的好习惯绘本。

每天

绘本有助于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商的提高以及情绪的管理。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