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梵高的耳朵》二 ‖心里有束光,将梦想点亮,为爱痴狂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伟大的目标—萧伯纳

01

1888年3月,梵高迎来了法国南普罗旺斯小镇阿尔勒的第一个春天。

就像个变幻莫测的万花筒:杏树一夜间缀满花朵,白色的巴旦木花、 粉红色的桃花以及最后一个出场的梨花,都你追我赶地竞相开放,这突如其来的春天,这无与伦比的美丽, 激发了梵高的创作灵感。

梵高在巴黎学画时,鲜有机会 在自然环境下作画,但他学过的印象派技巧 —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 景象,在描绘阿尔勒星罗棋布的果园时,这些技巧被排上了用场。 在一个鲜花遍布的春天 ,他狂热 地去捕捉一个个美的瞬间,完成了17幅开花的树的油画。

然而阿尔勒的春天不仅仅 有鲜花,还有令人恐怖的狂风大作,梵高的户外写生受到了密史脱拉风的阻碍。

密史脱拉风是法国南部的一种干强风,风速经常超过100千米/小时。强劲的密斯脱拉风,常常把梵高的画布吹得鼓鼓的,有时还恶狠狠地把画纸吹走,把画架吹跑,他干脆用绳子和石头把画架固定继续作画 。

梵高的意识里,来南方就是来画画的,没有什么阻止得了他 。无论是狂风肆虐、还是太阳灼热,梵高忍着蚊虫叮咬在户外不停地画 ,就像着了魔一样。在9周的时间里,他一鼓作气 完成了30多幅作品。

读书《梵高的耳朵》二  ‖心里有束光,将梦想点亮,为爱痴狂

强风中作画的梵高

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有收获。

梵高认为在阿尔勒找到了深切渴求的平静与祥和,因此他特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寸光阴,他拼命地作画,早出晚归,日晒雨淋也不停歇。他给弟弟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要让世界看到我内心的绚烂多彩”,他做到了。

02

生活简朴的阿尔勒是文森特梦寐以求的桃花源,他所绘的油画和所选的主题,鲜明地展示出他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着迷。

在阿尔勒作画的2个月,梵高不断地素描、写生,积累了大量的油画作品。卧室 放不下这些画后,他就把画放在阳台、过道等一些地方。 当梵高的画渐渐霸占卧室之外的空间,老板决定多收梵高的房租,这让他感到很焦虑。

梵高出门作画所有的开销全部来自弟弟提奥的资助。除去房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大部分花费都买了画布和颜料,中午吃一顿正餐,晚餐随便吃点。偶尔的夜生活,是去咖啡馆与朋友小酌,或去妓院打发时光,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朋友帮梵高推荐了一处经济实惠的大房子,那有足够的空间住宿和存放画作,他满心欢喜住了进去,并用之前省下的钱,以及从弟弟那里争取来的资金,对房子进行了一番 装修。

他将房子外墙涂成黄色,内墙涂成洁白,红、黄、蓝、绿、橙、紫色是屋内家什的色调,他用画的《向日葵》系列画做装饰,与屋外绿色的花园、园子里的梧桐、夹竹桃和洋槐相映成趣,这一切令梵高心旷神怡。

梵高在南方的宏图远志是办一个“艺术家的乐园”,他寄希望于黄房子能成为自己的家,成为未来的画室之家。这座黄房子,让梵高有了归宿感,他找到了心中的乌托邦。

读书《梵高的耳朵》二  ‖心里有束光,将梦想点亮,为爱痴狂

梵高作品《向日葵》

03

如果说顶着烈日、飓风在野外作画的梵高令人折服,那么在精神病发作期间神志偶尔清醒时,仍笔耕不缀的梵高更是让世人叹为观止。

艺术作品的价值,源于艺术家创作时的背景和心境,梵高开启了绘画艺术领域的先河。

梵高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作出《星空》,画作中像焰火一样闪亮的星星,燃烧着他火焰般的热情。他忍饥挨饿情况下看到的单调的景物,经过反复练习并尝试新的画法,一生中画了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若干幅麦田。

然而这些作品在梵高生前只售出一幅,他用全部的心血投入到和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的画风中,倘若不是对绘画的无比热爱,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艺术家的成就,在于给后人以启示,承前启后,这是梵高作品的独到伟大之处。

读书《梵高的耳朵》二  ‖心里有束光,将梦想点亮,为爱痴狂

梵高作品《星空》

生活赋予梵高超乎常人的苦难,可他依然超级热爱生活。他会认真观察春天的桃花,秋天的落叶,甚至冬天医院的病房、庭院都能成为他画画的素材,如果有人愿意给他做模特,他会开心好久。

相比他人,梵高后期的生活更为不堪和落魄,但是他的作品呈现给大家的却是明亮,美好,纯真,积极的色调。善良淳朴的梵高是人性之美与坚持纯粹的艺术美之交合。

今天,我们同样面临这样的困扰,一边要填饱肚子一边要养活理想,生活一面是快乐,一面是苦痛。或许我们达不到梵高那种几乎忘我的投入状态,但只要心中的香格里拉一直都在,只要我们不刻意逃避现实的苦难,也不沉醉于安逸中迷恋不醒,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就好。

活在当下,过好现在,拼命努力去让未来的你,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去感谢现在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