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天下第一疏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有部劇叫大明王朝1566,在我心目中這是所有電視劇中最好的一部,按現在的說法就是第一神劇。

這部劇好在非常有質感,人物性格極為立體且富有層次,而且最有張力的是,它在走向上最終深化了那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到底怎樣才是忠於國家忠於民族。

那個年代的兩個典型人物,裡面塑造的都很好。

第一個很有名,是海瑞。

坦言講,單就那個年代的國計民生而言,海瑞的作用並不算太大。他理政能力有限,處理問題能力有限,算不上一個能臣。

按現在話說,他充其量算個憤青。

但,這個憤青為什麼能名留青史?除了自身的絕對廉潔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他思考並直接揭示了那個年代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問題。

他提出了--最大的問題在於皇帝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在宋明大力推行理學教育之後,皇帝的權威越來越強,不管國家多麼亂,所有人也一樣會認為皇帝是聖人天子,有錯誤的是下面的奸臣。連造反為主題的水滸傳,裡在唱的歌還是清除奸臣,報答趙官家,趙官家就是皇帝。

然而,就像前面說的,安史之後,皇權就漸漸走向了腐朽,皇帝也漸漸變成了獨夫民賊,他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因為他的心裡往往根本沒有國家和民族,只有自己的統治和權力。所以,才有了明英宗殺于謙這樣的千古冤案,才有了慈禧那句有名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國家和民族,在他們眼裡,只不過是一樣工具,必要時統統可以捨棄。

因此,皇帝和專制皇權才是所有問題的根源之所在。這時侯的皇權,一如歐洲中世紀的教皇,黑暗腐朽且固步自封,正是因為它,中國才錯過了世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

然而在當時,沒有人敢這麼想。從小就開始的奴化教育,使當時多數人使去了辨別的能力,他們片面的認為,皇帝就是國家,忠於皇帝就是忠於國家,皇帝是不可能有錯的。

直到,海瑞抬棺上書,寫出了那封著名的天下第一疏。疏中,他指出了這個問題,把皇帝痛罵了一番。

當時的皇帝嘉靖,本人其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從來不上朝,卻把大權抓的死死的。他極擅馭臣之術,所有朝臣都對他俯首貼耳。

按他的能力,本有可能對國家民族有一番作為,但,他沒有。究其原因,就是他把權力當成了目的,而非手段。秦皇漢武抓權,是為了創造,他抓權,只是為了自己的權力慾。

此疏一出,有若當頭一棒,有些人猛然驚醒,皇帝與國家,並非一事。

這是海瑞最大的貢獻。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第二個,沒有名,就算有名也是奸臣之名。他叫胡宗憲。

然而,正是這個人,卻有了極其深刻的思考價值。

如果,把這樣一個問題擺在你的面前,你會如何做:你可以力挽狂瀾,拯救國家,但代價是,沒有人知道你拯救了國家,還以為你背叛了國家。

這簡直就是一個極為痛苦的選擇,即無實利,又無名。文天祥為國捐軀時的心態,也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種清名是留在了史書上的。

而現在,卻連個史書都沒有,成為一個無名英雄…

這種情況下,還要愛國,還要為民族奮鬥嗎?

胡宗憲,用他的所作所為,為這一痛苦問題提供了一份答案。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我們都知道戚繼光,知道戚繼光是抗倭英雄。但,鮮為人知的是,胡宗憲是戚繼光的頂頭上司。戚繼光的抗倭之戰,都是在胡宗憲的指揮下打的。且戚繼光只是胡宗憲的幾員大將之一,換言之,當年的東南抗倭,第一功勞是胡宗憲。

既然如此,為什麼戚繼光被廣為傳頌,胡宗憲卻被忽略呢?

原因很簡單,又很沉重。

說它簡單,是因為,胡宗憲是嚴黨,即大奸臣嚴嵩的派系成員。這一個汙點,使他在後世文字中,一直是負面形象。

說它沉重,是因為,胡宗憲之所以投靠嚴嵩,是因為他要抗倭。在那時的黑暗政治之下,他想做事,就必須服從官場規則,只有如此,他才能抗倭。

他何嘗不想像海瑞那樣一身清名?然而有了清名,就沒法做事;做事了,就難有清名。人人都像海瑞那樣上疏,誰來保家衛國?

於是,他默默的選擇了做事。

想想這是何等的痛苦。即沒實利,又沒實名,白白付出,一無所得。

圖什麼呢?

或許,圖的就是王陽明的那三個字:致良知。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他也是王陽明學說的忠實信徒,曾感嘆恨不得生先生(王陽明)之鄉,遊先生之門。

但他最終卻走上了這條路。不為一切外在事物,只為心中的良知。

其實仔細想想,人的這種良知並不罕見,父母養育兒女,就是這種良知,不求任何回報,只求看著他們一點點長大。

把這種良知擴展到所有事情上,就是心學的致良知。

胡宗憲,就是按著這個理念去活。在抗倭成功之後,嚴黨倒臺,他也被關進了監獄。在獄中,他寫下了自己一生的志向:

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

他用自己的行動,為以後的仁人志士提供了一次先證榜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自海瑞、胡宗憲起,國家民族的話語權,已不在皇家。正是沿著這條路,才出現了那句震耳欲聾的話。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這八個字的意思,最早是由顧炎武在他的《日知錄》裡提出,由梁啟超最終整理出來的。

這裡就到了明末,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此三人是文化三劍客一樣的存在。如果說清末梁啟超孫中山等人是一場中國的文藝復興或思想啟蒙運動的話,那麼這三劍客,就可以算是思想啟蒙的萌芽階段了。

三人都有著諸多的著作,黃宗羲系統整理了中國文化的許多資料和分析,一生寫了兩千多萬字。王夫之也是致力於社會的研究。顧炎武著作亦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日知錄,也就是他的一本日記隨筆,裡面記載了大量他對於文學、政治、歷史的思考。

三個人思考的共同觀點,就是君主專制為天下之大害。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這裡,我們要簡單說一下這八個字的意思。那時侯,顧炎武的思想體系中,就把皇權和國家民族分開了。那八個字的整體意思是,朝代的興亡,是皇帝和他的大臣的事;天下(即國家民族)的興亡,是每個天下人的事。

他們明確的提出了諸多仁人志士一直在思考的那個問題,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不是哪一姓的中國,更不是哪一個人的私產。皇帝把整個中國都當成他們的私產,所以他們才是最大的獨夫民賊。

這枚火種埋下之後,就再沒有熄滅過,直到後來的皇權終被推翻。

到了這裡,我們可以對到此為止的整個中國文明史作一個梳理了。

中國文化的最早出現,是自春秋戰國起,到秦漢。那時的座標人物,我們作個比方,是創世五人組:孔子,商鞅,秦始皇,漢武帝,司馬遷。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創世時代這些人,每一個都足稱英雄,他們的思想和實踐,都深刻影響了整個中國古代。他們為中華文明奠定了最初的底座。

第二個時代,是漢末魏晉南北朝,這個時代,可稱之為迷茫時代,這是真正的亂世。在這個時代,堅強的靠自己力量把中華文明繼續傳承下來的座標,是曹操諸葛亮嵇康拓拔宏陶淵明王羲之。

第三個時代,是盛世輝煌階段。這個階段又可以分為兩個篇章,第一篇章的座標是唐太宗武則天,他們代表了中國皇權制度的最後創造力,他們之後,急轉直下,皇權退出創造舞臺,中華文明由第二篇章的主角們接手。第二篇章的主角太多太燦爛,所以座標選了四大天王為代表,四大天王是,李白杜甫蘇東坡李清照。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同時再說一句,我常看到一種問題,說唐朝明明只在安史之亂前強大了那一段,安史之後就不再強大了,為什麼還是中國代表性的盛世?

其實這種問題,就是一種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老認為皇權才能代表中國文化。如剛才所言,中國文化的燦爛,自有其主角,可能與皇權有關,也可能與皇權無關。

第四個時代,就是諸神之黃昏,安史之亂後,皇權不再有創造力,宋朝不創造也不太破壞,到了元明清,則成為了中國文化之害,造成了六七百年的黑暗時代。

此時撐起中華文明的座標,是岳飛于謙海瑞胡宗憲,是王陽明,是三劍客。

之前說過,這個時代,一如歐洲的中世紀,是各自文明體最暗無天日的時代。歐洲的中世紀,教皇為鞏固其統治,燒死了無數的文明創造者;中國的此時代,皇帝為鞏固其統治,用文字獄瘋狂的扼殺民族的創造力。

現在的中國,也差不多如歐洲文興復興後的時代。歐洲中世紀,被包括蒙古騎兵在內的一系列外來力量打醒,開啟了文藝復興之路,迎來了歐洲的黃金時代,用工業革命實現了彎道超車,一舉超過了曾經遠強於他們的中國。

好似循環一般,中國的黑暗時代,被歐洲人打醒,同樣開啟了近代的思想啟蒙。現在的中國,一樣在利用後發優勢,爭取彎道超車。天下大勢,世界大勢,無不是這樣的在運動中不斷髮展。

到這裡,這場簡明文史課就接近了尾聲。不過不用急,它還需要一個句號。

它還需要兩個掘墓人。非常諷刺的是,這兩個掘墓人,或許恰恰是皇權眼裡的最大忠臣。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尾聲

這兩個掘墓人,一個是精神上的,一個是物質上的。但他們都被當時的皇權掌門人所深深喜歡。

第一個,是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

紅樓夢在寫什麼?

在這裡,在文學上,請千萬不要摻雜那麼多政治和說教因素。對文學家而言,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不是哲學作品。好的文學作品只陳述,不定論。

別把那套考試模版套進來:通過對榮國府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王朝必將走向滅亡的規律…這是政治課本,不是文學作品。

記得小時侯看過一個對機器貓動畫片的分析:作品通過對大雄長期受其他同學欺負的描寫,揭露了日本資本主義的黑暗與腐朽,反映了作者的革命精神。但幻想了一個機器貓來對抗壓迫,反映了作者革命的不徹底性和歷史侷限性。

簡直可笑之極。用這套模版,套在葫蘆娃和喜羊羊上一樣適用。

這種萬事萬物都用一套上綱上線的模版,說到底還是官本位,它本身就是封建皇權思想。在那種模版眼裡,除了政治鬥爭,一切都可以忽略,人性中的美好都是小事,人的生命個體沒必要尊重。

好的文學作品則正相反,其主旨必然簡潔,其立意必然高遠。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紅樓夢的主旨很簡單,他就是在寫一個家族裡的日常生活狀態。沒那麼多影射和揭露。

而這,恰恰是最高的立意,因為正是這種日常生活的集中提煉和反映,才最能探索人性美的存在狀態和幻滅過程。

紅樓夢的偉大,恰恰在於他剝離了一切限於時代的政治,剝離了一切功利,只探索那些人性中最基本的美好。

三國演義寫權謀,水滸傳寫暴力,西遊記立足想象和反抗,金瓶梅寫色情,都有那些吸引眼球的聲色功利存在。唯有紅樓夢,去除了所有這些看起來的熱鬧,迴歸到了人性本身。

紅樓夢的出現,使得人性本身的探索進入了最高級別的文化殿堂。人性不再是皇權的附庸,人本身就是最值得尊重的個體。

紅樓夢之前,皇權高官,才能成為小說的主題。

紅樓夢之後,一個家庭,就可以成為主題。

什麼君君臣臣,什麼莫非王土,那些東西,遠沒自己的父母妻兒、自已的家庭重要。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第二個,是曾國藩。

按聖人必須立功立德立言三標準,整個中國歷史,就評出來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還有半個,是曾國藩。

孔子構建了系統的國家建設方案

王陽明構建了系統的個人心靈建設方案。

這兩個人都極富創造性。

曾國藩與他們不同,他沒有創立自己的哲學體系,他在當時而言,就是最傳統意義上的忠臣孝子。而且人家沒事就把這種自律和忠孝寫出來,連慈禧都感慨,曾國藩的忠,看得見,摸得著,又有本事又忠心。

然而,諷刺的是,他的忠,恰恰成為了內部攻破皇權的最大武器。

曾國藩的功,最主要是平定太平天國,穩定了清皇權的統治。

但他如何平定的太平天國呢?

他沒有靠朝廷,靠的是湘軍。就是自己的家鄉和自已的家族。用這個,他打敗了太平天國。

細細研究一下,這裡面存在巨大的問題。

也就是說,他成功樹立了一個典範:皇帝家族對付不了的問題,他的家族可以解決。

既然如此,那,到底誰才是第一家族?

那,為什麼還要依賴皇權?

從他開始,大家突然發現了一個合理合法的“自立為王”渠道,不用造反,直接就可以大權在握。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於是,曾國藩的弟子李鴻章成立了淮軍,張之洞坐擁新政,幾個人權力巔峰之時,直接東南互保,拒絕聽從朝廷的命令,朝廷竟然也就默認了。

未來軍閥混戰的雛形,就此形成。

皇權,也就此徹底沒落。大家不再追求皇權,而是追求個性的解放,於是皇權徹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當然,剛剛劇變時的社會,是痛苦的。它必然要經歷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

一開始,全成為了軍閥們的個性自我放飛,國家不要了,民族不要了,臉也不要了,老子高興就行。最初的混戰裡,那些臉皮厚,不顧道德廉恥的,沾了一波光。

後來,在不斷殘酷鬥爭中,最終,那批最有信仰的鬥士們取得了勝利。

他們把個性解放和民族大義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他們不求功,不求名,一切只為心中那個偉大國家偉大民族的夢想。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他們爬雪山,過草地,身無分文,心懷天下。所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然而他們,很多連個名字都留不下,更別說照汗青了。他們中的很多人,壓根沒怎麼讀過書,卻把民族魂裡那些初心,發揚到了最大。

正是這樣一群人,他們集合了中華民族自形成以來那些最大的美好,不問能不能,只問該不該,為了那份夢想,硬是用小米加步槍,戰勝了飛機大炮;硬是用一國之力,單挑了十七個國家的聯合國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整個中華文明的歷史,就是被一代又一代的這樣人物鑄就出來的。

明知其不可而為之。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天下不在外部,自在人人心中。

中華文明,自在每個中華人心中。

(完)

簡明文史(六)|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