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上一期結尾我們留了預告,要說說歷史最嚴重的舞弊案,今天我們好好掰扯一下。

事件時間:清咸豐八年(1858年)

地點:北京

考試科目:鄉試(即考舉人)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可能有人會說,考舉人也作弊?值得嗎?

沒錯,在科舉制的時候,能考上舉人就已經算是有功名了,是有機會做官的,見了縣太爺是不用行禮的。

還記得當年中舉人的范進嗎?不就是因為中了舉人高興的發瘋了。當年的民國總統馮國璋就是武舉人出身,後來進入軍隊的時候就因為有這個身份,李鴻章對他相當賞識。

但是這一次鄉試出事兒了,導火線是榜單上的一個名字。

發榜當日,學子們都去圍觀看看自己中沒中,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可是,當大家看到其中一個名字的時候,現場立即炸了鍋,因為榜單中有一個名字叫“平齡”。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平齡何許人也?

平齡在當時的京城可是個名人,他的曝光率非常高,因為,他是個戲子。

雖然平齡是滿洲鑲白旗,可以參加考試,但是在清朝的社會制度中,大家都默認“戲子”屬於下九流,這樣的人是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不僅如此,平齡的成績還非常好,第七名!這下,學子們不幹了,因此,立刻就爆發了群體性事件。

學生們鬧事,這可非同小可。很快有御史向咸豐皇帝奏報,咸豐也表示,徹查!

咸豐皇帝派出的調查隊伍是:領侍衛內大臣載垣、鄭親王端華、兵部尚書陳孚恩,規格算是相當高了,最關鍵的是這三個人背後都靠著一個大佬,他就是御前大臣兼戶部尚書肅順。

沒錯,就是後來在“辛酉政變”中的被處死的肅順,當時可謂是紅得發紫。

三人一調查,事情很快就有了進展。平齡的“墨卷”和“硃卷”不一樣。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所謂墨卷,就是考試時考生自己的答的試卷,硃卷是為了防止考試作弊,朝廷專門派人把考生的試卷重新抄寫的那一份。

平齡的墨卷上有七處錯誤,但是,硃卷上沒有。顯然,他的試卷被人篡改了。

平齡很快被捕下獄,相關人也悉數被抓,很快,平齡就不明不白的死在獄中了,而抄寫試卷的人則說,是因為下意識,看到錯誤順手就給改了。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審來審去,案子到這兒也沒什麼進展了。載垣等人也擬好了意見,處罰幾個官員就差不多了。

但是,肅順不同意!他覺得這裡面肯定還有文章可做。隨即,他建議咸豐皇帝,把所有的試卷都查一遍,以防萬一。

咸豐帝對肅順言聽計從,馬上答應了。

這一查,問題大了!那年的考試錄取人數是300人,結果其中50份試卷都有問題。結果一出來,肅順暗自高興,咸豐皇帝目瞪口呆!

要知道,儘管當時官場的風氣比較差,貪汙受賄比較嚴重。但是,科舉的考場卻是“一方淨土”,現在連這裡都出問題了,而且事情發生在天子腳下。

咸豐皇帝下令,把主考官、副主考官一律撤職查辦!

咸豐皇帝親自督辦,審理的官員自然不敢馬虎,很快,案件就有了進展。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原來,當時考試有一種作弊方式叫“遞條子”,也就是考試結束後,考生託人向主考官遞條子,條子上寫著考生的姓名,試卷特點。

儘管有人重抄,但是憑藉特殊的表達方式依然能找到考試的試卷,比如,在第一卷結尾加一個“者也”這樣的字樣。

條子上還寫著酬金的數目,一般考官給予照顧,錄取時高抬貴手,到時候就可以憑著條子去找考生收錢。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負責主審此案的陳孚恩連哄帶騙從副考官程庭桂那兒拿來了不少條子,其他官員也陸續交出了一些條子。

案件的審理就從這些條子打開,突破口是一個叫羅鴻繹的廣東考生。

按照羅鴻繹的真實水平,他肯定上不了。於是,他就找了在朝當官的老鄉李鶴齡幫忙。

李鶴齡說,自己很可能被派去監考,甚至負責錄取工作,即便自己不能參加考試工作,也可以利用自己在北京的人脈關係打通關節,但是肯定需要花錢。

羅鴻繹二話沒說,承諾給李鶴齡500兩銀子,事後兌現。

考試當天,監考人員名單出來了,沒有李鶴齡。但是,他找到了考官之一的浦安,請他幫個忙,出於同僚面子,浦安答應了。

閱卷的時候,浦安憑著條子找到了羅鴻繹的試卷,一看試卷,確實達不到錄取水平,但是,礙於情面,他把試卷推薦給了當時的主考官,時任軍機大臣的柏葰。

事情有意思就在這兒。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本來,按照實際情況,柏葰覺得這份試卷寫的不行,達不到錄取標準,就派自己的家丁去給浦安解釋一下。可是,這個家丁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反而成了浦安的說客,回來跟柏葰說,浦安就推薦了這一個人,無論如何希望大人成全。

柏葰心一軟,覺得應該給同僚一個面子,於是改變主意,將羅鴻繹錄取了。正是這次回心轉意,給柏葰帶來了殺身之禍。

時候,按照約定,羅鴻繹兌現,給了500兩銀子。其中浦安300兩,李鶴齡200兩,而柏葰分文未拿。

至此,真相大白。按照大清律,科舉考試作弊,死刑!何況是皇帝指派的主考官。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當時,柏葰、浦安、李鶴齡、羅鴻繹已經被捕入獄。如果按照當年順治時期定下的規矩,死刑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在對待柏葰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很多人覺得,對於柏葰的不應該判死刑。

第一,柏葰的犯罪情節較輕,在整個過程中他並沒有受賄,是出於面子錄取的羅鴻繹,沒有舞弊行為,最多是失職。大不了流放,死刑太重了。

第二,柏葰是國家一品大員,歷任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時,一生為官,小心謹慎,操守清廉,是大清的功臣,對國家社稷都是有大功勞的。

儘管如此,主審此案的載垣、端華、陳孚恩還是秉承了肅順的意思,直接越過刑部向咸豐皇帝報告,建議判處幾人“斬立決”,即死刑,立即執行。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此時的咸豐皇帝也拿不定主意,覺得處理的有些過重,於是徵詢大臣們的意見。結果,此時的大臣們誰都不敢輕易發言。

這時,還是肅順站了出來,他說科舉考試是國家大典,一旦徇私舞弊,處分極嚴。柏葰是一品大員,又是科甲出身,難道不知道規矩嗎?

就因為一個家丁求情,他就辜負皇上的恩典,這就是藐視國家法令,以身試法。現在這個家丁已經處死了,要是不死,難保會揭發出更深的情節。建議皇上批准死刑立即執行。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不得不說,從維護國家的公平正義來說,肅順的話很有分量,也堅定了咸豐皇帝的決心。根據《清文宗實錄》記載,咸豐皇帝說:

情雖可原,法難寬宥,言念及此,不禁淚垂。

意思是,雖然情有可原,但是法令如山,不能寬恕,必須處死。想到這裡,熱淚長流。隨即下令,對柏葰等四人立即執行死刑,刑部尚書趙光負責監斬。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柏葰本以為皇帝能網開一面,沒想到會被斬立決。當時,柏葰的兒孫們都在現場,他們盼望著等來皇帝的改判通知,因為這在以往是有先例的,即對國家大臣網開一面,臨場宣讀聖旨改判。

沒想到,他們等來的斬立決,頓時哭聲震天。刑部尚書下令,為了防止現場出意外,先送柏葰歸天,並選派了一個刑部劊子手中的業務骨幹,保證不出差池。劊子手來到柏葰面前,下跪行禮,隨後柏葰引頸受戮。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而此事還有後續,當時負責主審此案的陳孚恩不是從主考官程庭桂那兒收來了很多條子嗎?結果這些條子裡就有自己兒子的,結果陳孚恩和兒子都被寬大處理,判了流放。

而且,這些條子裡還有很多是主考官程庭桂兒子的,按例父子二人都該處斬,但是咸豐不忍心將父子二人都處死,饒了程庭桂一命,將其兒子押赴菜市口處斬。

案件至此,落下帷幕!

這起科場案被公認是歷史上空前絕後的舞弊案件。其結果是五位官員被判死刑,幾十人被流放、革職、降級、罰俸。

一個流量戲子引發的血案:五人死刑!

雖然,有人認為對此次事件處理的過重,同時有肅順攜私報復的心理。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場大案的結果對清朝後期的科舉造成了重要影,也有學者認為肅順這種維護公平正義的決心值得肯定。

《春明夢錄》一書有這樣的記載:

自大學士柏葰正法之後,功令為之一肅,數十年諸弊淨絕!

也就說,柏葰用自己的姓名換來了此後幾十年科舉考場的嚴肅和公正。

關注 閱讀有靈魂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