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年级现象(25) 提高孩子专注力

关注三年级现象(25) 提高孩子专注力

上学时:平时成绩不尽人意,上课不专心听讲、学过的知识过两天又忘了,会做的题却因为粗心大意丢分……

在家时:安排好学习计划,却总磨磨蹭蹭,一会玩下手机,一会翻下书,却始终学不进脑。

这些几乎是每个妈妈都在烦恼的问题。更郁闷的是,打也打过,骂也骂过,说破嘴皮,孩子看似听着,其实根本没听进去!

事实上,这是孩子专注力出问题了。据调查,每2个孩子中就会有1个孩子专注力缺失!


                   1

"三年级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的"专注力"出现问题。凡在三年级学习中退步明显、跌落谷底的,一定是专注出了问题。

专注力是学习的前提,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专注度不够。有数据显示,不同年龄的小孩专注时间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专注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延长。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三四年级孩子,可坚持到30分钟左右;到了五六年级,可增加到40分钟以上。

专注问题,病在孩子身上,根往往在父母身上。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孩子正在客厅专心的堆积木,宝妈一会儿过来问他饿不饿,往他嘴里塞食物;一会儿又觉得他堆的不对,忍不住上手帮忙.....家长看似在关心孩子,其实是在打扰让培养专注力。

孩子蹲着观察蚂蚁搬家,正看得起劲儿,被家长不耐烦的拉走,并说他"这有什么好看的,脏死了";

追着孩子喂饭,甚至给他一边玩玩具一边喂饭;

孩子专心的玩玩具,家长总想去问问他饿不饿、热不热.....

如果你经常这样对孩子,就别怪他做事三分钟热度、磨磨蹭蹭。因为孩子的专注力并非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逐渐培养出来的。他专注的玩一件玩具,认真的观察昆虫等等,都是他培养专注力的过程。

如果你有做过这些事,那你已经把孩子专注力破坏的差不多了!孩子专注力差,就会表现出做事三心二意,上课没法集中精力听讲,一会儿抠抠橡皮,一会儿走神发呆,做事磨蹭,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


                    2

一个正常孩子,都有专注天赋。有的在数理逻辑,有的在言语表达,有的在空间想象,有的在身体运动,有的在音乐表现,有的在人际交往,有的在内省觉知,有的在自然探索,有的在沉思存在。某个方面的天赋,一定表现为某个方面的专注。也可以说,某个方面的专注,通常表现为某个方面的天赋。

问题是,许多家长看不到孩子的专注,反而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家长的焦虑情绪

急性子的家长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也变得遇事易急躁不安、不能冷静下来专注于解决问题。

2、家长过度干扰

比如孩子正在儿童乐园里玩的很投入,家长时不时地要把孩子拉过来嘘寒问暖,"怎么样渴不渴,来喝点水""走我们不玩这个了去那边看看"。过度的干预和打扰,不仅会让孩子变得缺乏主见,感到茫然,也在无形中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3、经常斥责、唠叨

当孩子淘气、或者做事不如自己所愿时,很多家长就会对孩子大加指责,唠叨。指责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缺乏安全感;经常唠叨让孩子容易产生厌烦抵触心理。这两种方式都会让孩子变得情绪化,内心无法保持平和镇定,所以做事的时候难以集中精神。

4、放任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很多家长因溺爱孩子或是比较忙,就放任孩子想做什么做什么。例如一放学回家就呆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或者玩起平板、手机没有节制,对其他事情提不起兴趣。电子产品是破坏孩子专注力的罪魁祸首,加上缺乏正确的约束和引导,会对孩子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为什么那么多老师和家长看不见孩子的专注?有人把其原因归于成人的焦虑和恐惧。

因为焦虑和恐惧,你看不见孩子盯着蚂蚁的专注;

因为焦虑和恐惧,你看不见孩子拆装玩具的静心;

因为焦虑和恐惧,你看不见孩子随意涂鸦的凝神;

因为焦虑和恐惧,你看不见孩子角色扮演的笃定;

因为焦虑和恐惧,你看不见孩子凝望蓝天的出神;

因为焦虑和恐惧,你看不见孩子阅读图书的安宁;

成人的焦虑和恐惧因何而生?因为爱!因为深爱,心生期待;因为期待,担心失望;因为失望,催生焦虑;累积焦虑,终成恐惧。


                  3

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3岁到12岁是孩子专注力培养和矫正最佳时期,而且越早越好。而专注力,偏偏是影响孩子学习、生活、未来工作的最核心素质之一,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足够出色的关键因素。

具体到孩子身上,专注力越好,学习效率越高,成绩也越好。细心观察周围的"学霸",就会发现,他们并不见更聪明努力,但是为什么他们学什么都快?学什么都能学好?原因在于,学霸比别人专注时间更长。

衡水中学副校长郗会锁曾这样评判优秀孩子:"学生之所以如此优秀,关键在于学校从每一件小事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有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才可能成功。"

一旦在12岁前,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专注力,进入初中后,无论学习成绩还是生活,孩子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4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毕竟当孩子专注力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做事容易被打断,被干扰,做事不够坚持,三分钟热度,遇到困难时轻易退缩和放弃,不愿意思考和尝试等等表现。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为孩子今后的学习与人生发展打好基础呢?

1、营造有利于培养专注力的环境

孩子的书桌上,只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文具要简洁。

孩子学习的房间要尽量简洁明快,玩具之类的东西要收起来,不能放在显眼的地方。当孩子学习、看书、画画……专注于某一件事时,最好不要有电视、音乐等分贝过大的声音干扰。

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突然抬头看着自己的玩具、吃的就在不远处,有了想要动一下的念头,那么之前的注意力也就算是没了,需要再一次融入到学习当中。

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为孩子创设安静、整洁的环境。

2、挖掘孩子的兴趣点

对于孩子而言,专注力和学习兴趣是相互影响的。家长如果想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首先要明白孩子的兴趣点所在,从他感兴趣的事儿上着手。

当孩子对某一件事情表现出强大的欲望及兴趣的时候,不要加以阻止,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既培养专注力又促进了亲子感情。

3、一次只做一件事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质不同的事情上面,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件事情,会损害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期。所以,哪怕当孩子玩儿玩具的时候,也要控制电视、音乐的分贝数,不能打扰到孩子。

4、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孩子完成一种任务

一般来说,孩子们的学习任务都是按阶段来的,这一阶段学这个,下个阶段就要学习其他的知识了。对于不专注的孩子来说,家长就要给孩子开小灶。规定孩子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某个任务,比如10分钟之内背会一首诗,如果完成就可以鼓励孩子并让他休息一会再继续下一个任务。当孩子渐渐习惯这种时,可以要求孩子自己为自己规划时间与任务,让他感觉自己可以单独完成一件事,即完成了阶段目标。又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同时还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力。

孩子的专注力无法一日形成,走神这个毛病也没办法一下子就能够改正,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可太过于急躁,多一点耐心去引导孩子,帮助他形成一个正确的观念,调整坏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