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太平洋地區意味著什麼?

新冠疫情對太平洋地區意味著什麼?

引起新冠肺炎的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的圖像

新冠肺炎疫情對太平洋地區意味著什麼?目前,該病毒的影響正處於席捲該地區的邊緣。雖然很難準確預測究竟會發生什麼,但是將整個問題帶來的挑戰分解成各個組成部分,然後分析每個部分帶來挑戰的含義,這還是對應對疫情很有幫助的。

第一個挑戰:疫病本身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已經在太平洋地區存在?或者還在趕往太平洋地區的路上?正在這一地區擴散嗎?如果太平洋地區的人感染了病毒,他們有多少比例成為重症患者?

這裡先列舉一些好消息。儘管新冠病毒在法屬波利尼西亞、關島和新喀里多尼亞感染了相當數量的人,但這些國家和地區與世界級大國關係密切,與其他地方的旅行聯繫則相當薄弱。只有另外兩個太平洋國家報告了病例:斐濟有15例;巴布亞新幾內亞有1例(截至2020年4月9日的數據)。大多數太平洋國家現在已經對入境旅遊實行了限制。幸運的是,這些限制將阻止輸入病例。

不過,幾乎並沒有什麼限制措施是完美的。公民通常被允許回家,這顯然是公平的,但正如我們所瞭解到的,本國公民和別國人一樣可能是病毒傳播媒介。而且,一些太平洋國家的邊界管理存在漏洞。且還存在一些伐木和採礦公司,它們似乎常年能夠在類似所羅門群島這樣的地方藐視法律。如今的限制措施能阻止他們的行動嗎?

我們也不知道究竟在太平洋國家有多少人已經感染了這種病毒,或者說感染後沒有症狀或者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假設有足夠的測試,我們很快就會知道這一點。但測試是否足夠是另一個問題。對於所羅門群島這樣的國家來說,檢測的及時性也是一個問題,這些國家不得不將檢測結果送往澳大利亞進行分析。當然,即使沒有檢測,如果出現了嚴重的症狀,我們也會知道病毒是否在幾周內出現。不過,到那時就太晚了。

即使進行了檢測,如果任何國家的疫情超出了少數快速確定的病例範圍,那麼新冠病毒疫情是否會被控制還不清楚。這需要隔離阻斷。在許多太平洋國家,隔離阻斷在高密度的城市地區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在農村地區,人們無休止地從一棟房子到另一棟房子,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這種社交活動並沒有可指責的地方,但不利於隔離阻斷。

也許可以在地理上限制病毒傳播。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現在禁止各省之間的旅行。不過,它們的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一些較小的國家對國內旅行也有類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限制。在這些國家,如果沒有飛機或渡輪,很難從一個島嶼到達另一個島嶼,控制大概有更好的成功機會。另一方面,在所羅門群島,人們目前正從首都蜂擁返回原籍省份。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新冠病毒已經存在,將洪水般加速傳播病毒。

在醫學上,如果這種流行病在太平洋國家流行,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新冠肺炎患者發生嚴重呼吸道併發症的幾率。在其他國家,70歲以上人群的併發症更嚴重。從這個意義上說,太平洋國家可能是幸運的:因為在大多數國家,老年人口所佔比例很低。不過,年輕人也不能保證絕對安全。太平洋最貧窮地區的生活是艱難的,這可能會影響人們的免疫系統,就像影響預期壽命一樣。在許多太平洋國家,非傳染性疾病也是一個重大問題,這無疑增加了疫情傳播的風險。

第二個挑戰:衛生系統

如果病毒在任何太平洋國家出現大量傳播,它們會如何處理呢?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這樣的國家,對這個問題的簡單回答是:衛生服務系統沒有任何能力可以作出回應。因為有許多問題,包括重症監護床的嚴重短缺。這可能會導致死亡率上升。像斐濟這樣的國家情況稍好一些,但仍不足以應付一場大流行病。而重症監護能力不可能很快得到改善。不過,還有其他一些問題。比如醫院缺乏檢疫,一般衛生條件差,工作人員個人防護用品不足等等,在一些地方存在著這些問題。希望這些問題能夠迅速得到解決。

第三個挑戰:經濟影響

即使是不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國家也會明顯感受到它對經濟的影響。尤其是旅遊業將受到重創,而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旅遊業將是最後一個從全球衰退中復甦的行業。三個太平洋國家——帕勞、瓦努阿圖、斐濟——是世界上20個最依賴旅遊業的經濟體之一,其他九個太平洋國家也比新西蘭更依賴旅遊業。

除了旅遊業,大多數太平洋國家都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了全球經濟。儘管世界銀行缺乏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斐濟的數據,但在其擁有數據的所有太平洋國家中,進出口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份額還是高於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尤其是進口方面在大多數太平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的份額。貿易放緩,更不用說貿易路線可能受到干擾,將損害大多數太平洋經濟體。投資將減輕一些損失,但由於新西蘭等國的經濟狀況,投資本身幾乎肯定會減少。

一些經濟後果也將通過社區社會保障線和人們種植自己食物的能力得到緩衝。但這不應該被誇大。城市居民沒有可能具備種植糧食的能力,如果沒有現金,他們將無法在市場上購買農產品。額外的食物也需要時間來生長。而城鎮居民返回農村可能會對現有土地造成壓力。

在國內,像湯加和基里巴斯這樣的封鎖措施將加劇經濟損失。在我看來,雖然這些舉措是出於預防的理由,但無論如何,它們將對經濟產生經濟。

經濟危機將減少太平洋各國政府的收入。這要麼意味著債務增加,在一些太平洋國家已經是一個問題,要麼意味著支出減少。債務會增加,但只會增加到一定程度。削減基本服務開支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還有其他一些不那麼重要的政府支出可能會被削減,比如所羅門群島的選區發展基金,但即便是這些支出也可能觸及某種安全線。效率低下,但仍然不是危機中削減開支的好目標。

第四個挑戰:引發衝突

長期的城市失業率上升,或者大量人口離開城市,回到本已緊張的農村地區,都可能引發出現衝突的這種情況。我認為這種擔心的可能性比前面討論過的其他問題要小。不過,許多太平洋國家對處理緊張局勢與衝突的手段認識不足。另外,如果其他問題得到解決,衝突就不太可能發生。儘管如此,還是有發生衝突的風險。

綜合起來,發生疫情問題的這些組成部分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挑戰。不過,太平洋不會獨自陷入這場危機。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和其他援助國家已經在努力提供幫助。

(本文作者特倫斯·伍德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發展政策中心的研究員)

如需瞭解移民|房產|旅遊及更多請關注:瓦努阿圖旅行記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