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上合示范区“主战场”的潜力在哪?

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位于胶州,共有61.1平方公里,包括36.7平方公里的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24.4平方公里的概念性规划新区。

积极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发挥好青岛的区位、物流、产业优势,为深化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搭建新平台,这是继商务部发布的上合示范区方案对区位和物流优势强调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基于此,上合示范区建设的路径与重点将更加清晰。

物流开路,打造国际贸易通道

青岛胶州:上合示范区“主战场”的潜力在哪?

航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图片来源:摄图网

胶州境内贯穿8条国省道和青银、青兰、沈海3条高速,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交通工程的实施,以机场为核心布局的高铁、城轨、地铁、高速综合交通体系正加速构建,4F级的胶东国际机场更将带动形成1小时通达青岛市全域和山东主要城市的便捷交通网。

显而易见,胶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早在2016年,胶州便确立了要培育打造三条千亿级产业链,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二是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三是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产业链。目前,胶州在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发展上,已经汇集了中外运、中集、传化、普洛斯这样的物流龙头企业。

因此,在上合示范区的运作模式中,以物流开路为先导,打造国际物流通道便被放在了第一步。

上合示范区物流通道的贯通带动了胶州贸易行业的活跃,借助胶州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优势,一个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的多元合作平台已经初步搭建完成。

目前,多式联运中心已开行国内外班列16条,其中6条国际班列、2条国际回程班列、7条国内班列、1条胶黄小运转循环班列,初步构建起“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北达蒙古俄罗斯”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截至2019年11月,上合示范区开行的中欧、中亚等16条国际、国内班列,已完成集装箱作业量61.2万标箱,同比增长36%,“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452列,增长55%,占全省到发总量的41%。

此外,青岛作为“一带一路”的双节点城市,上合示范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也为胶州的经济发展带来无限活力。

首先,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覆盖了胶州保税物流功能区及周边区域2.6平方公里,有着无与伦比的交通优势的基础上,产业园邀请涉外办事机构,吸引涉外商务、跨境投资、国际贸易物流等服务机构入驻。目前,已和中外运、京东物流等企业签订总投资418亿元人民币的33个大项目。

其次,园区已在26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建有总投资48亿美元的32个重点项目,为建设青岛优势产业“一带一路”海外集聚区添砖加瓦。

从2019年上半年青岛经济半年报所公布的数据来看,外贸数据最为亮眼,货物进出口增长17.2%。而从胶州市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胶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来看,2019年胶州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14.2亿元,增长15.0%。其中,出口额393.2亿元,增长18.1%;进口额121.0亿元,增长5.9%。交通运输业全年完成货运量3699万吨,增长7.2%。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30日零时,青岛胶州湾大桥胶州连接线正式开通,青岛主城区至上合示范区的通行时间大大缩短,将带动包括上合示范区在内的青岛胶州湾北部城区加速崛起,意义重大。

按照《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截至2022年,青岛力争与上合组织国家年均进出口贸易额500亿元以上;累计双向投资额新增10亿美元达到25亿美元。努力形成“面向欧亚、对接日韩、辐射亚太、拓展拉非”的全面对外开放格局。

经贸主导,多边合作拓展双向贸易空间

推进经贸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示范是上合示范区的重要使命所在。

随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过,胶州上合示范区的更多合作领域和合作机遇正在开启。

据悉,上合示范区根据上合国家的不同优势及特色,有针对性地分赴考察交流,目前已完成俄罗斯等9个国家的走访,在莫斯科等6个城市设立商贸代表处。2019年5月24日举办的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论坛暨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上,上合示范区与哈萨克斯坦投资促进署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就园区建设、双元互动、项目投资、拓展贸易合作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上合之合,兴于合作。

2019年12月2日,欧亚贸易港等5个上合示范区项目在胶州举行集中签约仪式。2019年以来,已有193家贸易企业向上合示范区投来橄榄枝,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进驻上合示范区。

目前,胶州已搭建“产业、科技、会议会展、金融、协会、智库、国有平台公司、民生”8大平台,力争培育2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园区和3个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5个行业领先的智能互联工厂和50个特色鲜明的数字化车间,这对拉动胶州人才引进与就业形势的向好有着重大意义。

在发展多边合作的同时,上合示范区“国际客厅”和“央地合作国际会客厅”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所谓“国际客厅”,就是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上合组织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资本、技术、人才、经贸领域深度交流融合。

“国际客厅”以国际商贸展示、国际商事服务、国际商旅保障为主线,在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产业聚集、强化经贸合作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共签约60个大项目,总投资469亿元;储备重点在谈项目53个,总投资1078亿元。

文化融合,焕新胶州社会发展新面貌

在经贸飞速发展的同时,胶州与上合组织国家人文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为进一步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的文化交流,胶州计划于2021年前在上合示范区建设“上合”特色主题风情街。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民众素质和生活品质,更能极大程度地创造经济效益,这其中的产业链联系不言而喻。

2019年4月,俄罗斯彼得大帝博物馆一行来胶州考察上合经济示范区,拟与胶州进行文物交流、巡回展出,并计划在上合示范区投资建立博物馆;2019年5月下旬,上合示范区马拉松赛在胶州鸣枪起跑,这是胶州历史上首次举办高规格、大规模的国际性马拉松赛事,来自中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的3000余名选手参赛;8月份举办“大美·上合”全国青少年书画大奖赛暨“和合之美”书画作品展;9月份举办“悠悠上合情”国际音乐会。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下,是胶州上合示范区以文化融合带动胶州社会发展的决心。

上合示范区带给胶州的不仅是经济飞跃,乡村振兴也同样迎来了新生。

为做强农业“双招双引”,胶州加速投资5亿美元的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23.7亿元的半岛田园综合体、50亿元的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71.5亿元的东西大通道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电商平台、新型职业农民,推广就业车间、庭院产业模式,拓宽群众收入渠道,力争2020年新培育产值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增就业岗位2.5万人次;加快构建“1+10+9+X”城乡污水处理体系、“1+6+1+X”垃圾分类模式.,力争2020年新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2个以上、省级清洁村庄75个以上。

3月10日,胶州市委书记刘建军在调研上合示范区建设时表示,建设上合示范区是青岛的国之重任、国之大事。胶州作为上合示范区的核心区要全面加快国际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商旅文化交流中心、海洋合作中心“五大中心”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