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祕面紗

“雨過青天雲破處

這般顏色作將來”

這是一千多年以前

五代後周皇帝柴榮

創建柴窯

御批要求瓷器的顏色


近些年

為了揭開這座御窯的千年之迷

瓷器學者和藏家們

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

它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

引得眾多學者苦苦追尋呢

今天曲小文就帶你走進

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尋找答案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01

以物證史,以史證物

由於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篡權,在政治上避諱、壓制、不準褒頌、抑武揚文,以及技術上仿金銀器的高難度和白胎原料稀缺及木柴燃料漸少等原因,柴窯只燒製了短短的數年,便被迫銷聲匿跡,成為中國古陶瓷“千年之謎”。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而地處曲江新區大唐不夜城開元廣場西側唐城牆遺址上的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不僅是西安地區少有的以瓷器展覽為專題的博物館,還是國內唯一一家經文物部門批准的研究型柴窯專題博物館,擁有眾多館藏柴窯瓷器精品的博物館


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集陳列、展覽、收藏、研究和教育於一體,並通過文獻記載、實物標本、窯址發掘、科學檢測、學術研究等全面展示柴窯的最新發現和成果,添補了中國古瓷器柴窯研究領域空白。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一進館內,研究柴窯的各種史料文獻、瓷片標本和完整器物盡收眼底。從歷史文獻、古代地圖、金石碑刻到名人記載、州縣誌稿、御賜窯神……這些來之不易的“證物”,揭開了柴窯窯址之謎,證實了柴窯窯址在陝西的耀州黃堡鎮。對於這一成果,中國瓷器鑑定泰斗、故宮博物院耿寶昌先生,十多年來一直帶領、指導柴窯文化博物館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並親手題字“千年之謎-柴窯”予以支持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館長王學武表示:“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裡所有的證實結果,都來自於六百年前的古人記載,我們只是以史來證物,以物來證史。”


02

位居瓷皇,當之無愧


據中國第一部鑑定書明初洪武二十年曹昭撰《格古要論》記載,在“古窯器論”中,柴、汝、官、哥、定幾大窯中,柴窯排在第一位,明清以來文人雅士根據柴窯瓷器的特點將其列為“五大名窯”之首,被人們尊稱為“中國瓷皇”。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那麼柴窯究竟憑藉怎樣的優勢

位居“瓷皇”之位呢?

曲小文這就帶你揭開柴窯神秘的面紗


青如天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柴窯精品件件“綠中泛藍”

如同一片朗朗青天

工藝精湛、釉色精美

柴榮皇帝因喜愛這種顏色

將自己的生日定名為“天青節”

將自己蓋的廟宇定為“天青寺”

希望自己的臣民

在“朗朗青天”下安居樂業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五代柴窯創燒了中國“天青色”

不僅改變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局面

還確立了宋代一朝天青色的先河


明如鏡

柴窯瓷器的釉質釉水

有著“滋潤細媚”的質感

其釉面所產生的鏡面效果

甚至要好於古人常用的青銅鏡

不信你看

它可以清晰的映照出手指

曲小文在現場只能感嘆不可思議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然而這才僅僅是個開始

不可置信的還在後面

小夥伴千萬別眨眼


薄如紙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你見過器壁只有1毫米左右

甚至薄至0.5毫米的瓷器嗎?

在柴窯你就可以看到

這些瓷器胎體薄厚如同

晚唐五代時期的

棉麻粗纖維沉澱紙一般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甚至薄到透光

隨意一件瓷器

手電一照光就直接穿過瓷器

呈現出“月色籠沙”的美感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別看這只是柴窯的半隻盞

但它在晚清民國時期

可以換下北京的一座四合院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好啦,收起你的下巴

接下來,你可要聽仔細了


聲如磬



清脆悅耳悠長

似佛塔上的風鈴

柴窯瓷器在經過木筷的敲擊後

餘音陣陣,久久縈繞耳邊

這是因為柴窯瓷器釉面

完整而沒有開片

聲音比較集中

敲打後聲音才能如此清脆洪亮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曹昭的《格古要論》曾明確記載:“柴窯出北地,天青色,滋潤細媚,有細紋,足多粗黃土。近世少見。”在館內,通過與汝窯、哥窯等其他瓷器的對比,你會發現唯有柴窯瓷器的胎體極薄且透光,雖壁薄如蛋殼,但瓷器上的紋路依舊十分清晰細膩,這樣的精湛工藝是汝窯、哥窯所望塵莫及的。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03

鎮館之寶,後世所無

目前博物館內藏品

主要為五代時期”北地“產天青釉瓷器

其中不乏大量精品

柴窯瓷器精雕細刻

雕刻工藝同樣獨步古今

曲小文這就為你呈上幾件鎮館之寶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中華天青第一壺

天青釉剔刻花雙龍雙鳳壺

中華天青第一壺五代天青釉、剔刻花,雙龍雙鳳紋執壺。龍紋在封建社會是至高無上的皇權的象徵,為皇家專用的裝飾工藝紋樣。壺體附刻兩條行龍與火珠。龍文刻工遒勁有力,張牙舞爪。龍的王者霸氣躍然湖上。壺間兩隻鳳凰前後坐旋轉佈局,似於空中香燭飛舞,靈動歡暢。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天青釉金扣柳條缽

這是目前唯一的一件五代天青釉金扣柳條缽,覆燒工藝精緻典雅,是供奉在佛前的禮佛供起。明代宰相嚴嵩一生追尋柴窯,只收到了13件,其中只有一件金扣器。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一件金扣器。據說當時還沒有膠水這類的物品,就把當時一種草藥搗碎成汁,把金條粘在上面。並用瑪瑙石擀捻將其固定。因此,金口的一圈沒有接縫,工藝極佳。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中華天青第一杯


鎮館之寶可不止這些,如果你迫不及待想要一覽柴窯瓷器真容,只需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在時光流轉中靜靜領略“工匠之美”。此外館內還長期展出大量高品質標本,其光澤、薄度、質感以及釉色綜合度都為後世所無。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毫不誇張地說

不到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你無法真正瞭解中國好瓷器

無法真正領略

“中國瓷皇 ”之美

還等什麼呢

快來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

來一場千年柴窯探秘之旅


開放時間:

每週二至週六

10:00-17:00;


博物館地址:

曲江新區大唐不夜城開元廣場西側


今日點睛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開千年“瓷皇”神秘面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