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三國投降的名將,為啥于禁被罵而他名垂青史

三國亂世中,良禽擇木而棲,各種文臣武將或投降或全其忠義數不勝數,其中不乏頂級名將,比如於禁降蜀,姜維先降蜀後降魏。然而無論是當時還是今世,關於兩人的風評完全不同,提起姜維,或言其忠義,或言其膽大如斗。對於于禁,卻多是不齒,這是為什麼呢?

同樣是三國投降的名將,為啥于禁被罵而他名垂青史

首先兩人蜀時身份不同。

姜維:【賜維官中郎,參本郡軍事。】

于禁:【遷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從這點可以說,于禁和姜維的待遇差距甚遠,一個只是中郎,無關痛癢的中層軍官,一抓一大把,一個是左將軍、假節鉞,著名的五子良將之一。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即便姜維不降蜀被諸葛亮慧眼識珠破格提拔,一直在曹魏撐死也很難混到于禁這一地位。

其次:魏國對待兩人的態度。

姜維:【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

于禁:【太祖聞之,哀嘆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

姜維等人平白無故便受到了馬遵的猜疑,不但不接納,去其他地方也被拒接,可謂是不得信任。于禁則不然,曹操對他極其重視,給予他很高的權利,所以在得知于禁敗降後感到十分傷感和失落。兩者間信任度高下立判。

第三:投降後的作為及遭遇。

姜維:【亮闢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曰:"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于禁:【魏將於禁為羽所獲,系在城中,權至釋之,請與相見。他日,權乘馬出,引禁並行,翻呵禁曰:“爾降虜,何敢與吾君齊馬首乎!”欲抗鞭擊禁,權呵止之。後權於樓船會群臣飲,禁聞樂流涕,翻又曰:“汝欲以偽求免邪?”】

同樣是三國投降的名將,為啥于禁被罵而他名垂青史

姜維在降蜀後受到諸葛亮的重用,並推薦給了繼任者蔣琬,可以說為姜維鋪好了未來升遷的路,這對一直心存遠志的姜維而言,在受盡背叛後,諸葛亮的重用可謂是雪中送炭,因禍得福。這也難怪姜維會死心塌地的追隨蜀漢。于禁則是投降關羽後,再度轉手成為了孫權的俘虜,後面受到了東吳第一大噴子虞翻的多次羞辱,以致顏面掃地。

第四:復歸後受到的態度與結局。

姜維:【厚待維等,皆權還其印號節蓋。會與維出則同轝,坐則同席,謂長史杜預曰:"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華陽國志曰:維教會誅北來諸將,既死,徐欲殺會,盡坑魏兵,還復蜀祚,密書與後主曰:"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魏將士憤怒,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

于禁:【引見禁,鬚髮皓白,形容憔悴,泣涕頓首。帝慰諭以荀林父、孟明視故事,拜為安遠將軍。】【欲遣使吳,先令北詣鄴謁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禁見,慚恚發病薨。】

姜維在投降鍾會後受到了重用,這和他在蜀漢不懈奮戰展示了自身的能力密不可分,之後姜維更是詐降試圖光復,最終英勇捐軀。而於禁在回到了魏國後,先被假惺惺的曹丕勸慰了一番,最後被曹丕早就安排好的套路活活給氣出病而死,這樣的結局實在太悽慘了點。

同樣是三國投降的名將,為啥于禁被罵而他名垂青史

總論

:姜維在魏沒有得到于禁般的重視,卻承受了于禁所沒承受的背叛,直到來到蜀漢才真正意義上得到展現自身才能的機會,這讓素懷大志的姜維心懷感恩,遂死心塌地的追隨蜀漢,直到國滅後,寧可放棄生命去賭復國,可謂是“維之報主,至矣盡矣!”而反觀于禁,曹操待于禁不薄,委以重任,然而事到危難時卻率眾投降,對於曹家可以說是忘恩負義之徒,此外再加上一旁還有大義凜然慷慨赴死的新降之將龐德襯托,其形象更是一落千丈。因此姜維和于禁的形象差距就這樣差距變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