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操

如果你以为做到“唯才是举”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那说明你对“才”的理解有偏差。“才”的对立面不是“不才”,而是“老臣”。

创业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业务蒸蒸日上,早期加入的老员工并不一定追得上公司的成长速度。这时,能否妥善安置能力不足的“臣”,并为新人预留发展空间,将直接影响公司进一步的发展。

留才秘诀|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操

曹操的核心高管层,荀彧、荀攸、张辽、张郃、郭嘉等人都在后期进入曹氏集团,并被委以要职。今天的文章将告诉你曹操如何解决老臣与新人的任用问题,坚持唯才是举,学会避免先来者的优越感,消除后来者的担忧,你也能在保持公司高速行驶的同时更换轮胎。

明确任用标准是猎聘人才的便捷方法

说到曹操,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乱世奸雄、虚伪小人、阴险狡诈等等。为什么会给曹操贴满这些负面的标签?原因就是《三国演义》看多了,不论是书里面还是电视里面,都把曹操塑造成了一个奸诈的角色。但真实历史上的曹操显然与《三国演义》里描述的有很大出入,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文学造诣也是极高,像《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等作品估计大家都耳熟能详。除此之外,曹操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管理事务以及人才方面,绝对是三国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凤毛麟角的不世之材。

曹操,许多人喜欢叫曹阿瞒,也有人喜欢叫曹孟德,20岁出山创业,在人才济济的三国乱世中披荆斩棘,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一生可谓是战功显赫,尽管未能一统天下,但是却建立了三国时期实力最强大的曹魏政权。曹操能够在事业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那他的管理之道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呢?

留才秘诀|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操

乱世中,谁可以聚拢到更多的人才,谁就能离成功更进一步。三国是一个人才荟萃的时代,但作为一方霸主,要想找到这些人才,并让他们为己所用也没那么容易。三国第一智囊“卧龙”诸葛孔明,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山的,可见人才招聘的确是门技术活。曹操手底下人才众多,包括荀彧、荀攸、郭嘉、许褚、张辽等等,而且个个才能出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三国时代,许多诸侯在用人的时候不光讲究能力才干,一般还要讲究出身。但曹操却打破了这个常规,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方略来吸纳更多的人才,这个方略在当时还形成了一个社会热点。因为凭借街头巷尾的口口相传,曹操不计出身重视人才的消息开始人尽皆知,散落民间的人才都纷纷涌向了曹操的阵营。

为了实现这一方略,曹操总共发布过三次《求贤令》,这是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做过的。

第一次是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求贤令上说:“...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意思就是诸位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埋没在下层的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就举荐出来,使我能得到而任用他们。

第二次是建安十九年,曹操又发布一道求贤令,上面写到:“...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意思就是有缺点的人才难道就可以废弃不用吗?政府部门要是想通了这个道理,那么选拔有才能的人时就不会遗漏或者遇到障碍,而政府也就不会因缺少精通业务的官员而办不好事情了。

留才秘诀|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操

第三次是建安二十二年,令曰:“...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阵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这里的意思是现在天下难道没有很有道德,以及勇敢不怕死能上阵奋力杀敌的人才依然埋没于民间吗?还有像那些看似文弱低俗的小官吏,实际上有很高的才能,很突出的本领,可以任命他们做将领或地方长官的人才,究竟有没有呢?或者有没有虽然不仁不孝却有治理国家或带兵打仗本领的人还没有被发现的呢?你们应当将所知道的人才全都推荐上来,不得有所遗漏!

网罗人才自然不能靠一纸榜文就能解决,但这三道求贤令显然也不是在做秀,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态确实跃然纸上。事实也是这样,只要有人来投,曹操就会喜形于色,真心对待。比如当荀彧放弃袁绍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直接称赞他是“吾之子房”,就是把荀彧比作是刘邦的第一谋士张良,可见有多爱才;还有许攸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听到许攸来了,连鞋都没穿就出去相迎,拍着手笑着说道:子远啊,你来了,我的大事就可以成功了。

高回报率来自突破常规

除了在招聘人才上不拘一格之外,曹操唯才是举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破格提拔重用降将。张郃、高览二人才干出众,本来是忠诚于袁绍的。在官渡之战当中,因为袁绍的手下郭图,出谋让张颌、高览去攻打曹操的大寨,但他们没有完成任务。郭图对袁绍说张郃、高览两人要投降敌营,袁绍为此有了很大的疑心,他俩最终走投无路投降了曹操。

留才秘诀|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操

张郃、高览去投降的时候,曹操开营门来迎接,夏侯惇等大将提醒曹操,“张、高二人来降,未知虚实?”意思就是叫曹操要小心防范两人。但曹操回答的却很坚定:“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在收降的过程中,张颌、高览翻身下马的时候声音都有点颤抖,对自己的处境更是很不坚定,但是投降之后,在曹操的信任和重用下,变得十分忠诚。这种用人、做事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不按传统套路出牌的特点,几乎贯穿了曹操的一生,也为曹操打下大半个天下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而对于企业来说,在经营管理当中敢于突破,敢于超越常规是非常重要一点。如果用常规的的方式去做事,一般得到的也是常规的结果,但如果能够适时突破自我打破常规,很可能会得到惊喜的回报。另外,在启用人才方面要避免先来者的优越感,和消除后来者的担心。一个人能否受到重用,要第一时间考虑他们的能力,而不是工作年限和亲疏关系,让每个人都能各尽其才发挥作用。

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决策不能一言堂

在专制社会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就是昏君佞臣,上位者要么就是完全听不进手下人的意见搞一言堂,要么就是只喜欢听那些自己爱听的,堵死了底下群臣的建言之路,这样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而曹操对此显然有所认识,建安十一年他就发出一道《求言令》,上面写到:“夫治世御众,建立辅弼,戒在面从,《诗》称‘听用我谋,庶无大悔’。斯实君臣恳恳之求也...”翻译成白话就是治理国家、统领军民,所设置的辅佐匡正的官吏,要力戒当面一切顺从。《诗经》说的“听从我的谋划,可望没有大的纸漏”,这实在是君臣之间恳诚相见的要求啊!目的自然就是希望通过广开言路,鼓励大家都能够建言献策。因此,开明的曹操自己不搞一言堂,也坚决反对下属面子上的服从。

留才秘诀|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操

事实也证明,曹操从汉末群雄的角逐开始,就一直善于广泛采纳诸多谋臣的建议,其中如荀彧、郭嘉、荀攸、贾诩、许攸等在关键时刻,都提出过重要建议,贡献很多。每当打完胜仗论功行赏时,曹操对于麾下多谋善断、积极建言献策的这些谋臣也都没有忘记,而是一再突出他们的贡献,并给予重奖。善于纳谏,集思广益是曹操一直以来的行事方针。

建安十年也就是公元205年,曹操打败袁氏后兼任冀州牧,心情十分高兴。在当地百姓的举荐下,曹操任命了一位名叫崔琰的人担任了当地的地方官,曹操对崔琰说:“昨按本州户籍,共计三十万众,可谓大州。”就是说昨天查核户籍,可以达到三十万之多,冀州可称得上是大州了。

崔琰答道:“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相争,冀民暴骨原野,丞相不急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先计校户籍,岂本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大意是说冀州是大地方,但是原来袁绍他们一家人在这里盘踞,对老百姓非常的苛刻,加之连年的征战,使老百姓的尸首暴尸于荒野,这是现状。现在丞相占领了冀州,不首先来呼吁居民安定地方,而高兴开心自己占领了一个大的地方,这不是我们老百姓所期望的,老百姓希望的是修养生息。

这一说出来当时就把曹操的左右群臣吓坏了,你说才刚走马上任的一个地方小吏,就敢斥责主公,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嘛。但曹操听了之后,非但没有发怒,反而对崔琰更加的敬重。

还有一次是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和袁绍双方僵持了许久谁也不能取胜。然后曹操信心开始有点动摇了,因为在官渡他的人马没有袁绍多。这一仗打的很艰苦,相持了几个月,粮草将尽,后勤供应上又很难保障,再打下去恐怕没有什么好结果,因此曹操有了退兵之心。

留才秘诀|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操

于是曹操写信回许都问荀彧,荀彧洞察了战场的态势,给了曹操明确的意见:“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首先荀彧说明了决断的重要性,也是为了让曹操重视自己的建议,因为这是一个艰难的决断,如果错误,我们就可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指出袁绍的人马虽然多,但是他不善于用人,都是乌合之众,不足以惧怕,给曹操信心,我们可以战胜;另外,从战场的态势分析,我们人虽然少,但是我们扼住了官渡的咽喉要道,再坚持下去事情会发生转机,是我们出奇制胜的机会。

曹操听取了他的建议,继续坚守了一段时间,最后真的等来了火烧乌巢扭转战局的时机。

当许多企业管理者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可能会出现信心爆棚的情况,当别人给他提意见的时候,他都觉得别人是在否定自己的说法。而曹操有一个口头禅“闻过则喜”,就是为了专门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他觉得当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时,我们应该表示欢迎和高兴,然后改进自己的缺点。一个人以及一个企业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欢迎听到不同的意见,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而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者每天听到的都是阿谀奉承之词,或者说顺耳的话,是无法向前发展的。

留住人心就要站在员工视角想问题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交战,曹操大获全胜,缴获了很多的战利品,其中有很多的书信,是他在官渡前线的将士谋臣们和许多后方的一些谋臣写的,这些管理层以上的人员写信给袁绍,按照军法就是通敌。缴获密信之后,有人就给曹操提意见:“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按照一般人的做法,就会根据这些书信把那些人都找出来,一个个抓住杀掉。但曹操的处理出人意料,他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如果当初作战情况下袁绍真的很强,自己都朝不保夕,何况他人呢?“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随后就命令全部烧掉,没有降罪。

留才秘诀|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操

曹操做的判断是,这些信内容都是阿谀讨好,并没有出卖己方的军事机密。这其实是每个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有的想法:我现在在曹营,如果这一仗打败了,将去哪里呢?所以他们就给袁绍写了一封信,“袁宫别来无恙,近来可好,”就是问候一下,好让自己在战败之后有条活路。而如果是真正彻底的通敌的话,那一定会告诉袁绍,曹操的排兵布阵是怎样的,哪里是他的薄弱环节,如何进军可以打败曹军等等。所以曹操觉得,给自己留一条活路是人之常情,如果真的通敌卖国,敌人肯定已经知道自己的虚实,他早就失败了,怎么可能有战胜敌人的机会?所以曹操并没有杀掉那些人,也没有降罪,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这就是曹操的人性化管理,在处理事情上,不能一味地采取强硬或者极端的手段,而更应该站在其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对自身的影响。这样,才能做出最合理的决策,从而减少自身的损失。

多点人情味能提高员工忠诚度

在企业管理当中,人性化管理同样非常重要。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

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雇主,但从不把员工当作“雇员”来看待,而是视为“合伙人”和“同事”。领导和员工及顾客之间呈倒金字塔的关系,顾客放在首位,员工居中,领导则置于底层。认为“接触顾客的是第一线的员工,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官僚”。员工直接与顾客,其工作质量至关重要。领导就是给予员工足够的指导、关心和支援,让员工更好地服务顾客。员工包括总裁佩带的工牌都注明“我们的同事创造非凡”,下属对上司也直呼其名,营造上下平等、随意亲切的气氛,有的只是分工不同。

留才秘诀|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操

领导者要在待人接物所有方面都关注人的因素,必须了解员工的为人及其家庭,还有他们的困难和希望,尊重和赞赏他们,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美《华尔街日报》曾报导,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有一次在凌晨两点半结束工作后,途经公司的一个发货中心时和一些刚从装卸码头上回来的工人聊了一会,事后他为工人改善了沐浴设施,员工们都深为感动。

沃尔玛对员工利益的关心有详尽的实施方案。公司将“员工是合伙人”这一概念具体化为三个互相补充的计划:利润分享计划、员工购股计划和损耗奖励计划。1971年,沃尔玛开始实施第一个计划,保证每个在沃尔玛公司工作了一年以上以及每年至少工作1000个小时的员工都有资格分享公司利润。沃尔玛运用一个与利润增长相关的公式,把每个够格的员工的工资按一定百分比放入这个计划,员工离开公司时可以取走这个份额的现金或相应的股票。沃尔玛还让员工通过工资扣除的方式,以低于市值15%的价格购买股票,现在,沃尔玛已有80%以上的员工借助这两个计划拥有了沃尔玛公司的股票。另外,沃尔玛还对有效控制损耗的分店进行奖励,使得沃尔玛的损耗率降至零售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沃尔玛正是通过对员工心灵的俘获,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总结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三国,我们会发现管理思想的光辉,千百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在三国时代,如果把各势力都看成一家企业的话,我们可以知道他们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方势力经过激烈的竞争、市场的洗牌等等,最后只剩下了实力最大的魏、蜀、吴三大企业集团。而其中又以魏国实力最强,曹操是其中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要学习曹操的管理智慧:

留才秘诀|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操

一、打破传统用人观:唯才是举

如果用常规的的方式去做事,一般得到的也是常规的结果,但如果能够适时突破自我打破常规,很可能会得到惊喜的回报。

二、决策不搞一言堂:善于纳谏

一个人以及一个企业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欢迎听到不同的意见,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三、推崇人性化管理:刚柔并济

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在条件艰苦,竞争又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曹操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研究,他的营销和管理之道也必然是非常高深的。除了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外,卓越的管理是成就了他卓越事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卓越的管理使曹操聚集了人才,整合了资源,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迈上事业的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