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都市天地》|叮叮哐哐 300年前的古老“耍耍”

海岸生活:古老“耍耍”如何浴火重生

古老“耍耍” 浴火重生

——記青島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寶山地秧歌代表性傳承人 劉瑞華

山東《都市天地》|叮叮哐哐 300年前的古老“耍耍”

東邊火紅的太陽撥雲而出,向大地投射著萬道金光。

56歲的劉瑞華守在服裝道具旁,等待著同事們的到來。車上的百褶裙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芒,他彷彿看到了300年前“耍耍”的絢爛美妙。

“耍耍”這一新穎的表演形式是劉瑞華與同事們硬生生從“土”裡挖出來的一塊璞玉,經過精心打磨雕刻,如今變得潤澤透明,晶瑩剔透。

從道具的準備,到演員的化妝,舞臺的搭建、出演等一系列活動劉瑞華都全程參與。作為寶山鎮文化站站長的他,能把這一古老藝術呈現給觀眾,是他所追求的最大樂趣。

山東《都市天地》|叮叮哐哐 300年前的古老“耍耍”

真不敢相信,深山之中還有如此好去處

開場戲

叮叮叮……哐哐哐……

有節奏的鑼鼓聲響起,舞臺上閃出一個帶小胡的男孩兒,只見他頭戴六稜抽口紅壯巾,上身穿寸排骨頭鈕黑綢襯,下穿紅色綢緞褲,腰繫絲絛。他先來了個鳳凰單展翅,然後在臺上轉著圈地來了幾個側手翻。他的一套動作完畢,很快臺上又閃出一個古裝大嫚,只見她頭戴鳳冠,身穿玫瑰紅色偏襟褂、百褶裙,腳踏彩鞋,手持粉扇,抖扇回扇乾淨利落……

山東《都市天地》|叮叮哐哐 300年前的古老“耍耍”

臺下的馬紮上坐著一位70多歲的老漢,他神情專注地瞅著舞臺上的一舉一動,不時張著上下只有幾顆圓柱形牙齒的嘴哈哈樂著,臉上的皺紋也像波浪似的翻滾著。這時,老漢手中的手卷煙掉到地上,他的眼睛還是一刻不離地瞅著舞臺,只是前身微傾,右手在地上摸索著剛剛掉下去的手卷煙。他的身邊,或坐或站著寶山鎮雷家莊的300多個觀眾,他們都被臺上的特別扮相和舞姿深深吸引。

舞臺上演出的正是寶山地秧歌,曾經叫“耍耍”,在黃島區小品小戲進社區寶山鎮巡演活動中,每次都是開場戲,頗受群眾喜歡。

提到寶山地秧歌,不得不提一人,那就是2009年被列為青島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寶山地秧歌代表性傳承人劉瑞華。他現在是寶山鎮文化站站長,這幾天正組織演職人員挨村進行“新黃島·新開放·新夢想”公益演出新區行活動。

“寶山地秧歌與其他的秧歌表演形式非常不同,10個演員,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扮相,不同的動律,老百姓會感到耳目一新。”劉瑞華說。

山東《都市天地》|叮叮哐哐 300年前的古老“耍耍”

耍耍

“黃山後班,二十二三。”

在寶山鎮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也就是說,黃山後的戲班子裡有22個或23個人。除了10人表演外,還有十幾人是吹嗩吶、拉二胡、敲鑼打鼓和挑箱的。“這種表演藝術就發源於寶山鎮黃山後村。”

相傳明末清初,黃山後村從雲南來了兩個逃荒的年青人,一個姓倪,一個姓冷,他倆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後來組織村裡的一些愛好演唱的,慢慢摸索設計出老中青三代10個角色,有花鼓、大翠花、棒槌、二翠花、小嫚等,又將每個角色設計了特殊的舞姿舞步和說詞,每到一處,深受當地老百姓喜歡。如此一代代地傳了下來。然而,由於歷史等原因,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這一古老的表演藝術徹底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山東《都市天地》|叮叮哐哐 300年前的古老“耍耍”

重生

一塊絕世美玉,不小心掉到大海里,無聲無息,想要找到談何容易。

1979年,劉瑞華便面臨著類似的問題。那年,20歲的他還是第一次聽說“耍耍”。

“想挖掘是很難的,那時瞭解這一民間藝術的,最大的已經94歲,最小的也將近70歲。由於長時間的間斷,讓他們把整個地秧歌的角色、各個舞姿回憶起來相當困難。”劉瑞華說。

好在劉瑞華的父親是“耍耍”的第五代傳人,把村裡瞭解“耍耍”的名單列好後,劉瑞華挨個去找,將“耍耍”的每個角色的裝扮和動作一一記錄並還原。

山東《都市天地》|叮叮哐哐 300年前的古老“耍耍”

當時村裡60多歲的劉德智曾經是“黃山後班”的一位演員,他曾扮過“小嫚”。老人的氣管炎比較嚴重,小嫚的動作又比較活潑,叫劉德智表演幾個動作,他只能邊吃藥邊表演。

劉瑞華對“耍耍”一些不合時宜的元素進行了刪減,並對一些表演內容和形式進行了創新。他還結合現代元素和寶山地秧歌的獨特表演形式,大膽地將地秧歌的一些元素融入到小品小戲、廣場舞等多種載體中,豐富了地秧歌的表現形式。

“寶山地秧歌有舞蹈、民間歌曲、戲劇等多種元素的組合,形成了詼諧幽默的表演特點,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也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的一個特色,希望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能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歡樂。”劉瑞華說。

山東《都市天地》|叮叮哐哐 300年前的古老“耍耍”

山東《都市天地》|叮叮哐哐 300年前的古老“耍耍”

相關鏈接:

寶山地秧歌產生於明末清初,最早流傳於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寶山鎮黃山後村。演出內容多屬漢族民俗風情、鄉野傳說,主要作品有《唐二賣線》《王三捎書》等。語言則採用當地方言土語,詼諧幽默,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生活韻味。

山東《都市天地》|叮叮哐哐 300年前的古老“耍耍”

山東《都市天地》|叮叮哐哐 300年前的古老“耍耍”

山東《都市天地》|叮叮哐哐 300年前的古老“耍耍”


更多精彩,請關注鳥瞰西海岸、西海岸、都市新聞網、格調群、福滿堂等畫報、新媒體與社團社群。《都市天地》與您一起品·閱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