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半导体“A+H”第一股,中芯国际是如何炼成的?

近期,一系列芯片的大动作,让市场闻“芯”而动。

从华为海思到中芯国际,一系列围绕半导体产业打造了资本运作,无不看出其突出的战略地位,让当前口号最火的“新基建”都羡慕不已。

随着中芯国际的重要性和价值不断凸显,国产化的进场也有望加速。

“芯”动到帆动

5月5日晚间,国内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中芯国际宣布,将谋求上海科创板上市。此前,中芯国际已经在美国和香港两大市场上市融资,2019年,中芯国际宣布从纽交所退市,转为柜台交易。若顺利回A,中芯国际将成为国内半导体板块“A+H”第一股。

根据公告,中芯国际拟发行不超过16.86亿股,其中约40%募集资金将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资料显示,中芯国际SN1项目就是之前耗资102亿美元建设的上海两大晶圆厂之一,也是中芯国际14nm及未来先进工艺的主要产地,与SN2项目的产能都是3.5万片晶圆/月,以后也会是国内处理器最先进工艺的生产基地。

据gartner数据,2019年全球晶圆代工收入623亿美元,其中,台积电2019年营收357亿美元,市占率达到57.30%。中芯国际2019年实现营收31.24亿美元,市占率增加至5.01%,距离台积电仍有很大追逐空间。

此前,中芯国际上调了2020一季度营收预期增长由原先的0至2%,上调为6%至8%,将毛利率预期由原先的21%-23%上调为25%-27%。

作为半导体龙头,中芯国际的回归无疑将改善公司现金流状况,同时还会受益于代工订单向国内转移的半导体国产化红利。有券商分析甚至喊出:“买半导体,就是买中芯国际”。

国内半导体“A+H”第一股,中芯国际是如何炼成的?

受此消息影响,港股中芯国际大涨并逼近历史高点,并带动A股半导体的小伙伴大涨,一扫“五一”长假的担忧情绪。而在这批大涨的芯片股中,多数还是中芯国际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或重要客户。

比如兆易创新是中芯国际的客户及战略投资方;中芯国际是北方华创主要客户之一,供应产品包括刻蚀机、沉积设备、清洗机、热处理设备等;中微公司很早就打入了中芯国际供应链;而中芯国际则是安集科技最大单一客户,占比60%左右。此外,中芯国际是国内封测龙头上市公司长电科技第一大股东,截至一季度末,持股比例为19%。

在一季报之后,科技行业里唯一的亮点就是半导体,也决定了在近期的反弹行情中以半导体为主攻方向。

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球半导体市场复苏,需求旺盛。产业开始补库存,所以整个一季度订单也表现良好。从数据角度,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一季度集成电路产业仍然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达到13.1%。但一季度的GDP却下降6.8%。

受益于基本面的回升,基金对半导体公司的持仓也大幅增加。2019年下半年三、四季度电子行业配置比例快速提升,到2019年四季度便接近前期最高点,由于疫情等的影响,电子行业配置比例没能保持继续增长,2020年一季度环比有所下滑。

虽然2020年一季度电子行业配置比例环比下滑,但申万电子二级分类中的半导体行业的重仓持股市值环比却是增加的,成为申万电子二级分类中唯一一个本季度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市值环比增加的二级子行业。半导体行业重仓持股的行业配置比例也由2019年4季度的2.83%提升至今年一季度的3.19%。

没了“芯”不行

但疫情的影响仍未消去,疫情对产业的直接影响不大,但间接影响很大。

在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三业中,由于半导体设计业通过在线设计和网上办公,其所受影响不过是规划延迟,总体影响有限。但对封测业影响较大,封测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大量设备需要人工操作。由于疫情期间,人群不能聚集,所以封测业遭受影响。然而中国对疫情的防控较好,所以现在看,影响相对缓和。

出乎意料的是,国外疫情开始严重,今后逐渐会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造成影响。从全球看,疫情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对于战疫后的新机遇,行业专家魏少军做出两个判断:1,国内半导体产业会继续保持扩张;2,半导体产品进口会受到压抑。

由于国外疫情短期内不会结束,导致国际物流受限,部分原来需要外部提供的产品有可能改由本地提供,会推进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扩张。但并未意味着对产业提升有非常大帮助,今年产业增速下调是必然的,估计中国半导体产业2020年的增长率会处在个位数。

其实,真正的机会就是自给自足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集中化。单看美国,作为半导体大国,产业规模达到全球48%到50%,但海关出口半导体芯片却很少。究其背后原因,美国半导体产业已经转移,实现了原产地的全球化。这也就是,半导体产业会向最终用户所在地集中,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近期,华为和中芯国际达成了合作,很有可能以后就会把芯片交给中芯国际代工了。往大的方面来说,华为的供应链转移至国内是大趋势。

按照媒体报道称,华为麒麟710A即将量产,采用的是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这是华为和中芯国际合作的第一款手机芯片。

并且可以说,这款芯片也将是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一款手机芯片,毕竟华为设计、中芯国际制造,封测也是在国内了,除了架构是ARM的,其它的都是中国制造了。

国内半导体“A+H”第一股,中芯国际是如何炼成的?

半导体国产化的方向已经深入人心,“卡脖子”三个字更加形象地让市场知道我们科技的短板,中兴、华为被贸易战打压,彻底将半导体国产化推向高潮。

所以,有关半导体国产化在此无需赘述,图中的“0%”,非常醒目地提醒着市场,半导体国产化之路还很长,是“持久战”,国产化驱动半导体大行情的逻辑中短期内没变。

国内的半导体公司正处于上升阶段,现在需要重视的是“长期赛道+短期增速”,只要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处于上升周期,且增速保持高增长,就可以持续买入。

长期看,国内只有中芯国际能够承担半导体代工的国产化重任,是科技核心资产,核心资产不是有了它更好,而是缺了它不行。业绩上看,中芯国际的收入、毛利、毛利率从2019Q1 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在A股,中芯国际的国产材料供应商包括安集科技、江丰电子、华特气体、江化微等;国产设备供应商包括中微公司、北方华创、至纯科技等。江丰电子是国产半导体靶材龙头,公司的多项产品早已供应中芯国际。

除了上述公司,从产业的大格局看,国信证券提示2个机会:

兆易创新的“MCU 百货商店”是国内“组合芯片”的代表,未来有望将“存储、微处理器、传感器”整合到1 颗芯片上。例如MCU内部集成嵌入式的射频模块,含无线连接的射频单元,以及各种存储器(eFlash、eMRAM和eRRAM)。

一般的芯片公司,新品研发到应用要经过很长时间认证。卓胜微之所以有这么好的“陪练”,是因为在通信方式变革的5G 时代,大家都愿意抢先创新,实际上是与客户的一种绑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