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前言:

上巳节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节日,然而宋朝以后就慢慢消失了。我翻阅大量资料,结合自己感悟,历时一周,写成此文。与各位共勉。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农历三月初三,一个在现在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日子,然而可有人知道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烂漫最风流最诗意最美丽的节日!

公元前520年左右的三月三日,孔子在杏坛讲学,主题是“谈谈你的人生理想”,于是一众弟子高谈安邦定国之论,最后一名叫曾皙的弟子说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会心点头,遂领众弟子去沂河郊游踏青,歌咏而归。

公元353年的三月三日,风流才俊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浙江绍兴的兰亭聚会,大家把酒畅谈,曲水流觞,兴之所至,各自赋诗。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最后王羲之挥毫泼墨,写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千古第一行书就此诞生。

公元753年的三月三日,杨玉环兄妹几人于曲江春游。时军队浩浩荡荡,马蹄哒哒,丽人们遗钿坠舄,瑟瑟珠翠。她们娴雅的仪态、华丽的衣着与杨国忠等人的嚣张气焰、飞扬跋扈相得益彰。

这一交织着富贵与腐朽、滑稽与丑恶的场面刺痛了杜甫的心,于是杜工部挥笔写下了《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盛世危机四伏之状一览无余。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三月三日,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在这一天,祓禊修洁、欢会游春、招魂解神、高禖祈子、曲水流觞、上巳射礼等等风流韵事、浪漫聚会此起彼伏上演着,千载以降,绵延不息。

暮春三月,厥日除巳

农历三月初三是华夏传统的上巳节,这个节日寓意着“洁净”“丽人”“流觞”“雅集”。尽管它已经消失在漫漫的岁月涟漪中,然而在如今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我们仍有必要去缅怀追溯一下那段风流浪漫的时光。

上巳节,亦名元巳、三巳,采用少见单纯的地支纪法,古来颇有争议,历史学家劳幹在《上巳考》提出,上巳之巳是十二地支的巳日,与腊祭有关,受战国“建除家”择日方式影响。所谓建除家,是以建除十二辰定日吉凶者。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按《淮南子·天文训》记:“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午为定,未为执,主陷;申为破,主衡;酉为危,主杓;戌为成,主小德;亥为收,主大德;子为开,主太岁;丑为闭,主太阴。”十二辰中六吉六凶,满所在之辰,平所在之“巳”都属于凶的范畴。

巳为凶日见于《尔雅》:“(太岁)在巳曰大荒落”。同时《后汉书·郑玄传》记载,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岁在庚辰,那年春天,郑玄梦见孔子对他说:“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意思就是说过年就是巳年,你恐有不测。郑玄醒后以谶验合,知晓自己大去之期不远矣,不久便去世了。

古代先民深信,但凡有凶,就一定能寻到破除的方法。于是建除家用了以凶克凶的法子,让两凶相遇强者胜,以满破平,故此,上巳还作上除、除巳。

祓禊修洁,衅浴去垢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上巳节本是一个美丽而烂漫的节日,其来源却着实有些无厘头。据南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晋代有两位尚书郎在晋武帝面前争论不休,于是诞生了关于上巳节的两个滑稽说法。

第一个说法来自尚书郎挚虞:汉章帝时一个叫徐肇的人,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全部亡故。一村子的人觉得很奇怪,于是纷纷到水滨盥洗以驱除不祥,曲水流觞的典故来源于此。

第二个说法来尚书郎束皙:周公时都城雒邑一日城内流水以泛酒,蔚为壮观;秦昭王的时候,国王与民同乐,三日置酒于河曲。曲水流觞倒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事惊动了神明,水中忽然有神仙捧出宝剑,飒飒寒光,令人惊艳。

古时候虽然科技不发达,但先民还是比较接地气。水中冒出宝剑的神话自然骗不了皇帝,于是争论的结果是挚虞得赐“金五十斤”,束皙左迁为阳城令。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这个故事显然滞后于它的习俗——祓禊(fu xi)。

上文中说到除巳,何以除巳,唯有祓禊。何为祓禊?祓,祓除病气,禊,修洁净身。祓禊是上巳最古老的习俗,是洗濯以除去凶疾的祭祀仪式。

祓禊的起源已不可考,周代时,天子指定专职的女性神职人员掌管此事,《周礼·春官·女巫》:“女巫岁时祓除衅浴。”

两汉祓禊流行,张衡《南都赋》记载了西汉时的春禊:“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滨。”

两汉之际上巳佳节并无定日,魏晋后人们将上巳节固定在了三月初三。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上巳于唐代盛极一时,被法定为国家三大节日之一。崔灏《上巳》“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应制》“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当然最为人乐道的是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古人如何祓禊?衅浴也,谓以香薰草药沐浴。就是用新春的清泉和有杀菌功效的兰草洗浴。话说回来,这一点可比现在的泡温泉强多了。

洗濯去垢,从此以后,三月三日天气新,男女老少抖精神。

唐以后流觞聚会的禊饮之俗逐渐衰落,宋代诗人范成大在《观禊帖有感三绝》中叹道:“三日天气新,禊饮传自古。今人不好事,佳节弃如土。”自此,上巳佳节中的祓禊衰落直至消失。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郊游踏青,欢会怡情

古人讲求凡事顺天时应地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那么春天要做什么呢?不狩不猎,繁育后代。

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意思很明显,上巳是青年男女固定的欢会时节。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顺天应地,法律规定,这一点是不是羡煞当代大龄剩男剩女啊!可以想象,在三月三日这天,悠悠的草地上飘扬着欢歌笑语,红男绿女们结伴对歌,互赠情物,在清风朗月下山盟海誓,在绿水青山畔私定终身。

犹记得我大二在课上为大家讲《诗经》时,专门拿出《郑风·溱洧》这首小诗做分析,里面那些热烈的字字句句曾在多少个日夜撩拨我们的心啊。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

溱水洧水流波长,河水潺潺奔远方。

少男少女城外游,手拿蕑草求吉祥。

少女说“一起去观望?”

少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又何妨?”

洧水对岸好风光,热闹舒适又宽敞。

少男少女结伴游,打情骂俏乐洋洋,

聊赠芍药毋相忘。

......

短短一首诗,江河解冻、春水荡漾、少男少女、羞涩欢畅的场景跃然纸上。

当然除了这首明快的小诗,大家最熟悉的上巳郊游莫过于文章开篇所提到的“暮春三月,春服既成...”的场景了。也许国家政策会变化,社会伦理道德会制约,然而人们对于春的期许、对自然的渴求是不会变的。夫子与徒弟为我们描绘的那副画卷不正说明了儒家的理想境界其实简单明了,向往春日,亲近自然吗?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招魂解神,高禖祈子

招魂解神顾名思义就是祭奠先人,感谢神明。人们在野外或者水边召唤亲人亡魂,唤醒自己的灵魂。这一点与后来的清明节很多习俗略微相似,其实仔细考究,清明节很多习俗来源于上巳节,只是随着时代推移,二者此消彼长,清明渐兴,上巳渐衰。

北周诗人虞信有一首不错的小诗《春赋》: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

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

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

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

日暮河边感谢神明倒是颇为应景。其实解神的习俗在民间一直流行,家家户户摆放着神明之像,逢年过节磕头烧香亦是解神的另一种方式。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高禖祈子很简单,上巳这天求子于天。“禖”同“媒”,禖来自于“腜”。《说文·四下骨部》:“腜,妇始孕兆也。”我们所熟悉的《诗经·商颂·玄鸟》有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就是说五帝之一的帝喾时代,帝喾的次妃简狄与别人外出洗澡时看到一枚鸟蛋,简狄吞下去后,怀孕生下了契,契就是商人的始祖。

因帝喾为高辛氏,所以后代帝王立高辛为媒神,称高禖(媒),高禖神掌管婚姻生育。

这种离谱的事情其实数不胜数,譬如玄妙玉女吞李子而生老子,譬如刘母与巨龙交配而生刘邦,譬如李渊之妻怀孕时,屋内二龙戏珠,于是其妻诞下李世民,譬如孝庄临盆时红光照屋宇,孝庄诞下顺治......每一个牛人的出生总有一段搞怪的传奇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据我奶奶说我出生时有祥云绕于屋顶,不知我将来会不会青云直上,力抵卿相!哈哈......

言归正传,上巳求子之俗一直流传,此外还产生“曲水浮素卵”的风俗,晋潘尼《三日雒水作诗》有“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之句。

说到这里我倒想起一件小事,邻村有人多年不生子,找人算卦,言其三月三可得子,后果真得子,其子三年病灾不断。问老道原因,答曰“未解神也!”,其人烧香拜佛还愿后,儿子病愈完好。

这事虽然有些离谱,但是却同样说明解神之经久影响。平心而论,有时候算卦并不是迷信,五行八卦自有其玄妙之处,否则又岂会绵延几千年而不衰呢?

曲水流觞,把酒赋诗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祓禊之俗充满宗教仪式,文人墨客多有不喜,于是上巳节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增加了世俗欢乐的节目——曲水流觞。

流觞,亦称流杯,美其名曰曲水流觞、九曲流觞。各人投一木杯于上游,任其流下,停于何处,则其人取而饮酒,并赋诗一首。

魏晋是个褒衣博带的风雅时代,文人墨客于水滨修禊少不得诗酒,晋《荆楚岁时记》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庾肩吾《三日侍兰亭曲水宴》“百戏俱临水,千钟共逐流”,都描绘了流杯的盛大规模。

当然,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是王羲之、谢安等人的兰亭修禊活动。文章开篇我已经做了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如果补充一句的话:这次上巳修禊,不仅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还为后世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成为后代无数文人聚会雅集的精神范本。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在魏晋时为上巳日的主要活动,唐时此风犹盛,至宋渐稀。上巳式微,这种流觞的活动保留下来,逐渐移进室内,让酒杯在宴桌上“漂流”,传到谁面前谁就要饮酒吟诗。比如诗规定必须带“春”字的,便称之为“‘春’字流觞”。然而话说回来,上巳最后消失,徒留这种斗酒游戏不过是空具形式,了无生趣而已。

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大学二年级暮春之际,我和一众诗词好友相会于曲阜大沂河之畔,以诗会友,把酒临风的潇洒场景,事情过去已四年有余,每每想起总觉心胸开阔,快意良久。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事后,我也模仿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了一篇《沂河集序》:

“癸巳之年,时值孟夏,

曲园学子有慕于先圣‘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之举,

相与游于沂水之畔,以诗会友、把酒沐风也......

晚风入而襟怀开,明月出而流波涌。

醉意浓而诗性起,古韵承而新声发......

沂河留胜迹,我辈振金声...古韵催新语,流波动圣城。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当然,我的文章难登大雅,此刻不过聊借缅怀那段诗意时光罢了。

射礼,戴荠,插柳,杂俗

唐之前,上巳节还保留了射箭的礼俗,这方便记载很多,最详细完备的莫过于北周庾信所作的《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在序言中他写道:

“既观贤于大射,乃颁政于司弓。

变三躯而画鹿,登百尺而悬熊。

繁弱振地,铁骊蹋空。

礼正六耦,诗歌九节,七札俱穿,五豝同穴。

弓如明月对堋,马以浮云向埒;

雁失群而行断,猿求林而路绝。

控玉勒而摇星,跨金鞍而动月。”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春季狩猎是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风俗,随着隋唐帝王对华夏礼仪的匡扶,上巳节的骑步射活动采用了“礼乐相和”的华夏射礼,成为一种新的风尚。

唐代是一个奔放的时代,其实正是马背上的猎猎雄风与汉民族儒家的中正敦厚融合在一起才造就了唐朝的雄放豪迈气魄。在此过程中,政府重视上巳节的射箭习俗也就理所应当了。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戴荠插柳是上巳节另一个风俗,荠菜据说可祛虫蚁,现在如果我们到南京旅游,就会发现南京人都习惯用荠菜花来煮鸡蛋,祈福去灾,这可谓上巳孑遗了。此外,荠菜花还可以名目,这一点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可找到依据。

柳也是带有芳气的避虫草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唐中宗时,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戴之可免虿毒。乾隆山西《武乡县志》说,三月三日

“士人取柳枝遍插墙壁间,谓之驱毒蝎”

上巳的风俗极多,譬如鼠麹饼团,三月初三这一天,采摘鼠麹草,用蜜汁加粉调和,做成饼团,可以治疗时气病;譬如星神祀,南宋时道教认为,三月三日为北极圣佑真君,即玄武大帝的诞辰;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譬如抢童子,城隍庙台子坝在做过法事后,将祭过神的木雕童子从台上丢下来,围观青壮年如海水般翻腾,激烈争抢,抢着后抱着木雕童子,骑马送与事先约定的有钱而无子的人家,主人办酒席以作酬答......

文化失落,建言进策

当我们在慨叹我们的传统节日黯然消失的时候,日本却很好地保存并发扬着我们的上巳节。三月三日在日本被称为女儿节,是日本五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举目皆是身着和服的妇女,恰如朵朵桃花开在街头,提醒匆忙的行人春天已经来临。神社里这一天通常都有祓禊除厄的活动。

《日本书纪》显宗天皇元年(485)三月条记:“三月上巳,(天皇)行幸后苑,令设曲水宴。”至于曲水流觞,《增山井》称:“曲水宴,流盃于曲水,始于日本记。此亦始唐土。”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日本在平安时代(794~1192)引进了中国唐朝的上巳节的风俗,三月初巳日那天,人们用纸做成人形状,放入河流飘走,寓意祓除病晦。后来这些漂流而走的偶人娃娃逐渐演变成为这个节日的亮点

下面聊聊我们的节日为何消失了呢?

1 节日合并

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非常接近,习俗有相通,在历史发展中,寒食与上巳逐渐萎缩,部分习俗残余,被和并到了清明。

2 宗教心理的淡化

上巳三大节俗之一是祓禊。沐浴中的宗教仪式淡去后,便是一种没有什么趣味的生活习惯。

3 国运衰落、文化荒颓

流觞兴于魏晋至隋唐的文人墨客间。唐以后国运衰减,繁华散尽,人们宴游欢乐心思自然颓减。

4 历史风尚流变

明代恢复华夏正朔以及一系列仪礼制度,然这个节日却没能新兴。明朝是个相对现实和理性的朝代,浪漫情愫的减少也反映在文学中:诗辞歌赋地位下降和话本小说比重上升。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几千年下来,中国人经历了一个从浪漫到理性,再到功利的嬗变过程。上巳的那些事儿,不知道能否回到眼前?

聊了这么久,下面谈谈我个人对于复兴上巳节的一点拙见,方家勿怪!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1 亲近自然,重拾祓禊

上巳与水有着不解渊源。古代祓禊,体现着人们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和向往。我们该如何做呢?

到山谷溪流的郊外游春。将提前采摘好的兰草香芷洒入水中,洗脸及手。或者手持香蕙,在河里蘸水,互洒在头上、身上,并心中许愿以消灾祈福

2 曲水流觞,各自赋诗

“曲水流觞”是上巳著名的节俗,虽说后世逐渐移进室内,但凭心而论,没有水的“流觞”,徒然无味。我们如何复兴曲水流觞呢?可以采取几种新形式。

第一,选择有山有水的地方,召集一众诗友进行诗歌互答活动,或者人工凿石成曲水也无妨。

第二,在宴桌上的诗酒流觞了,类似于《红楼梦》中各位才女连诗对句行酒令,这种方式雅致又不失欢庆。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第三,一些民间的文化协会、教育机构可以考虑在三月三这一天组织流觞雅集活动:找一条蜿蜒曲折的溪水,大家身着盛装,在两岸席地而坐,选出一人担任“司仪”,负责斟酒捞杯。酒杯顺流而下,止于何处,何人一饮而尽,后赋诗一首,若才思不敏,自罚三大白...

3 穿汉服,行笄礼

香草喻美人自古有之,我们何不效法日本确定“女儿节”?

穿汉服

试想一下,妙龄少女,婀娜多姿,身着汉服,临水嬉戏,春波荡漾,垂柳依依,莺歌燕舞,花香鸟语...多么浪漫的场景。

旗袍虽美,却单薄畸形,汉服裙袂招展,动感生韵,方为华夏服装的真正代表。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行笄礼

笄礼是汉族女子传统的成人礼,将赋予少女成长的美丽与责任。

女生集会

优雅美丽的女儿活动可以在这天举行:插花、对诗、品茶、舞会、唱歌等等。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后记:提防我们的传统节日成为鸡肋

当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上巳节已经过去近一个月(2020年3月26日是上巳节)。很多人也许根本毫不在意。其实不单是这些消逝的节日,即便是当前继承并保存下来的的中秋节春节也有沦为鸡肋的危险。

节日发展的前途一方面在于大力保护和挖掘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让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起来。这两方面,我们做得都不太够。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譬如春节,作为中国最盛大的节日,现在还存在着什么令人津津乐道的形式呢?年夜饭、春联、压岁钱,没了?如此而已!

翻开我们的史书,不难发现,古时的春节过得比现在充实得多。暂不说拜年、放爆竹、贴对联,汉代农历年的放雀习俗,魏晋除夕的驱傩舞,隋唐守岁扫尘,还有饮屠苏走喜神,历朝历代都有新的发展,并且别有意义和趣味。

不光庆祝活动隆重,春节持续时间也特别长,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都可以称之为春节,几乎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习俗。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虽然许多有志之士一直为保护和发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努力着,但其中某些人的做法确实有待商榷。譬如天价月饼,譬如天价粽子等等。这种媚俗心理不仅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遮盖节日本身的光彩。

中国的传统节日带有内敛性,表现形式含蓄,不像西方的许多节日那么拉风带劲儿,但我们节日的独特魅力也在于此。

千年以来的物质精神成果、国人文化心态沉淀成丰厚的遗产,这些遗产浸润着你我的血脉,并成为凝聚炽热亲情、弘扬深沉乡情、协调融洽人际关系的最好纽带。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过“洋节”,像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也有很多人对这种“舶来品”持否定态度,并竭力呼唤土节的复兴和回归。其实,土节洋节,我们都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毕竟每个节日都有各自的内涵,体现一国独特的文化。

追寻史上最浪漫的节日:暮春三月,曲水流觞

年轻人追求自由、个性的特点无可厚非,不过我们需要注意西方节日多起源于宗教,在其基础上开枝散叶,丰富节日的内容与形式,与时俱进。这一点值得我们效法学习!

希望大家记住我们的上巳节,记住这个美丽而烂漫的节日,并努力复兴她。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上巳节重放光彩。同时,我们的其他民族节日也能各展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