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滸傳》中的“兄弟相殘”,看宋朝官吏的悲慘命運

你知道我是甚麼人?便好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此句出自元朝孟漢卿所作的《張孔目智勘魔合羅》,翻譯為白話文,意思是說:畫老虎畫皮囊都很簡單,難的是畫皮膚底下的骨骼,認識一個人,知道他長什麼樣子很容易,要了解他的內心卻是很困難的。

人心難測是自古不變的真理,輕易相信一個人可能會使你步入深淵,《水滸傳》中的林沖便是被多年的好友陸虞候狠狠坑了一把,我便以陸虞候為切入點,淺談一下陸虞候“暗黑”化的根源。

從《水滸傳》中的“兄弟相殘”,看宋朝官吏的悲慘命運

陸虞候·陸謙

陸謙是林沖多年的好朋友,兩人經常一起喝酒吃肉飲茶吹牛逼,互相稱兄道弟關係非常不錯,陸謙在京城中擔任虞候一職,家在高太尉家隔壁(大家請記住這個重要信息),人們常以官職來稱呼他為陸虞候。

陸謙這個人應該可以說是和林沖是同一類人,皆是害怕上級權貴的下層官吏。

巳牌時,聽得門首有人叫道:“教頭在家麼?”林沖出來看時,卻是陸虞候,慌忙道:“陸兄何來?”陸謙道:“特來探望兄,何故連日街前不見?”林沖道:“心裡悶,不曾出去。”陸謙道:“我同兄長去吃三杯解悶。”

林沖因為害怕得罪高太尉,對於調戲自己娘子的高衙內視若無睹,不敢教訓,陸謙也是因為害怕忤逆了高太尉,所以才會聽從富安的設計安排,幫助高衙內騙林沖出來喝酒,並誘騙林沖的娘子到他府上,以達到讓高衙內滿足淫慾的目的。

從《水滸傳》中的“兄弟相殘”,看宋朝官吏的悲慘命運

事發之後,林沖見高衙內跳窗逃跑,也不去追,而是找來一把解腕尖刀去找陸謙報仇,找不到陸謙便把陸謙的家給砸了。林沖當然知道幕後的主使是高衙內,因為害怕高太尉太不敢去追,於是只能拿陸謙洩憤——高太尉他得罪不起,陸謙他是不怕的,於是便上演了“林沖提刀尋陸謙”的一幕,尋了幾天都沒找到,魯智深來找他喝酒才沒繼續尋找陸謙報仇。

林沖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徑奔到樊樓前,去尋陸虞候,也不見了。卻回來他門前等了

一晚,不見回家,林沖自歸。娘子勸道:“我又不曾被他騙了,你休得胡做。”林沖道:

“叵耐這陸謙畜生!我和你如兄若弟,你也來騙我!只怕不撞見高衙內,也照管著他頭面。”

從《水滸傳》中的“兄弟相殘”,看宋朝官吏的悲慘命運

話分兩頭,陸謙騙了林沖後便一直躲在高太尉家中,他和林沖相交多年自然知道他的脾氣,聽下人說林沖不僅砸了他的家,更是拿了一把刀在他家門口蹲點了一天(沒蹲草叢,說明林沖沒有計謀),他就更加不敢回去了。

陸謙和林沖相交幾年,雖然時間久,但是並沒有過命的交情,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更何況這個近鄰是高太尉這樣的朝廷大員,林沖只是平時一起喝酒吃肉的“酒肉朋友”對於他的仕途沒有任何幫助,出賣了也就出賣了,只要能得高太尉賞識這些都不是事兒。

林沖生氣,陸虞候也是心生不滿,心想林沖這小子壞我大事(小人的“錯皆在他們”心理),高衙內的事情沒有辦成只怕是升官進爵沒有希望了,於是在高太尉要對付林沖的時候,他是出力最多的,林沖刺配滄州的時候也是他親自收買兩名官差要在野豬林殺死林沖,此計不成,便親赴滄州火燒草料場,最終被林沖反殺在山神廟前。

陸虞候向前稟道:“恩相在上,只除如此如此使得。”高俅見說了,喝采道:“好計!你兩個明日便與我行。”

從《水滸傳》中的“兄弟相殘”,看宋朝官吏的悲慘命運

陸謙為了得到高太尉賞識,不惜出賣多年好友林沖,陸謙最終得到了什麼呢?

答案是,一無所得,最後還丟了性命。

陸謙的“暗黑化”其實不僅僅是因為他對於權勢的渴望,更是反映了北宋時期官吏追逐權力的普遍心理。

官吏們之所以渴望得到上司賞識,其根源便在於當時的朝廷沒有合理的晉升通道,當朝的蔡太師、高太尉、童貫,都不是正經通道獲得的官職,幾人都是憑藉的皇上賞識得到的提拔,蔡太師比較厲害,他是進士及第(三人中唯一高學歷),還書畫了得,非常懂得迎合皇帝的心思;高太尉寫的一手好字,還有一定的詩詞功底,更是會舞槍弄棒(文官中的大熊貓,於是皇帝封他為武官之首);童貫是宦官出身,善於揣摩皇帝心思,馬屁拍的皇帝很舒服。

總而言之,在北宋時期,要想當朝為官有兩條路:一條是蔡京像蔡京這樣,依靠科舉,還有一條便是在朝廷中有人為你引薦。

但這只是為官的途徑,要想在朝廷中有所作為(擁有話語權),你其實可以不精通政事,但是你必須要懂得抓住一切機會奉承皇上(拍馬屁),只要皇上一高興,你自然官職步步高昇,在朝廷中自然如魚得水。

從《水滸傳》中的“兄弟相殘”,看宋朝官吏的悲慘命運

狂生君說:

《水滸傳》中陸謙的叛變並不顯得突兀,正如林沖不敢殺高衙內,只敢追殺陸謙,陸謙也是隻敢得罪林沖,不敢得罪高衙內。

兩人之所以都不敢得罪高衙內,只因高衙內是當朝太尉高俅的養子,高俅總管武官,林沖和陸謙都是他的下屬官吏,就如同現在的老闆和員工的關係,林沖和陸謙自然不敢得罪高太尉,只能朋友相殘,最終落得一死一逃的下場,這是時代的不幸,也是當時官吏的悲慘命運的縮影。

參考文獻:

元·孟漢卿《張孔目智勘魔合羅》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