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立國、發展與崛起

我們提到過秦始皇整合中原核心疆域,對於中國文明的發展功不可沒。除了地理方面的因素更加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秦國這個國家自身發展的歷史因素促成。賈誼的過秦論也提到過自秦孝公以來六代君主勵精圖治,嚴守祖宗成法,使秦國在戰國這急促的跑道上實現了彎道超車。那麼秦國曆史上何時建國,何時發展壯大,為何能從西邊的邊陲小國最終成就橫掃六國的國力呢?

秦國和趙國都是嬴姓趙氏,兩國的祖先就是著名的助紂為虐的飛廉、惡來父子。他們家族世代為王室駕車養馬。趙國祖先造父因擅長駕車,贏得周王喜歡,於是被賜以趙城為食邑,於是造父這一支以趙為氏。而秦國祖先秦非子因為擅長養馬,於是在隴西高原上為周王室養馬,崛起的速度遠遠慢於趙氏。隴西高原上散佈著各種戎族部落,正是在這種族人長期受到遊牧民族騷擾的環境下,形成了秦人勇猛好戰的性格。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初期的秦國族人在血與火的環境中拱衛著周天子的西陲。

後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戎攻入鎬京。周平王為避西戎威脅,在鄭國、晉國、秦國的軍隊護送下遷都到洛城。於是周平王將原來自己的京畿之地賞賜給秦國,並正式提升秦襄公為諸侯。自此秦國才作為諸侯國出現在春秋戰國的爭霸舞臺上,周平王許給秦國的土地,已經被西戎佔據,秦國要想吃到這塊餅,就要靠自己一刀一槍的打下土地。此後秦國的幾代君主都倒在了與西戎部落的戰鬥中,他們的血沒有白流,灌溉過的土地都成為秦人日後的家園,並作為基地支持著這個國家發動一次次兼併戰爭。

秦國的立國、發展與崛起

秦襄公

由於秦憲公廢長立幼,秦國政壇上出現了秦孝公求賢令所說的"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直到秦穆公執掌國事,舉賢任能,任用由於,百里奚,騫叔為謀臣。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完成政權交接,並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晉文公,結成秦晉之好。秦國的版圖正是在秦穆公的手裡得到極大的發展,甚至可以放心的東進中原。為了實現爭霸中原的理想,他兩次派秦軍出崤山以東,卻兩次被晉國擊敗。他意識到東進中原已然不可能實現,於是向西滅掉戎人部落,開闢國土千里,為秦國日後的統一奠定了基礎。秦穆公時期尚有殉葬制度。他去世時讓子車氏三傑殉葬,詩經裡的黃鳥篇"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就是秦國國人對子車氏三傑表示哀嘆惋惜之情所做。

秦國的立國、發展與崛起

秦穆公

秦穆公過後,國家長期處於亂政狀態.直到秦獻公即位,他帶領秦人收復故土,在河西與魏國大小戰鬥五十餘次,收復了部分國土。但是長期窮兵黷武,使得國家極為疲弱。他自己也知道這回事,發現嬴渠梁志向遠大,善於治國,於是立嬴渠梁為世子。他廢除了殉葬制度,一生極為節儉,把秦國的事業當做自己的生命來看待。

秦國自公元前384年秦孝公即位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統一,這160年內,秦國曆經六世。雖有平常守成之君卻無意昏君,縱觀歷史,實屬千古一例。這也正是秦國長期維持強盛的根本保障,戰國時期,秦國完成了商鞅變法後,走上了一條六世開外掛的暴走之路,最終一統天下,這才叫人目瞪口呆。那麼,所謂的六世具體是指哪六世呢?賈誼的過秦論的六世之說是否正確?第一是秦孝公渠梁,秦孝公渠梁繼位時才21歲。當時秦國是一片蕭條,連年的大戰,民不聊生。他在位24年,主要完成了三件大事,其一,秦孝公與商鞅這個人形自走外掛堅定不移的一起完成了秦國的變法,為秦國東出培養了元氣,為秦國後世立志。其二,把秦國的都城從櫟陽城遷到了咸陽,更方便與六國爭天下。其三,訓練出了一支秦國新軍,多次對外用兵收復了北魏奪佔的河西地區。這是秦孝公在軍事上取得的重大收穫,耕戰制度一出臺,糧食更多了,軍隊戰鬥力更嚇人了。是的,是嚇人,士兵們都爭著打仗搶人頭,秦國在六國眼裡日漸成為虎狼之國。秦孝公時期,歷經了兩次變法後的秦國迅速脫胎換骨,富強了起來。這是秦國崛起的根本原因,也為秦國未來統一天下奠定了雄厚根基。

秦國的立國、發展與崛起

秦孝公

第二是秦惠文王嬴駟,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兒子,即位的年齡比秦孝公還要小,只有19歲。商鞅的變法觸及了太多的老貴族的利益。與商鞅早就結下樑子的秦惠文王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平息眾怒,直接下令車裂了這個人形外掛。雖然商鞅死了,秦惠文王卻還美滋滋的在用外掛的功能。耕戰制度並沒有停止,秦惠文王並不在乎這樣讓沒讓他丟臉,大秦變強就行。秦惠文王改公稱王,手段鐵血徹底改變了秦國在諸侯中的地位。他與秦國的主要功勞有以下幾點?其一為秦國商鞅新法的執行,奠定了永不可破的根基,一舉剷除復辟勢力。其二,任用張儀採用連橫政策,把六國的合縱徹底打亂,六國無法齊心抗秦。其三,任用司馬錯為秦國上將軍為秦國擴地千里。首先是司馬錯千里奔襲楚國防陵地區佔了楚國的糧倉,其次是偷襲魏國的大糧倉-敖倉,佔領了該地區。最後則是千里攻佔巴國、蜀國兩個國家為秦國增加了千里肥沃土地,成為秦國最大的糧倉。

秦國的立國、發展與崛起

秦惠文王

第三是秦武王嬴蕩秦武王嬴蕩這個作死小能手。一看名字就不像個正經人,在歷史上名聲也不怎麼好。僅在位四年的他設立左右丞相,更修田律,修改封疆,溝通河道,築堤修橋,而他確實不負武王之號,一心只想滅了東周,使秦國成為天下共主。當時丞相甘茂就說了,伐定三川是咱大秦挺進中原的關鍵。武王說"好,咱打",打的韓國一臉蒙圈,我三晉之地怎麼攤上這麼個鄰居?武王在位期間蜀地的幾次動亂也都被他平靜。可是他在內政用人上卻比較荒唐,喜歡大力士,驅逐張儀等有才之人。嚴格地說,武王談不上昏庸,於秦國還算是個有一定作為的君主。只是太喜歡作死,在後來的洛陽舉雍州鼎絕臏而死。而算起來,武王嬴蕩對秦國最大的貢獻就是他沒有兒子死前把王位傳給了弟弟秦國的另一個人行自走外掛贏稷。

第四是秦昭襄王嬴稷。秦昭襄王嬴稷時期可分為兩個時間段。前期由嬴稷的母親宣太后羋月及舅舅魏冉主政。後期,秦昭襄王奪了宣太后的權親政之後拜向範睢啟用白起,他改連橫政策為遠交近攻,直接滅了周王朝的祖國,西周伯把九鼎搬咸陽來了。秦昭襄王對秦國統一天下最直接的貢獻是把六國的精銳軍隊基本砍殺殆盡,戰神白起的問世,帶領大秦的軍隊對六國一頓操作猛如虎。據統計,這一時期的秦國大概消滅了六國軍隊百萬之眾。正是白起的無情殺戮,六國到了面對秦始皇十戰力簡直像被閹割過一樣。雖然秦昭襄王后期聽信讒言,錯失了滅掉趙國良機。但仍然是秦國最不可多得的有為之君。

第五是秦孝文王嬴柱。秦孝文王就比較尷尬了,正式在位僅三天,一腔熱血還沒來得及報效祖國就去見秦國曆代先君。唯一勉強算得上的貢獻,就是把王位傳給了一人,讓嬴政登上王位有了保證。

秦國的立國、發展與崛起

秦莊襄王

第六是秦莊襄王嬴異人,秦莊襄王就是有名的異人,奇貨可居的主角。他的貢獻有以下三個,其一,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治理秦國有力,併吞並了東周,使秦國成為天下共主。其二,啟用蒙驁。蒙家後人蒙恬和蒙毅,那都是真正的大秦猛士。其三,培養了一個好兒子嬴政這一點已然無敵於天下了吧?

最後,秦始皇憑六世開掛的基礎橫掃天下,統一六國成就了千古一帝之名。秦國在戰國後期關鍵時刻在位的六世之君,除了秦孝文王在位時間太短,無法觀察之外,都沒有昏庸無能的這種情況,後世歷朝難以再現。

畢竟一個英明的君主和正確的政策方向,對一個國家發展是極重要的。而其實商鞅變法之後

,秦國軍隊也不是沒吃過敗仗。像函谷關之戰,邯鄲之戰這樣傷筋動骨的大敗也不少。

只能說秦國對商鞅政策執行的延續性太好了,每次總能喘過氣來,到了嬴政時期,歷經六世先君的運作,統一天下之大事已成,六國面對這個已成虎狼的秦國合縱是亡,不合縱還是亡。因此,嬴政才得以一年滅一國的速度迅速統一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