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做過十年研究:不道德和敵意,很多是因為自己的不幸造成

親愛的朋友們,我很想和你們討論快樂這個話題。

快樂,可以從哲學的角度或者從醫學的角度來談。有一個名叫約翰·A.辛德勒博士,給快樂下了一個定義:“快樂就是,我們的思想處於愉悅時刻的一種心理狀態。”

耶魯大學做過十年研究:不道德和敵意,很多是因為自己的不幸造成


從醫學的角度和倫理學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這個定義是恰如其分的。

快樂——是一劑良藥

快樂本來就出自人的心靈和身體組織。我們快樂的時候,可以想得更好,幹得更好,感覺得更好,身體也頁健康,甚至肉體感覺都變得更靈敏。

耶魯大學做過十年研究:不道德和敵意,很多是因為自己的不幸造成


俄國心理學家K .柯克契耶夫試驗過人在快樂與不快的思維中的狀況。人在快樂的思維中,視覺、味覺、嗅覺和聽覺都更靈敏,觸覺也更細微。


威廉貝特斯證明:人進入快樂的思維或看到愉快的景象,視力立即得到改進。


瑪格麗特·柯貝特發現:人在快樂的思維中記憶大大增強,心情也很輕鬆。


精神醫學也發現:人在快樂的時候,我們的胃、肝、心臟和所有的內臟會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耶魯大學做過十年研究:不道德和敵意,很多是因為自己的不幸造成

幾千年前,賢明的老所羅門王有一句格言:快樂的心有如一劑良藥,破碎的心卻吸乾骨髓。

無論是猶太教還是基督徒一都把歡樂、喜悅、感恩、開朗,列為通向正義和美好生活的途徑,這也是很值得重視的。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了快樂與犯罪行為的關係之後,得出結論說:古老的荷蘭格言“快樂的人家不邪惡”,在科學上是站得住腳的。

耶魯大學做過十年研究:不道德和敵意,很多是因為自己的不幸造成


他們發現:大部分罪犯出身於不幸的家庭,或有一段不快樂的人際關係。


耶魯大學對“挫折”做過十年研究,結論是:我們所說的不道德和對他人的敵意,很多是因為自己的不幸才造成的。

辛德勒博士說:不快樂是一切精神(疾病)方面產生問題的唯一原因,而快樂則是治療這些疾病的唯一藥方。

“疾病(disease)”一詞意味著一種不快樂的狀態——dis,表示不,ease,意思是安樂。

有一項調查表明:從大體上來說,樂觀開朗的企業家,他們更注意“事物光明的一面”,所以,樂觀開朗的企業家比悲觀主義的企業家更能有所成就。

耶魯大學做過十年研究:不道德和敵意,很多是因為自己的不幸造成

看來,我們對於快樂的普遍看法,有些是本末倒置的。比如,我們經常會說:好好幹,你會快樂。或者對自己說:如果我健康、有成就,我就會快樂。或者教別人:仁慈、愛別人,你就會快樂!

其實,更正確的說法是:保持快樂,你就會幹得好,就會更成功、更健康、對別人也就更仁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